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西平
一、教材分析
人口迁移是人在空间位置的移动,它是人类固有的社会现象,客观上可以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口迁移的发生,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它受生产方式和社会性质制约。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机械增长的表现,是引起人口增长的另一种原因。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培养目标,教学中通过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不同时期的四个人口迁移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结合具体事例讨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同时说明不同时期其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空间形式;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了解人口迁移的客观社会效果及人口迁移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图示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学案导学法。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