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兰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64)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宛(yuān)”,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得名“南阳”。中心城区处于独山以南,白河以北,李白有诗云: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白河,南阳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养育了无数杰出的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历史文化。河面上一座座飞跨的桥,为两岸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为南阳经济的腾飞做出了贡献。每座桥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都有自己的使命,都蕴含着南阳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白河在南阳市区内自东北向西南,成半环形穿城而过,似一条银练素带,波光闪闪,堤、林、路、岛、桥、水相互协调,相映成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成为了南阳的一张城市名片。过去,由于河面宽,造桥技术不发达,来往白河两岸的人们只能通过船只摆渡过河,运量小、时间长、危险大。直到1965年,白河上才出现了第一座真正意义的桥---白河大桥。它第一次让河两岸的人们感受到了桥的便捷,桥的安全,桥的壮美。它沟通了南北两岸,促进了人流、物流和经济的发展。毛主席有词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到了现代,建桥技术越发成熟,桥的数量越来越多。一座座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装饰漂亮的桥,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成了一个个城市的新地标,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白河上的淯(yù)阳桥,是一座非机动车和行人桥。桥上五座大拱之间有四对云形观景平台,行人既可以站在观景台上欣赏河心小岛、两岸风光,又可以坐在观景台上垂钓,夏季还可以在桥上兜风纳凉,惬意无比。
每座桥都有自己饱含深意的名字,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桥,人与桥在长期共处中产生了感情,桥成了无数人难以忘怀的故乡记忆和文化符号,桥所代表的文化与精神代代相传。
白河,古称淯水,发源于伏牛山腹地的白云山玉皇顶,经南阳流至湖北注入汉水。白河支流众多,干流和支流上的大小桥梁不计其数,有高速公路桥、铁路桥、普通公路桥、非机动车桥等,其中尤以南阳市区干流段的七座大桥最有特色,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南阳大桥、光武大桥、白河大桥、仲景大桥、淯阳桥、卧龙大桥、雪枫大桥。
南阳大桥
南阳大桥是一座汉风古韵平板桥,桥梁全长515.98米,含引线全长1182米。桥两头设置两对汉阙状桥头堡,配以雕饰汉画的大理石护栏及仿古灯具,展现出南阳深厚的汉文化特色。
光武大桥
光武大桥是南阳中心城区首座斜拉桥,主要承担市区到南阳机场的交通任务,称为“南阳之门”。大桥全长2065米,其中跨河桥梁部分长890米,湿地部分长1175米。主桥长320米,采用两联80+80m单塔双索面斜拉桥,塔高36米;引桥长570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湿地部分采用高填土路面,设置桥涵与白河湿地公园衔接。
白河大桥
白河大桥始建于1965年1月,当年6月建成通车。承担了南阳陆路交通的繁重任务达42年,于2007年被新白河大桥替代。新桥全长878.8米,其中,两岸引线长190米。桥梁上部结构为17孔跨径4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下部结构为5柱式钻孔灌注桩基础。
仲景大桥
仲景大桥是连接南阳主城区和白河南区域的主要交通通道。大桥全长970m。桥梁跨径布置为:20+8×23(北引桥)+(36+3×60+36)(北侧主桥)+(39+65+65+35)(南侧主桥)=798m。其中北引桥、中引桥为变高度钢筋砼箱梁,北侧主桥和南侧主桥为预应力V腿连续梁连续钢构组合体系。
淯阳桥
淯阳桥是南阳市著名的景观桥和观光桥。主桥呈五虹连跨状,沟通白河游览区南北两岸,是人与非机动车通向对岸的咽喉要道和观景佳地。桥长430米,宽8米。桥上共有8个精美别致的云形观望台。桥是由6个V字形桥墩支撑,这样的拱式结构,既节省了建材,下面又可以轻松过船,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卧龙大桥
卧龙大桥为平板桥,于1985年7月建成。全长505.84米,宽19.5米。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和河南区域的交通重任。
雪枫大桥
雪枫大桥是南阳市中心城区首座跨白河立交桥,是中心城区西南片区过境要道,也是国道G312线(改线)的控制性桥梁,大桥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双向8车道,全长2100余米。其中,大桥全长1047.2米,桥宽37.5米,中央分隔带宽2米;桥头引线长1058.2米,设计为32孔的预应力砼组合箱梁。
随着相对湿度的上升,不同烟草在制品解吸湿平衡含水率呈升高趋势,其中梗丝的吸湿性最好,薄片最差,叶片、叶丝及混合丝吸湿性居中,解湿过程平衡含水率略大于吸湿过程平衡含水率。环境温湿度对不同烟草在制品解吸湿特性的影响总体趋势相似,且经过风送和贮存环节后,不同在制品含水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4.1.1 南阳大桥与楚汉文化
南阳市博物馆
张衡博物馆
南阳大桥是一座汉风古韵桥,两头的桥头堡汉阙与南阳汉画馆、张衡博物馆、医圣祠大门前的汉阙一样古朴典雅,桥护栏上雕刻的汉画精美绝伦,散发出浓郁的汉代文化气息。南阳出土众多的汉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一部“靶逑窈捍.”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南阳历史文化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楚风汉韵。春秋时期,丹阳(在今南阳市淅川县)为楚国都城,地处汉水流域的南阳成为楚文化的发祥地。
