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隐喻的气味
——《香水》与造神

2019-12-30 16:35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雷诺香水气味

安 天 威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110)

前言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自问世以来,不断地被研究者定义其文本类型,从侦探小说到后现代小说,从通俗小说到互文性的教育小说。这些研究一般把主题、形式和叙事方法作为切入点,为作品贴上诸如怪诞、虚构的标签,虽然也有研究从嗅觉入手解读文本,结论上却也难以避免落入标签化的窠臼。气味作为文本的最大特色,应该被更为细致地研究,文本叙述了没有气味的让·格雷诺耶从一个被社会忽略的“隐形人”到万众倾倒的“伟大的神”的寻香之旅,气味作为贯穿文本的重要叙事隐喻,更应该深挖其背后的意义,探寻其与造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味的隐喻

《香水》从主人公格雷诺耶气味的缺失起笔,以气味的消散作终。随着气味的变化,人在社会中的境遇也会相应地改变,所以气味在文本中已经不可能简单地作为一条线索出现,而是已经成为一种隐喻。依照亚里士多德所言隐喻是指“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它物”。文本中气味隐喻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存在,这种存在既指物质和肉体上的生活方式,又指精神和意识当中的内在意义。文本以气味的多寡香臭来隐喻社会中存在各种弊病的现实,人物一旦丧失气味或者感知气味的能力,悲剧性的命运就会来临。小说对主要人物叙事完整度非常高,只要人物不在此后的叙事中出现,就会交代出他或是当时,或是多年之后的宿命结局。

格雷诺耶的生母因为常年在充斥尸臭和鱼腥的铁器大街贩鱼,从而习惯了各种恶臭,以至于失去了对于气味的分辨能力,这也象征她失去了对于外部刺激所产生的回应,所以她残忍地杀害了前四胎从她腹中新生的婴儿,同时也因为格雷诺耶的啼哭被送上了断头台。这里对于气味的麻木实际上隐喻的是人对于生活状态的无知无感,她患有梅毒、肺结核和痛风,却认为自己没有严重的疾病,她希望自己能够长寿,而这长寿在她的认知当中仅仅是多活五到十年,她无法察觉到活着的意义,却依然想要活下去。这不仅仅是社会无法关照底层人民存在的漠视,更是人无法找到存在意义的有力证明,而这就体现在她对于恶臭的麻木,对于气味的无感。同样地,格雷诺耶的养母由于儿时父亲的家暴,客观上失去了嗅觉,所以文本中描写她像是“少女的木乃伊”,麻木、严格且自私,她所希望的只是体面地死去,这个简单的愿望却由于革命的到来而落空,她失去了最宝贵的财产,饱受病痛折磨,最后在公共医院死去被丢入万人墓。随着嗅觉的缺失,她失去了爱这个世界的能力,无法感知周遭的变化,渴望死去却又滞留生命如此之久,一直前进在成为上帝选民的路上,却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只是路上的一坨臭泥,她缺乏一种爱的气味,因此不能顺利升入天堂。

嗅觉的丧失,可以认为是个人失去存在意义的前提,而气味的消失则隐喻了由人诱发出来的社会问题。香水师傅巴尔迪尼利用格雷诺耶独特的嗅觉天赋大发横财,并且把名利都据为己有,他也正是因为得到这些本不属于他的钱财和配方而陷入梦乡的时候,随着自己的香水工坊一起沉入了塞纳河底部。那些香水的气味弥漫了巴黎几个星期,他身上的铜臭味却随着尸体一齐永远地消失了。他把气味作为一种扬名立万的工具,象征着在当时资本主义日新月异的时期,一切皆可作为赚钱的工具,没有人重视心灵共鸣的残酷现实。他不考虑美妙的气味是由什么构成,也不感受由香气所带来的心灵升华,即使众多的香水也难以掩饰他流露出来的功利主义。身为一个资产者时时想向上流社会跨步,而在他的信念中实现这一切只有依靠金钱,这样外在的物质条件是作者所大力驳斥的,所以在充满着象征美好的香气的塞纳河中,他的尸体永远隐匿了。但是文本对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却没有苛刻地批判,反而认为他们的荒诞行为更具有一定的精神化追求。格雷诺耶离开隐修的山洞以后被埃斯皮纳斯侯爵收留,侯爵把他当作自己活力气体理论的成功践行者,因此为了“活力气体”,侯爵离开了充满“腐败气体”的巴黎,前往雪山顶部呼吸新鲜空气,并希望借此还原成二十岁的健壮身体,当然他的气味也随着他消失在了暴风雪之中。这段叙事显然是贵族社会中充斥理想主义的写照,作家却没有大力批判,反而用一句传言进行开脱:“他在山顶上与永恒的活力气体结了婚,自己融化在气体中,气体融化在他身上,继续永远年轻地飘过比利牛斯山的山峰,谁也看不见,谁上山去找他,就分享到他,一年中不会生病,不会衰老。”这并不是有意为荒诞的行为进行辩解,而是借此来呼吁公众更要注重头顶的星空,而不是只是盯着脚下的土地。侯爵的行为固然充满了荒诞可笑的色彩,但是他也兼具堂·吉诃德式的信仰之维,他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世俗空间的“腐败气体”进行否定,站在“疯癫”的立场上,与理性世界保持对立,以期获得神性的体验。最后他的气味与冰雪结合,永远地留在雪山之上,更是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胜利。

