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固(延安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廉泉,江苏无锡人,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卒于1931年,字南湖,又字惠卿,号岫云山人,因先祖元代名相廉希宪有名园小万柳堂,又号小万柳堂居士,晚年两次出家为僧,法号显惠。他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次年会试时参加康有为、梁启超组织的公车上书,支持维新变法。光绪二十二年(1896)廉泉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户部度支部郎中,光绪三十年(1904)因不满清廷的腐败而辞职。1904至1908年居南京石堰街,专事校刊《李文忠公全集》。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文明书局并营建当时的上海名居小万柳堂,此后一段时间定居上海。民国三年(1914)到日本举办美术馆,将自己收藏的大量珍贵扇面卖于日本。1920年,因在上海投资交易失败,生活窘迫,靠出售藏品度日。他晚年耽禅,居北京西山碧云寺,精研佛道,1931年因肝病去世。
廉泉大半生不仕不贾,亦绅亦儒,以游侠自任。他交往广泛,朋友中既有满清遗老、旧派文人,也有军阀大佬、革命党人、社会活动家,还有清末民初著名的书画界名流。他与书画家吴观岱、钱瘦铁、胡汀鹭、张大千、徐悲鸿、陈师曾、姚华等人关系密切,他的小万柳堂是当时著名的书画收藏场所,书画界名人纷至沓来,在民国初年盛极一时。
廉泉的收藏爱好有家学渊源,尤其爱好收藏宋元名画,见之往往不惜重金买进[1]。除了祖上流传下来的收藏品,其妻吴芝瑛也带不少藏品到廉家。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期间,王公贵族纷纷变卖收藏而外逃,廉泉却买进一大批古玩字画[2]。
廉泉的另一项大宗藏品是宫子行兄弟转让给他的元明名人扇面,共六册1 053幅。宫子行汇集名人扇面千余,被端方称之为“宇宙之奇观”,宫子行病逝前立遗嘱将扇册归廉泉,他去世后家人将其旧藏十二箧售于廉泉[3]。这些扇面中有沈周、唐寅、仇英等人的画,文征明、董其昌、刘墉等人的字,以及叶小鸾、马湘兰、董小宛等女画家的画,非常珍贵[4]。
从两件事可看出廉泉收藏字画的价值。廉泉与李鸿章之子李经迈发生经济纠纷,以精品名画30件抵给李经迈,这些字画都是“三王”(王廉州、王麓台、王石谷)、吴(吴渔山)、恽(恽南田)的珍品。不懂行情的李经迈邀请专家鉴定,鉴定者赞叹不已,这才知道其价值远远超出拖欠印资[5]。1914年至1919年,廉泉四度东游日本,期间曾将石涛画《苏东坡诗意》大册12页以2万元价格卖给日本著名收藏家山本悌二郎。1910年每百斤面粉的平均价格为5.23元[6],当时一个家庭年收入250元便可以过得很舒服[7]。廉泉藏有极少见的明末清初名士王建章的作品,他就雇高手临摹,将作伪的书画卖予日本书画界名流而未被发现[3]。
廉泉不仅收藏丰富,还有独到的艺术见解。当时的画坛重“四王”(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轻“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他以作品中有反正统的艺术独创精神而十分欣赏“四僧”,并搜购了不少石涛的作品[8]。大多数收藏家不会轻易将藏品示人,但廉泉懂得临摹名人真迹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经常让年轻又有发展潜力的画家观赏临摹其藏品。他给吴观岱、秦古柳、丁宝书等穷画家提供临摹机会,为故宫培养了临摹画家,向掌管故宫的管理者推荐了绘画人才。
廉泉精诗文,擅书法,嗜金石书画,并以其诗文书画交游于王公贵族之间。廉泉妻子吴芝瑛秉承家学,工文章,尤擅书法,在闺中就以“诗、文、书”三绝著称,后由于丈夫居官而随夫定居北京,以诗、文、书法闻名京师,曾被慈禧太后召入宫,并称赞其有文才[9]。廉泉不但擅长鉴赏古代书画,而且善于发现身边作者的艺术才能。凭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觉和鉴赏能力,他成为无锡书画界著名的“伯乐”,发现和提携了众多优秀的书画家[8]。廉泉夫妇特殊的身份为他们能够出入故宫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们向掌管故宫的管理者推荐人才奠定了基础。故宫内收藏有大量民间难得见到的珍贵字画,大多数中国画家都渴望临摹这些字画,但能够梦想成真的人毕竟不多。廉泉推荐吴观岱和杨令茀进入故宫临摹书画,这两人的画技在其后突飞猛进,成为著名画家。
