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小学体育后30%学生学习评价设计与实施

2019-12-30 09:40陈益杰
体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创新设计体育课堂

陈益杰

摘  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是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动力。本文通过创新的学习评价设计,融入分层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淡化“横向”比较,关注“纵向”进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明晰学习目标,从而提高体育“后30%学生”的学习实效性。

关键词:体育课堂;后30%学生;学习评价;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2-0035-03

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自身情况等多方面客观性差异的存在,造成学生间运动能力与学习态度不同。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无法将潜在运动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课堂学习表现消极,使得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态度无所谓、成绩不在乎、敷衍应付事”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运动能力及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长此以往加重对体育学习动力与终身体育锻炼兴趣的流失,本文依据体育“后30%学生”的学习表现,创新学习评价设计,从而提升体育学习实效性。

一、体育“后30%学生”学习现状表现及归因

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兴趣和动力缺乏,若不加以引导与改变,不仅影响体育教学进程和成效,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后30%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表1)。

体育教学中练习参与度决定课堂学习效率。学生作为发展主体,兴趣和动力是主动性与投入度的关键,体育“后30%学生”体育学习的不良表现,不仅影响自身运动能力提升,还可能影响班级,造成课堂学习氛围的波动起伏。

二、促进学习态度转变的评价设计

传统“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忽略学生身心实际需求,常以单一、等级化的标准评定其运动能力与技能水平。通过对传统评价方式的创新整合,注重发展性和针对性评价,融入分层教学思想,以创新的评价方式,改变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良表现,端正学习态度,淡化 “横向”比较,关注“纵向”进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明晰学习目标。

1.“学科联动评价”—— 改变重“文”轻“武”观点

“学科联动评价”是学科融合的评价方式,以达到学习愿景在學科间互相迁移渗透的目的。以“酷跑英语”(英语+体育)为例,将体育中“定向运动”作为贯穿评价的情景依托,英语口语、听力、理解、拼写等考核项目以“打卡点”的形式存在,完成所有“打卡点”的英语挑战,定向赛全程计时。最终以“打卡点”成绩及用时作为综合评价结果。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挑战,或未进行所有“打卡点”挑战,则记为挑战失败。评价标准详见表2。

“学科联动评价”方式能让学生与家长了解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对体育学科学习的重视,在成绩基础上增加教师寄语,向学生及其家长传达对于进步肯定和后续努力期望的信息,明确提升方向与努力目标,潜移默化地改变“重文轻武”思想,使家长参与到学生体育锻炼中,形成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有效培养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同时学科间的联动评价也能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进行迁移,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学生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2.“目标学习评价”——引导“体育课 ≠ 游戏课”思想

在体育课堂中,不少学生的学习思维停留在传统体育课堂的认识上,关注课堂轻松愉悦的游戏环节,而忽视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学习评价是根据学生原有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段设计,以发展性眼光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制定课堂短暂性、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并对目标达成情况予以主观、客观评价与记录。目标达成给予肯定并与学生一同制定下阶段学习目标;目标未能达成时,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进行改进,重新制定学习目标(表3)。

目标学习评价让学生看到努力成果和成功希望,促进其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让其端正体育学习态度,明确课堂学习目的,为达成目标而不断努力,转变体能练习与技能学习的消极心理,以目标达成后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以运动乐趣培养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性,构建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氛围。

3.“多元学习评价”——均衡运动素质“偏项”

运动素质“偏项”的学生在弱势素质项目学习上较为缓慢,单一地以单元检测结果评定过于片面,不能有效反映实际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保持。多元学习评价以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作为学习掌握程度的参考,结合情感、态度及社会适应性进行客观多元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优势与特长,以小比例附加分的形式,鼓励学生的特长及爱好,以此为切入点树立自信心,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出发点,既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淡化学习评价甄别功能,融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思维,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共性培养,以优补弱,以外促内,以点带面,逐步均衡各项身体运动素质,以达到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4.“考级学习评价”——“后天”努力的延迟肯定

考级学习评价方式是根据各水平段学生“运动素质”和“技能掌握”的不同进行划分制定,学生可对应评价表进行考级,教师予以定级并颁发证书。淡化先天的差异,重视后天的努力,改变传统学习评价即时性和标准化的方式。考级学习评价的实施,不仅能对能力“先天不足”的学生实行合理运动干预,提前进行“预习”锻炼,同时作为贯穿小学阶段的评价方式,体现学习评价的延迟性,学生能感受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进而提升自信心,以三年级教学内容为例,见表4。

考级评价要求学生每项达到同级标准后方可定级,为此学生结合自身运动能力,在其弱势项目上刻苦练习、努力提升、争取定级,考级评价的实施能有效解决学生的素质“偏项”问题。这样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成长与进步,激发其积极参与和课堂学习兴趣,并将此迁移至学校各类体育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共同提升的目的。

三、成效与思考

1. 创新学习评价方式实施成效

成效1:学习愿景提升显著。

在体育课堂及校园活动中运用创新的学习评价方式,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经测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逐步趋于均衡,在与个别体育“后30%学生”谈话及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消极心理与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学习愿景提升明显。

成效2:学习动力互相转变。

通过对假期及日常体育作业的改变,融入创新的评价设计方式,以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外在学习行为进行转变,改变学生以往在假期“不愿练、不肯练、应付练”的情况。开学初经家长反馈表分析,家长普遍反映孩子体育锻炼参与度及效果较之前有显著提高。同时根据学生体能测试数据统计可得,假期学生体能下降程度远小于未实施创新评价方式前。

成效3:运动习惯逐步形成。

考级评价实施后,以往课间活动追逐打闹的现象,变成了井然有序,自行组织在运动场地进行“考级比拼”的小竞赛,向更高级别的同学挑战。不仅起到了课间劳逸结合的目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自我的良好意志品质。

2. 实施后思考——“让不同的孩子在体育上得到不同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烟火,教师要用可持续发展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之能在体育课堂中获得个性发展。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并不是使学生成为运动健将,而是能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体育教师作为引导者更应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相较于尖子生而言体育后30%学生更加渴望得到关注与欣赏,创新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及时了解个体发展需求,增强学习原动力,有效转化后30%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现状,促进学习身心全面发展,实现“不同的孩子在体育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辉.小学体育后进生成因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12(78).

[2]朱文,汪剑.对体育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思考[J].运动, 2009 (2).

[3]陳连新.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5).

[4]杨天兵.实现评价主体多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体育课程评价策略分析[J].青少年体育, 2018 (3).

[5]曾昭坚.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创新设计体育课堂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