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南
那座铁路桥,是我们一家人共同的记忆——
爷爷那一辈,桥还不能称其为桥,铁路铺在白色的鹅卵石上,静静地横卧在小城中央。那时的火车,呼哧呼哧地拽着几车皮煤、铁,满载着建设新中国的希望,奔向一个个大工厂。爷爷说,那时候的火车很慢很慢,慢到即使并不在我们小城停靠,也给了乡亲们充足的时间呼朋唤友。他们随着火车一同奔跑,挥舞那印着红星的帽子,兴奋地高喊着:社会主义万岁!最开始的铁路桥,尽管还未成形,却担负着小城和外界联系的重任。
父辈时,小城的发展快极了,正值改革开放的浪潮,多少人拥挤在火车站,争抢着买一张去往南方淘金的车票。父亲说,他们年纪尚小,错过了那次激动人心的浪潮,只能艳羡地看着兄长们肩挎着行李登上火车——他看着兄长们的眼睛,仿佛看见了祖辈们闯关东时的坚定。改革开放时代的铁路桥,肩挑着运载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型人口迁移的重任。不同于曾经的步行马乘,这一次向沿海方向扩张的人口迁移,由中国的新一代火车笔直、快速地响应着时代召唤的号角,奔驶向梦想。
到了我们这一代,那些曾让长辈们心驰神往的绿皮车厢已经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白色的子弹头——“和谐”与“复兴”,它们以每小时350千米的速度,带我们飞驰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它让中国成为了世界高铁里程最绵长的国家,它让中国速度世界闻名,却又简单平淡地充实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抬头看着在隔音墙的环绕下越拓越宽的铁路桥,我可以自豪地說,这座桥,带着我们城,连着全世界。
今日的铁路桥,是中国强硬实力的一份象征,而其上穿梭如织的高铁,更是中国彰显国威的一张名片。而它,正全速带领我们的国家,踏入富强美丽的全面现代化。
一座铁路桥,从无到有,从窄到宽,它历经了三代人的成长,在其背后,是这个国家70年的质变。
这是我们家共同的记忆,也是这座城共同的记忆。更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共同的记忆。
(指导教师:陈列/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