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传承中国经典建筑文化的应用研究

2019-12-30 08:46:52许洪奎
中州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书画空间传统

许洪奎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河南 郑州450064)

书画艺术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艺术统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堪称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瑰宝。长城书画城是涵盖书画展览、创作、交流、培训、销售等功能的文化产业建筑群,位于郑州郑东新区绿博园产业区内,有一定文化传播和经济开发的意义。项目伊始,设计团队与投资方一致达成共同理念,用现代设计方法来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儒林翰墨,曲水丹青”。

当前面对令人乏味和迷惘的“千城一面”及“摩登建筑”等各种浪潮的冲击,探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是中国建筑师骨子里的民族情节。中国经典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环境影响下,发展成一系列独有的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想;在传统建筑具体形态上表现为以院落组织建筑群体,用大屋顶木构架体系构建单体建筑,无论其哲学理念还是构建技术,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设计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创作之路。

1 建筑群体——现代新型的书院

1.1 院落完美的空间组织

西方建筑常把功能各异的房间布置于同一建筑中,注重外部形体的雕塑美和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建筑体量就大,再以街巷、广场为主要方式组成群体;传统的中国建筑多为木结构,一般为较小的体量和简洁的几何形状,功能不同的建筑,形状大小不同,可独立设置,也可用廊道、景墙、路径等把建筑组合成群体,建筑之间形成尺度不同的室外“自然空间”,小的谓之“天井”,大的谓之“园林”,居中者谓“院落”,室内外空间并非截然分离,而以形式不同的廊道连接过渡,人工与自然环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契合了 “天人合一”文化理念,充分展现了人和自然的交融。建筑空间结构这一连接方式,把并不宏大的单体建筑通过有机组合,形成主次分明、互相协调的完美群体。(图1)

1.2 文化艺术的渊源契合

图1

嵩阳书院堪称中国书院式建筑的“中原标本”[1]。现存嵩阳书院为清代建筑制式,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传承了宋代建筑风格。群体房屋围合的空间组织方式,保证了人们私密空间的距离,使人感受到归宿感和安全感,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情感建立;在围合形成的独立空间中,各单体房屋之间也形成了较大的间距,促成空气流通,营造了良好的局部气候条件。舒适温馨的院落空间是外界环境与室内空间的过渡,也是人们情感发展的空间场所,身处其中的体验所产生出的共鸣,是建筑形式背后所遮蔽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情怀,院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形而上的联系。“书院文化” 和“书画艺术”均有悠久的历史,同为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不同的表现形式,两种文化艺术的渊源契合,在建筑群体空间组织形态上,为书画城设计创作提供了具体的形式依据。

1.3 规划设计的灵活手法

项目由①博物馆、②名家创作苑、③名家艺术馆、④综合服务楼、⑤书画大厦及⑥书画展销中心等单体建筑组成;东侧建筑群以“廊道”连接,形成院落式的空间——“大庭园”,西侧是书画大广场。其规划布局有以下构想:首先,书画广场开阔的空间,满足了人流集散的功能,衬托出主体建筑博物馆的恢弘大气,古朴典雅,展现了书画艺术历史的厚重感。其次,环绕翰墨湖的“大庭园”,为项目整体营造“山水园林”奠定了基础;最后,“大庭园”的水平面或环绕或穿越各院落,空间序列形成虚实节奏的变化。提取经典的建筑群体组织方式,并转化于项目规划设计之中,使建筑和书画两种文化艺术相得益彰,赋予“现代新型书院”一定的文化内涵。(图3)

图3

2 建筑单体——建筑符号的借用

所有文化艺术都会以不同的符号形式表现出其深刻的内涵,建筑符号的意义在于建筑设计创作中更好的诠释建筑形象所传递出的信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有着哲学的辩证关系。”[2]长城书画城以现代建筑表现传统的书画艺术,借用了传统建筑文化中经典的建筑符号来表述两者之间文化艺术的联系,是创作中的基本指导思想。

2.1 经典建筑的视觉模式

中国传统建筑于明清两朝发展到极致,官式建筑呈现出成熟的形制,一般布局按中轴线作左右对称,层层进深,秩序井然,气氛庄重。外观表现为一种崇高、雄伟、辉煌、超乎凡俗的气魄和气势。建筑单体无论规模大小,其外立面构图均为阶基、屋身、屋顶三段式构图。官式建筑的形态特征有以下几点:首先,优美的屋顶在建筑造型中最为突出,大屋顶虽形式各异,却是建筑中最为突出的视觉符号。其次,屋身由柱子、漏花门窗和砖墙组成,柱子又有柱头、柱身、柱础之分;木结构构造的巧妙之处,在于向外挑悬的斗栱,显现出“木构作”独到的智慧,也是建筑造型中独特的视觉符号之一。最后,重要的官式建筑均建在阶基之上,阶基是基座和台阶的合称,阶基一般为单层,殿堂大的(如太和殿)为三重,其功能原是保护基础,而后直接影响建筑的等级和风格。把中国传统建筑经典的视觉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中,避免传统与现代一些的矛盾,也不影响建筑整体构图。