文本中主要人物出现的顺序依次是格雷诺耶的生母、养母、师傅和侯爵,他们与格雷诺耶的关系由近及远,所处的社会地位由低到高,其中气味所隐喻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是叙事不断精细,气味的隐喻逐渐明晰的过程。叙事从底层人民无法把握自身存在的现实转换到社会市民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从小资产者视财如命的精神空虚转换到贵族社会耽溺理想化的生活追求。气味的内涵随着叙事不断升华,从世俗生活的自证,经过代表物质化的钱财与象征精神的爱的洗礼,进化成一种理想化的追求。文本站在一种反对十八世纪主流的理性现世追求的立场上,以气味作为隐喻引导大众向灵魂上的自由与救赎前进,所以这四位与主人公成长密切相关人物的结局,从世俗意义的死刑、埋入公墓升华到更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消逝在塞纳河、与冰雪融为一体。主人公格雷诺耶的叙事也正是沿着这样的踪迹不断发展,最后更是超越了这种趋势,利用香水的气味将自己制造成了“神”。

二、造神之路

造神这一行为不是单边驱动的,它需要自身的包装和大众的追捧认同,双方合力,神才能被制造出来。《香水》的背景被定位在十八世纪的法国,由于路易十四正是在这一时期被制造成太阳王,公众的心理默许有类神的完美存在,这也为格雷诺耶的造神提供了良好的客观基础。

文本中的气味根据其隐喻首先可以被视作阶级划分的标志。底层人民生活在恶臭无比的社区当中,尽管开篇便提及巴黎是最臭的,但是贵族可以通过购买名贵香水的方式使得自己与众不同,香水此时便作为象征身份和地位的标志,所以形成了贵族社会独有的特权与专制,严格的阶级区分使得底层人民对贵族生活愈发地神化和向往。这在文本中体现为格雷诺耶调制的“那不勒斯之夜”引得顾客疯狂购买的举动,同时这也将气味的隐喻恰当地得以彰显。公众妄图借由气味所带来的象征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贵族社会的享受,他们憎恨贵族的同时又不断地模仿,企图成为贵族,这种潜意识当中的崇拜感使得造神成为可能。公众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导致心理上忽略了与他人本应平等的地位,自觉退让在贵族之下,默认贵族是更为优秀的人,这种心理稍加利用便可塑造出一位完美的神。而在当时,掌管世俗事务的路易十四便成为了太阳王,格雷诺耶更是直接以一种天使的形象出现,被众人崇拜。

格雷诺耶从出生伊始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类神的特质。首先,他不具备人间儿童所拥有的气味,这种人类的独特气味在文本中被称作臭气,同时他能嗅出大多数人所具有的臭气,唯独在自身和被他杀害的二十五位少女身上察觉不到,这就体现了他不同于人类的特殊性。其次,他拥有与常人不同的脾胃。儿时只是食用最稀的牛奶、烂菜和变质的肉就能茁壮成长,七年的隐居苦修,就只喝裂谷的水,只吃地衣和浆果就能存活。他的脾胃进食过世界上最肮脏和最天然的物质,这使他在两种极端之中被赋予了一种不同于人的诠释。最后,他在面对疾病和谋杀时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幸运也绝非常人所有,“他出过麻疹,害过痢疾,出过水痘,得过霍乱,曾落到六米深的井里,肺部曾遭开水烫过”,患过梅毒晚期,尽管全身腐烂,却丝毫没有恶臭。他也被其他人察觉没有气味,几次差点被密谋闷死,然而他经历这一切之后仍能顽强地活下来,从他身上流露出的苦修精神和他在生命之途中所遭遇的冷眼和苦难,使得他更接近神的形象,他原始肉体中所具有的独特属性和他于外部世界遭受的苦难也共同催生了他精神世界神性的萌芽。