吴观岱少时家庭贫困,曾在酱园当学徒,在学徒工余刻苦习画。后来在廉泉的资助下进京学习画技,吃住在廉泉家里。他先是临摹廉泉所藏的名人字画。后经廉泉推荐,被清皇室内廷延为如意馆供奉,为慈禧太后画像,为光绪帝绘制阅读的书本故事。在故宫他饱赏、临摹了大量宫廷藏画,这些古画开阔了吴观岱的眼界,由此吴的画风大变,所作山水画浑厚肃穆、疏密有致、既清且厚、苍润雅秀、意境高远、富有变化[10]。在廉泉的帮助下,吴观岱很快成名,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南方画坛风气的转变。清末民初,山水画的天下仍受“四王”画风控制约束,吴观岱去北京临摹一些徐天池的画,才知道怎样放手写意,他是最早摆脱“四王吴恽”(吴指吴历,恽指恽寿平)的先驱者[11]。吴观岱的绘画上承清代诸家,下启诸健秋、秦古柳、孙冶方、薛明剑等,并带动海派画风出现进一步的变化[12]。
杨令茀 ,清光绪十三年(1887)出生于无锡。她自小酷爱书画,8岁拜吴观岱为师,学习国画。吴观岱十分赏识她的天赋,说她“为画渊然、穆然,无不效法正宗”[13]。 宣统三年(1911) 茀杨令 随兄长去北京,结识了廉泉。她的才华得到了廉泉的赏识,被廉泉推荐到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古物陈列所为画师,第一次进入故宫[14]。古物陈列所是民国北洋政府内务部于1914年设立在故宫的武英、文华两殿的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帝王宫苑和皇室珍藏辟设的博物馆,其展品为来自奉天(今沈阳)故宫及热河(今承德)行宫的宫廷文物,1948年该所合并到故宫博物院[15]。
古物陈列所学画期间, 杨茀令 得以观赏并临摹历代名画[13]。经过一段时间在故宫的学习,在北京的杨令茀已与著名画家齐白石齐名,两人共同举办过画展。齐白石曾为杨令茀临摹她老师陈师曾的一幅画题诗。
开图足可乱师真,夺得安阳石室神。
地下有知应一笑,倾心浊世有传人。[16]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驱逐出宫,对于故宫的物品,当时的国务院决定组织一个清室善后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在十二月至次年四月点查清室物品。1925年10月10日,善后委员会报经国务院同意后设立故宫博物院[17]。廉泉是善后委员会成员之一,被分配到监视部工作,同部人员还有易培基、俞同奎、马廉、朱欣陶[18]。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标志着故宫和其藏品的性质有了根本的改变,故宫不再是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藏品也不再是皇帝个人的珍玩,它们成为中华民族共有文化财产。对担任清室善后委员会成员期间的活动,廉泉有两首诗予以记录。《燕雀》诗下有注:“点查宫内物品,清委员皆不到。甲子旧蜡二十六日,余第一次到会为监察人,于端凝殿查见帽盒一个,原签日‘宣统十三年闰五月初三日上交辫子一条’。”[19]甲子旧蜡是1924年农历腊月,该月的26日廉泉第一次上任,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连一个帽盒也要检查。
燕雀
燕雀犹飞恋阙魂,九重忍扫旧巢痕。
贞元朝士无人在,一发千钧未易论。
龙蛇
龙蛇惨澹小庭宽,绿餖金貂岁又阑。
今日已无天子贵,可能知道外边寒。[19]
《龙蛇》诗下有注:“二十八日逊帝派员到会商应用物品,余与稚晖先生为监察, 袿貂 一种点交二百数十件之多。”[19]这个“二十八日”当是1924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该日善后委员会成员与逊帝溥仪派来的人员协商其日用品的归属问题, 袿将一种貂 点交多件给溥仪使用。郑欣淼先生曾在文章中指出,“溥仪出宫后,故宫物品归属存在争论,溥仪两次派人到养心殿取东西,曾要求带走乾隆瓷器及仇十洲《汉宫春晓图》,委员会未允许,惟取走不少衣物首饰,所带走的物品详帐,已附记在《清宫物品点查报告》第三编第四册《养心殿报告》后”[20]。
由于军阀混战,政局变幻频繁,控制北京的各派军阀势力都觊觎故宫的管理权,由此造成1926年至1928年两年间故宫管理机构多次变动,经历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保管委员会、故宫维持会、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共4次变化。直至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掌控北京后,故宫管理机构的名称才稳定下来。北伐胜利后,易培基任第一任院长兼古物馆馆长。故宫的收藏中也有不少赝品,因此对藏品真伪的审查就显得比较重要,易培基为了审查和鉴别宫廷中的文物,从社会各界聘请古器物、历史和文献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这些委员们都是名噪京师的古物研究方面的专家,如江庸、沈尹默、吴瀛、俞家骥、容庚、陈汉第、郭葆昌、福开森、邓以蛰、萧憨、关冕钧、王提、钢和泰、钱桐等,以及德高望重的丁佛言、廉泉和曾熙[21]。在廉泉等三人前冠以德高望重,可见其在文物界的地位。在此次审查活动中,廉泉被分到古物馆的书画组[22]。专门委员会是按照《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而设的一个非建制的常设机构,没有名额限制,明确了专门委员系名誉职,廉泉1929年底被聘用[22]。