2.3 建筑符号的精炼运用

设计回归中国经典建筑,省思官式建筑的形态构成,经过空间解构、造型解析、细部重组,从大屋顶、屋身、阶基、斗拱等要素中提取古之精华,借用到新的建筑空间和形式中。当今技术条件、建筑材料及使用功能等外部要素均有极大改变,全盘照搬古典建筑已不合时宜。设计采用大挑檐的屋顶,结合精简提炼后的斗拱、柱列等形式,以混凝土、玻璃、石材、铝板等现代建筑材料,或模仿或装饰相应建筑构件的手法,给于书画主题以明确的提示,渲染了“大庭园”整体的书香氛围。

书画博物馆主体四层,是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功能房间主要有:唐前展厅、宋元展厅、明清展厅、民国展厅、现代展厅及毛泽东手迹馆等六个固定展厅,一个机动展厅和一个公共中庭,另有一些附属用房及管理用房等。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创造了秩序井然、严谨庄重的艺术殿堂气氛;前方为书画广场,开阔的空间烘托了博物馆的形象气质,也为举行大型的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了场地;广场两边均留出大面积绿地,通过景观水系与东侧院落空间联系在一起,相互呼应渗透,体现了环境优先、景观延续的设计思想。

博物馆立面造型借鉴官式建筑严谨的三段式构图,建筑整体比例恰当。顶部大屋面及精炼的斗拱,具有建筑符号的视觉意义;柱列、玻璃和石材墙身,虚实对比的效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感的特点;底层为阶基,简约大方,展现了建筑的古典神韵。用传统建筑符号,表达传统文化精典,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经典建筑的符号就像老照片,凝聚了大量的信息,勾勒出的点点滴滴都是美好的回忆。从经典建筑中提取的元素符号,借助人们的联想和推理,从而唤起人内心深处的传统文化情节。

3 园林景观——山水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艺术作品通过时空境像的描述,最终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艺术境界。“园林意境”与其他文化艺术中所说“意境”不同,它寄情于自然物与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景而又超出由此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无穷的联想。[3]建筑园林作为时空之中意境的传达,在建筑内外空间的转换之中,建筑与景致的融合相应,从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之所长。

《园治》所述造园的一系列法则中,如“ 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十亩之基,开池有三”,另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均赋予山水独特的意境。书画城园林景观意境的营造,强调了以水景为核心的景观特色:湖畔高低错落的建筑似山岭,与水面相映成趣、珠玉生辉,增添了空间的灵动感,激活了人们在日渐喧嚣而又平凡的生活中枯萎了的内心生活,使园林和书画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营造园林景观意境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土方平衡

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营造开阔的集中水面,清风徐来,碧波荡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迭瀑飞泉,鸣珠溅玉,柳绿花红,风声,水声,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为保持土方平衡,把开挖水景的土方用于平整土地,调整基地中不合理的高差,形成完整的基地地形。

3.2 山水意境

东区书画广场的开敞效果,结合周边主体建筑和对景建筑,准确地把握空间尺度,布置有音乐旱喷、花钵等,点缀古典韵味的柱列,丰富活跃了广场气氛。

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西区营造出景观大庭园,其中以“翰墨湖”为重点,水面设曲桥、小岛,湖岸蜿蜒别致、跌宕错落,形成一个环湖休闲景观带,是书画城主要景观;美妙的的湖光美景,激发出无限的创作灵感。正所谓“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纳气养人。宜书、宜画、宜乐、宜居。

3.3 边界亲水

对湖畔与建筑、道路及绿地交界处作一定的亲水空间处理,如平台、水榭、曲桥、小岛,满足人的亲水性,提供更具趣味的交往空间。水面边界更以生态湿地的方式配置边坡和水底、水面的水生动植物,使水面轻松地保水和自洁。

4 结束语

郑州长城书画城的创作中,现代新型书院、建筑符号借用、山水意境营造的设计方法,分别对应了中国经典建筑文化中群体、单体、景观三方面的建造智慧,是设计的“文化自信”和 “中国梦”的追求。在全球化背景下,普世文化与民族地域经典文化不断博弈的今天,探索用当代设计手法来演绎经典建筑文化,在新时代特征中彰显地域经典文化,或是人们值得深思的永恒话题。

猜你喜欢
书画空间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小小书画廓
书画
天津教育(2009年6期)2009-07-22 03:35:34
QQ空间那点事
学与玩(2009年6期)2009-07-03 09:15:02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