对于格雷诺耶在精神上的神性,文本中只是有所暗示。首先,他不同于一般的弃婴。他幸运地得到接受教会洗礼的权利,这是他具有成神可能的宗教前提。其次,文本中突出了他具有“第二重视觉器官”。他可以通过气味观察到人的内心世界,比如泰里埃长老的肮脏念头和制革师傅一触即发的脾气。如果把气味的隐喻祛蔽,实际上他就是通过超验的第二视力观察人的精神世界,而这种第二视力更体现了人具有神性分流的特质。最后,格雷诺耶能够被他人隐约地感知为神。第一个被他杀害的少女没有喊叫,一动不动且毫不反抗,任由他嗅干少女身上独有的最纯洁的香气,以此来获得“重生”;当香水师傅巴尔迪尼走投无路呼求上帝时,格雷诺耶正像上帝派遣的天使一样出现在他的门口,利用神迹式的魔法合成了绝世的香水,并且在配制时身上像有光一样难以接近,解决烦恼之后巴尔迪尼甚至在有生之年第一次忘记了晚祷。由于外在和精神兼具有神性的象征,他也回应了这种有关气味的召唤,踏上了造神之路。

造神之路始于格雷诺耶第一次杀害少女时所获得的觉醒,他收获了关于自身的认知:要使香味世界获得革命。他不再像动物一样活着,也不愿受到其他气味的支配,取而代之的是成为创造者的使命,从此他踏上了系统学习香水制作的道路,这也是改变人类社会气味的道路。他想要制作出一款香水,让他收获从儿时就缺少的爱,让世人爱自己,让世人互相爱,为此文本以获得少女体香作为线索,让他杀害了二十四位少女作为陪衬,以求得最后一味完美香气——少女洛尔的香味。格雷诺耶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地精进提纯香味的技术,以求获得最为纯正的气味,通过技术的提升和不断地捕捉香气混合物,将自己慢慢神化。他曾在山洞中隐匿七年,并且获得了像圣者和先知那样的体验,这段期间,他躲过了战争,每天体会着自然与爱的律动,芬芳精灵萦绕着他的气味王国,而也正是在此时他意识到自己本身没有气味,并不同于人类会散发恶臭,于是愈发地获得了一种创造的使命感。气味所隐喻的人的世俗属性缓慢地在他身上散去,格雷诺耶通过客观的不断学习和心灵的不断升华,将自己制造得更像一个神。在他的世界里,成为正常人只需要一些衣服和化妆品,为了能够同人正常地接触,他用猫屎和臭蛋研制了具有人气味的香水,作者通过对于组成人类气味的物质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人类生存处境的艰难和精神世界的荒芜。通过多年的嗅觉体验,他越发娴熟地可以通过制造不同气味的香水获得他人注意或是避人耳目,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属性愈发地清楚,而他则表现得愈发凌驾于其上。

聚斯金德之所以选择气味作为隐喻,是因为人可以拒绝视力,从而忽视眼前所发生的事实;可以拒绝听力,对周遭的一切置若罔闻;可以拒绝说话,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但是绝对无法拒绝呼吸,因为呼吸与人类的生命本源相联系,格雷诺耶成为气味的神,也就能左右人类的情感,他的造神之路也将于此达到顶点。在他因谋杀洛尔等二十五位少女被捕之后,他在身上喷了一滴完美香水,在行刑台下,所有观看的民众为之倾倒,气味所隐喻的人们之间爱的存在方式得以彰显,没有人觉得他是谋杀犯,洛尔的父亲甚至将他认作干儿子。所有人像过酒神节一样尽情地狂欢,阶级的隔阂也因此打破,财产的束缚也被解开,人们放肆自己最为原始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爱格雷诺耶,“修女们觉得他是救世主的化身,魔王的信徒把他看成是冥界的放射光芒之神,开明人士认为他是最高的主宰,少女们相信他就是童话中的王子,而男人们以为他就是自己的理想的映象”,他于此获得了神一般的体验。通过气味塑造成神,而这气味从这个恶臭时代最美好的事物身上提炼而来,作用正是使得这个世俗的世界充满爱与希望,格雷诺耶正是这气味的制造者,他在此刻便成为了气味之神,将爱散播到这个时代的每个角落。

《香水》利用气味恶臭隐喻时代的缺乏信仰,通过叙述格雷诺耶的造神之路彰显这一点;利用最为纯洁的少女体香隐喻时代的美好,通过格雷诺耶杀害少女并将其体香制成香水的过程,期望将美好的情感推而广之地影响到每个民众身上。但是香气始终有限,杀戮也太过残忍,作者更希望通过叙事呼吁时代人民源自心底自觉的爱人和爱己之心,这样即使不需要特殊的气味也能使得一切美好起来。

三、拒绝隐喻——神的终结与复现

作者使用气味作为隐喻即是要对文本所暴露的社会现状引起读者的不适感进行遮蔽,但是对现代性解读文本要求语言回归到事物本身,使得外部的现象重新返回人的本质,所以格雷诺耶在接受气味隐喻所带来的巨大能力成神之后,又人为地割断了自身与气味的关联,选择死亡作为对世界绝望的最后祷告,以期能够救赎自身以及周遭的罪孽。当他抛弃气味所赋予的神性光辉时,他便拒绝了隐喻,看清了自己所追寻的本质,而他的救赎则可被视作人间造神的终结,意识当中造神的复现。