廉泉从1924年12月受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到1931年10月病逝,期间1927年初至1928年上半年任江苏省教育经费管理处处长,其他时间大部分在故宫任职。他与同事们的工作颇有成效,据贺葆真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二月二十三日马心清约晚餐于其寓中,坐有廉泉,泉有事于故宫博物院,整理书画铜器瓷器,书画万五千余件,而真迹不及十之一,铜器二千件,赝品器尤多,惟瓷器多清代物,尚少伪者”[23]。
廉泉于1931年10月6日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享年63岁。他去世后,他的遗孀寺井春野夫人(廉的正妻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吴芝瑛,春野实际上是廉的妾)携子仍在北京生活。春野夫人毕业于神户女学院,信奉基督教,通汉文,好音乐。有人认为廉泉死后,春野夫人带着孩子回日本去了[24],实际上她不仅留在了中国,还在后来加入了中国籍,帮助了不少中国人,她曾救过被日本宪兵队嫌疑私通八路军的佛教信士[25]。由于廉泉与故宫管理层的良好关系,春野夫人被聘到故宫古物陈列所工作,并在日占时期为保护故宫文物发挥了不少作用。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 “九一八”事变。1933年1月,日军进入山海关。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担忧日军入侵华北,故宫文物有被毁或被劫的危险,在报经国民政府批准后开始了文物的南迁工作,1月底部分文物被分批运往上海。在挑选南迁文物工作中,限于当时的鉴定水平,又加时间紧促,博物院照常开放还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文物作为展品,所以选走的并不都是精品[26]。黄宾虹等画家出于对古物陈列所古画安全的担心,经所长钱桐同意后,在所内成立国画研究馆,组织学员对古画秘密临摹,以备日本人来掠夺这些古画时,可拿高水平的摹本来应付,这项工作在北平沦陷后仍在秘密进行[27]。
1937年7月29日,日军进入北平。尽管在北平沦陷前,近半数职员已随文物南迁到上海、南京,但故宫博物院仍有一半职员大约100多人留了下来,由总务处长张廷济负责实际院务。经过最初的惶恐和不安,故宫博物院在关闭一个多月后恢复开放,但工作人员经常受到日伪人员的威胁。古物陈列所部分职员凭借与日本友人的关系,加之诸多学者文人暗中保护,文物未遭损失。
日寇以高薪诱请时任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的黄宾虹出任伪职,黄宾虹不为所动,日寇继之以威胁,也被黄宾虹严词拒绝。当时的故宫非常需要一位能与野蛮强横的日寇沟通的人士,受过良好高等教育、本身又是日本人的春野夫人正符合这一要求。为了避免日伪的纠缠,黄宾虹通过春野夫人,向敌伪表明了坚决的立场[28]。日伪当局无可奈何,只好作罢。在此期间,常有日本人或日本士兵无理取闹,强索陈列所的文物、字画,春野夫人就出面干涉、劝阻[29]。
春野夫人还为中日画界的学术交流作出贡献。当黄宾虹与日伪方面关系很僵的时候,1937年秋,他的旧识日本著名画家正木直彦到北平访问,尽管此前曾有报纸报道黄宾虹“加入日籍”的谣言,但是他顶着巨大压力参加了春野夫人组织的欢迎宴会。《十三松堂日记》卷四第1552页记载:“昭和十二年戊寅 ‘九月四日晴……廉泉的遗孀和桥川夫人设午宴招待……黄宾虹……其他五十人,皆和怡悦乐’。”[30]春野夫人为中日友好人士学术交流作出的贡献,客观上有利于故宫文化向外传播。
廉泉参与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对故宫文物的清点、核查,为保护故宫文物作出了贡献。廉泉凭借自身大量的收藏和广博的文物鉴赏知识,被聘为故宫专门委员会委员,从事整理审查、鉴别故宫书画真伪的工作。廉泉及其家属在故宫的工作,客观上促进了故宫博物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