战国至秦汉时期,南阳为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至今南阳市还保留有汉代冶铁遗址。“召父杜母”、“父母官”的佳话仍广为流传。
起兵于南阳的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东汉时南阳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科圣”张衡作了一篇《南都赋》,后世常称南阳为“南都”、“帝乡”。
东汉至三国,南阳贤良辈出:阴丽华(光武帝的皇后)、邓禹(东汉开国大将)、张衡(科圣)、张仲景(医圣)、诸葛亮(智圣)、黄忠(蜀汉大将)等等,灿若繁星。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指南车、记里鼓车、自飞木雕。他在天文、历法、地震、机械、数学、文学、绘画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医圣”张仲景写就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他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成就反映出东汉时期南阳文化的繁荣。
南阳市博物馆深入研究汉代舞乐百戏,创编了“七盘舞”、“编钟乐舞”、“建鼓舞”、“上邪舞”、“大傩舞”等具有浓郁汉代风格的舞蹈,挖掘并引进汉代民间“蹬技”、“顶技”、“软功”等杂耍和南阳地方说唱节目,与汉代舞乐融为一体,让世人能够重新看到汉代的舞乐、曲艺艺术。汉画、汉赋、汉冶铁、汉科技、汉医药、汉舞乐成为南阳汉文化的瑰宝。
白河上建立大坝之后,河水被坝拦住,形成淯阳湖,湖面碧波荡漾,游船点缀其上。淯阳湖上有淯阳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在淯水边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张衡在《南都赋》里这样描述南阳和白河:於(wū)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汤谷涌其后,淯水荡其胸。高祖阶其涂,光武揽其英。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
李白来到南阳,看到白河,在《南都行》里发出赞叹:南都信佳丽,白水真人居。此地多英豪,邈(miǎo)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gǔ),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当代人吟唱出婉转优美的歌曲《淯阳桥》:每一个清晨,沐浴在五月城市的天空,好似月季花开。白河两旁,每一次拥抱,在记忆深处漫长的离别,宛如相隔千里,归心似箭。每一个微笑,是因为有你坐在我身旁,就像春天里的海棠花开。每一个黄昏,天边的晚霞照耀在脸庞,看见一对老人,相互依偎。
阳桥,诗歌的桥;淯阳桥,彩虹的桥;淯阳桥,童年的桥;淯阳桥,乡愁的桥。
4.2.1 光武大桥与刘秀
光武大桥、光武路,为纪念东汉光武帝刘秀而命名。他开创了“光武中兴”,成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至今南阳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刘秀的故事:刘秀赊旗起义、王莽撵刘秀、刘秀喝麦仁汤。许多地名也与刘秀有关:赊旗店、皇路店、麦仁店。
4.2.2 仲景大桥与张仲景
医圣祠
仲景大桥、仲景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而命名。他发明了“祛寒娇耳汤”,也就是现在的饺子。他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后世把中医药店称为“堂”,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医”。
4.2.3 卧龙大桥与诸葛亮
卧龙大桥、卧龙路、孔明路都是为纪念躬耕南阳的“智圣”诸葛亮而命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他作的《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 “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他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诫子书》中讲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高洁的品格,成为后世修身立志的典范。他还发明了馒头、孔明灯、孔明锁、八卦阵、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
4.2.4 雪枫大桥与彭雪枫
雪枫大桥为纪念彭雪枫将军而命名。彭雪枫,南阳镇平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参加了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编写了《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创办《拂晓报》。毛泽东、朱德对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4.3.1 老白河大桥与艰苦奋斗精神
老白河大桥始建于1965年,刻在大桥栏板上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成为大桥最为明显的“时代痕迹”。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机械化程度也低,修建大桥需要全民参与,群众都是义务劳动,大家靠手抬肩扛,把大桥一点点修筑起来。白河上首座大桥的成功修建,靠的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这种精神成为激励后人前进的宝贵财富。后来,这座白河大桥被印到了烟盒上,“白河桥”牌香烟开始流行,“白河桥”精神开始传播。
桥,沟通了南北,贯通了东西;桥,见证着历史,展望着未来。人把精神注入了桥,桥把文化一代代传承。一座座桥屹立于大河之上,诉说着往事,高唱着凯歌,奔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