格雷诺耶在人间的死亡并不具有悲剧色彩,他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完美的人,也没有在命运叙事的摧残下饮恨而终,这只是一个从没有气味的人变成拥有香气的神,之后又在气味中成为无的复归过程。文本所叙述的他与他的气味王国并没有留下痕迹,是因为祛掉气味的隐喻之后,他只是像一个想要改变世界却没有成功的普通人一样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浪潮之中。他在安德烈十字架上利用气味带来荣耀,人们因为气味的引诱从而视他为神,不停地跪拜和狂欢。“他只须作一暗示,所有人就会发誓放弃他们的神,对着他,伟大的格雷诺耶顶礼膜拜”,但是他却在此刻察觉到可怕的征兆,这种由外物带来的对于世俗道德原则的颠覆并不牢靠,人们在酒神节上的狂欢只不过是气味所遮掩的假象,他希望获得的真切的爱与希望并不能因此实现,利用气味引导所带来的改变远远不够,狂欢之下的人们依旧散发着臭气,当香水弥散之后,世界仍会一如平常。利用气味遮掩的改变并不是真正的博爱,气味的面具一旦摘下,他仍旧是那没有成为神的格雷诺耶,他所期望的是美好、温暖和拯救人的世界,而不是迷醉在气味之下的盲目的神之王国,所以他于此彻底拒绝了气味的隐喻,放弃了自身与气味的联系。

他不仅抛弃了人民为他举行的狂欢,同时也放弃了在人间的气味。人们在回神之后就刻意地回避这天的经历,一切又回到了往常的状态,没有人认识不再发出香味的格雷诺耶。他就这样从格拉斯大街穿行而过回到了巴黎,在巴黎他将满瓶的香水喷洒到身上,人们对他的尊敬渐渐变成渴望,“每个人都想摸他,每个人都想要他一点东西,比方说一片小羽毛,一个小翅膀,他那神奇之火的一个火星”,他就这样被众人分而食之了。到此格雷诺耶在人间神的形象被彻底终结,而将香气洒满全身的情节则象征隐喻只会拥有现世的效果,过度地使用会导致其本身被颠覆,香水作为外力带来的改变并不能达到长久的效果,只有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社会的内心法则才能引起变革。文本中也隐含了这样的叙述,格拉斯的民众在苏醒之后突然觉得自身是有罪的,因此从内心深处对他人就客气礼貌起来。“在格拉斯市民中,从来没有比那时候更和睦融洽过”;那些吃掉格雷诺耶的巴黎人脸上显现出童话般幸福的光辉,“他们第一次出于爱而做了一点事情”。这可以被理解为格雷诺耶精神的延展,在他自我献祭以后,没有香气的作用,社会出现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文中不只一次提出过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而他作为社会殉道者的形象也在此刻被做实了。格雷诺耶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期望社会与个人产生醒悟:现代进程的加速为人们心理带来了种种不适,疏远了民众之间的距离,从而个体被社会抛弃成为常态;经济利益的追逐往往忽视社会中仅有的温存,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生存终究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心理崩溃。依据本文造神的观点,他的求死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神谕,一种神性的复现,在人类徘徊于存在边缘之时,他揭示了凶兆,在拒绝接受任何体验的绝望之路上他展现了爱与希望,即使这只是利用气味所营造的假象。格雷诺耶虽然摒弃了形态,却在精神上得以启示社会,引导社会良性发展。

结语

《香水》利用气味的隐喻营造了十八世纪法国社会的风貌,同时通过文本中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社会所隐含的各种弊病,诸如人的存在得不到重视,过度地重视经济利益,忽视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关系等问题得以彰显。小说通过叙述格雷诺耶作为一个“无味的人”不断神化的造神之路,借由被神化的格雷诺耶指明了爱是世界存在的本源,最后以牺牲殉道的形式深化了爱的社会内涵:真正的改变不应该发生在外部动作上,内心得到爱的规训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不二法门。《香水》以主人公格雷诺耶的寻香之旅作为暗示,还原了社会的浮躁心态以及急功近利的思想,既利用气味隐喻促成了造神的故事呼吁改变,又拒绝隐喻所带来的遮蔽,使读者能够深谙爱的真谛,从而收获启示性的内心体验,以爱来推动社会的改变与发展。

猜你喜欢
雷诺香水气味
香水
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
雷诺EZ-PR0概念车
雷诺EZ-Ultimo概念车
一款畅销21年的现代+经典香水——点评贝丽丝1997香水
气味图书馆
香水省着用小贴士
雷诺日产冲前三?
好浓的煤气味
这个“气味”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