赖翠敏
摘要:随着当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结算模式早已由原来的按病种结算模式逐步发展到Drgs结算模式,更对医院开展卫生耗材的管控工作打了一剂“强行针”。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公立医院卫生耗材成本大幅度增长的原因,其次,阐述了Drgs给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带来的挑战,同时,深入探讨了Drgs付费条件下公立医院管控卫生耗材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Drgs付费;卫生耗材;管控
一、前言
卫生耗材是医疗器械的主要构成之一,存在着采购次数频繁、用量大、更新速度快、品种类型多、消耗速度快等一系列显著特点[1]。随着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及院部管理的要求日益严格,大量传统可重复使用的卫生耗材均被一次性耗材所取代,这样一来,虽然提高了诊疗的安全性,但是又大幅度增加了卫生耗材管控难度。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财政部等七部委在2017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卫生材料在公立医院不含药品收入的百元医疗收入中所占比例要低于20%。2017年8月,为了能够更好地规范卫生耗材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九部委还专门颁布出台了《关于印发卫生耗材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规定,由此可见,加强公立医院卫生耗材的管控力度已经成为了当前迫在眉睫之事。随着当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结算模式早已由原来的按病种结算模式逐步发展到Drgs结算模式,更对医院开展卫生耗材的管控工作打了一剂“强行针”,本文就Drgs付费条件下卫生耗材的管控进行探讨。
二、近年来公立医院卫生耗材成本大幅度增长的原因分析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前,政府对于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较少,有相当数量地区的财政投入经费只占到了公立医院5%-8%的实际运营成本[2],连勉强维持医护人员的基本工资都不够,人才引进、医院硬件设施建设、大型医疗器械的购买只能由医院自筹资金。而医院所自筹的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第二,15%的药品加成,第三,5%~8%的卫生耗材加成,这也就导致绝大多数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为“服务养医”、“以材养医”、“以药养医”。自2009年3月17日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在全国范围内倡导“药品零加成”销售,药品由原来的赢利业务变为了现在的成本结构组成,医院原来的3大赢利业务就变为了2大赢利业务,故最近十年以来公立医院的卫生耗材收入的增长率要远远大于药品收入,说明卫生耗材收入已经成为了公立医院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值得注意的是,药品管理人才的供给情况要远远优于卫生耗材管理人才,卫生耗材管理在我国发展的并不成熟,这也导致很多公立医院没有太多合格的卫生耗材管理人员,这也导致其卫生耗材运营评估、卫生耗材使用等严重缺乏规范性与专业性,甚至还很容易出现失控现象。
三、Drgs给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带来的挑战
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是全球公认的一种科学付费方式,目前已经被应用到了全球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基于Drgs付费理念来看,医疗保险给付方是基于患者的治疗手段、疾病程度、住院天数、并发症、性别、年龄等因素来其纳入不同的诊断相关组,根据其不同的组别来分组付账,而不是按照患者的实际治疗花费来付账[3];Drgs会将全部患者分为500-600个诊断相关组,并对每个诊断相关组的付费标准进行精确测算,以此为标准来向医院预先支付。Drgs付费方式既有利于医院切实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又有利于标准化利用医疗资源,还有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一举多得,但是有利必有弊,Drgs付费方式对公立医院现行的运营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会给公立医院带来阵痛。基于Drgs付费思路来看,公立医院只能向患者收取固定的标准费用,若医院的实际成本支出没有达到该标准,那么节余部分就由医院自行处理;若医院的实际成本支出大于该标准,那么医院只能自行负担超出部分。公立医院在这种情况之下,必然会千方百计地降低医疗成本,将那些原本可有可无的药物、仪器检查、化验等行为大幅度缩减。
四、Drgs付费条件下公立医院管控卫生耗材的具体路径
(一)充分应用卫生耗材议价功能
议价功能是公立医院采购卫生耗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原来的按项目付费方式下,公立医院没有主动参与到议价环节的动力,议价功能也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是Drgs付费方式的来临却改变了这一情况,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公立医院必然会在源头就对卫生耗材的采购价格予以压低。众所周知,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医疗质控部门拥有综合分析卫生耗材采购支出费用、卫生耗材申领情况、病案首页数据等的能力,若能够在采购议价之前就通过信息化系统来调取最近几年内卫生耗材的使用数量、使用科室、费用结构等数据,从社保支付价格、患者自付比例等一系列维度来展开深入而又具体的综合判断,那么就可与卫生耗材供应商在支付周期、量价方式等方面开展议价工作,必将能够降低医院卫生耗材的采购成本,而且还可减少Drgs付费条件下所对应的病种诊疗消耗成本,为公立医院提供合理合规的经济利润。
(二)采用信息化方式来做好卫生耗材的使用评估
采用信息化方式来做好卫生耗材的使用评估是公立医院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卫生耗材的主要体现,也是Drgs付费条件下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系统是Drgs支付方式得以运行的基础,卫生耗材的使用评估既包括卫生耗材的使用统计,又包括卫生耗材的使用监控。卫生耗材通常会经历从最开始的采购入库,再到临床申领,接着再到临床使用,最后再由患者结账出院的全流程,也同时会经过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统(HERP)、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出院结算系统、医技划价系统、医院采购平台等一系列的信息系统。
公立医院可要求卫生耗材供应商在入库之前按照医院基于Drgs支付方式所制定出来的编码规则,基于“是否收费”、“自费/医保”、“耗材产地”、“国产/进口”等标准来合理编码区分,并且再结合患者的手术方式ICD-9编码与病种类型ICD-10编码来构建卫生耗材评估体系,涵盖“耗材”、“手术”、“病种”三个方面,当然,适当之时还可结合质控标准、财务标准、医疗标准来开展综合评估,这样一来,既可在卫生耗材采购之前就将那些有用的临床数据挖掘出来,又可结合患者手术方式、病种类型的周期性需求变化来妥善安排卫生耗材的结算与采购工作。
(三)运用绩效考核指标来做好卫生耗材的管理引导
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务必要以工作量核算为基础,结合效益评价、质量控制的综合考评模式,将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技术难度、风险程度、成本控制、教学科研、医德医风等因素纳入考核中,尤其是针对卫生耗材问题,要严格通过耗占比指标来评价,临床科室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对照量化指标,月月考核,对不合格科室扣减绩效;在药效相同的情况下,优先采购和使用低价医用耗材。严格执行上述措施,必然能够有效提高卫生耗材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芳.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9 (21):197-198.
[2]郭宝春.公立医院医疗耗材成本管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 (13):140-143.
[3]许晶晶.公立医院高值卫生耗材的精细化管理[J].医药,2017,15 (1):174-178.
[4]杨海.医院卫生技术评估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 (05):123-126.
[5]马玲莉.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难点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6,21 (14):22-23.
[6]潘家維,蔡玉萍,赵琼.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高值卫生耗材规范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 (34):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