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暾,陈隆荣,戴弘姣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 龙岩 364000)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许多学者、教师对其内涵及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见解和建议。工匠精神体现了工匠对于自己产品的精雕细琢与精益求精,它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理念。优秀的工匠都专注于不断雕琢和改善自己的产品及工艺,他们对细节有苛刻的要求、对精品有执着的坚持,将工作做到极致[1]。鉴于畜牧行业的工作对象是各类动物,它面对的是非常复杂的生命体,比起一个工件的制造加工、一段程序的编制要精微得多,这就更要求畜牧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工匠精神。笔者认为畜牧行业的工匠精神是工匠依托自身的技术、技能,在艰苦环境中秉持敬畏生命、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大胆创新的理念,创造、培育、制造出健康、优质产品的精神。本文结合龙岩市农业学校(以下简称“农校”)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践,谈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指出:“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中职学生经常被视为“特殊的群体”,大部分的学生是被中考淘汰的,往往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但中职学生以下的几个特点恰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之处。
与大专、本科等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中职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多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社会阅历浅。他们正处于“黄金年龄”,充满着激情和活力,情感丰富,生理、心理虽然处于未成熟的时期,但那也恰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亟需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与引导,只要引导得好,它就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最佳时期。
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极为普遍,与大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特别是理论学习能力方面有很大差距,但他们对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渴望更强烈,更愿意通过动手操作去学习专业技术和技能,不怕脏、不怕累。笔者认为这一特点是培养优秀工匠的重要基础。
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具有吃苦耐劳的特点,同时他们对畜禽生产的认识更直接,一些学生具有畜禽养殖的经历,所以日后在一线基础工作容易上手,他们对生活环境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为优秀工匠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
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为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体制基础,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是加快工匠、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农校与行业优秀企业深度合作,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教学,不但注重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和其人生观、价值观息息相关。工匠精神代表着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每一份工作的热爱[2]。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下,让学生树立目标,展望未来,以爱岗敬业为荣、以庸碌无为为耻。农校不时邀请业界精英、劳模、优秀毕业生给学生作励志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行业专家、企业老总、行业精英从多角度分析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
任何一种精神的培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而成,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科学制定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对一年级新生以遵规守纪、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感恩、友爱教育为主;二年级的学生(跟岗学习阶段)在巩固一年级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以阳光心态、团队协作、吃苦耐劳、严谨认真、坚持不懈为主;三年级的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则以爱岗敬业、务实、精益求精、创新为主,同时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各个阶段,培养学生具备富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态度。
农校畜牧兽医专业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深度合作,以企业作为校外教学实训基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业考核标准及企业录用条件。通过制定学生实习工作规范来对学生进行约束,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创造条件[3]。学生自觉遵守基地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工作中注重时间观念,对生产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做到认真细致;在考核、奖惩的制度激励下,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并在生产中加以实践运用;在闲暇空余之时,通过手机上网学习并与企业师傅探讨工作中的问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将手机从“游戏机”转变为“学习机”。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来自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态度是忽视甚至是轻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肯定,使得这部分学生很难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精神面貌[4]。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在校学习,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多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教学中更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做好学生的表率;学生进入企业实训时聘请企业优秀的员工作为校外指导师傅(老师),举行拜师仪式,让学生与企业师傅结下师徒之情,师傅尽其所能将技术、经验传授于学生,并将优秀品质传递于学生,学生尊重师傅、虚心受教。学生在校企“双师”共同的影响下,一改以往迟到早退、自由散漫等不良习惯,在工作中变得认真负责,懂得尊师重道,对未来发展道路也逐渐清晰,悄无声息地继承了师傅身上的“工匠精神”。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成功的重要保证,采用适当的奖励手段是工匠精神得以发扬和延续的重要措施。学生在校企“双师”共同指导下从新手变为生手,再到熟手、高手、能手,蜕变的过程仰赖于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科目的学习。校企双方对完成工作要求或效益指标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提升学生的认同感、荣誉感。校企双方对学生的肯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激励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于技术精益求精,他们在完成工作(学习)任务过程中,力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成绩,逐渐由学徒向员工转变,大大缩短了企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辛苦付出获得稳定的工作,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提高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安心为企业服务。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融入工匠精神,使教学改革的成果得到企业、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学生对技术技能的高要求,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增强了他们的创业能力,在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的学生。双玉班(农校合作企业冠名班,下同)先后有48人被校企共同评为 “优秀学生”,16名学生参与合作企业对外承包的猪场项目,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合作企业的董事长对双玉班学生的评价是 “这些学生很优秀、整体素质高,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双玉班的明星学员邱某,2014年7月毕业,现任某县双玉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场长,年收入超过10万元;吕某,2015年7月毕业,现任某省联盟双玉生态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副场长,年收入超过16万元;练某,2016年7月毕业,现任某市雨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托管场场长,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对双玉班学生毕业一年的跟踪调查中,除留在合作企业就职的以外,有12人在其他企业就业,5人选择回家乡创业。这些学生平均月工资高于传统教学班1 000元左右,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较高,特别在适应能力、专业技能、敬业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好评如潮。通过教改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欲望和意识,增强了创业能力和创业信心。例如:陈某,从面临被学校开除的“问题学生”,到参加双玉班后被评为“优秀学生”,该同学2014年毕业后,选择回家乡创业,现在家里办了两个猪场,存栏数达到1 500头。在办猪场的同时,还开办饲料店,仅饲料店年纯收入就近50万元。
企业投入得到丰厚的人才回报。双玉公司在与农校合作办学的过程中,获得了大批的专业技术骨干,公司目前下属2个种猪场,5个承包猪场中70%的技术管理人员为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中有4名学生升任公司下辖猪场场长,他们以自身成长的经历,将工匠精神、将企业的优秀文化传承给参加双玉班的每一位学生。
经过几年的探索,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将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教学空间由校内延伸至校外,参与主体多元化,做到工学交替合理的衔接。企业师傅与学生在师徒关系中,师傅通过“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将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传授于学生;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磨练技能,体验并感受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并将其转变为职业追求,延续工匠精神。春节期间,跟岗实习的学生自愿留猪场顶岗,让师傅或员工回家过年,即体现出学生在企业实习当中得到了成长,愿意为企业分忧解难,树立担当意识,养成责任心,也表现出学生对师傅日常学习教导的感恩之心。
新课程体系打破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的课程结构,以工作岗位任务为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基于生产流程组织教学,根据工作过程、培养目标和能力的要求来安排上课时间,使教学内容更为连贯、更为适应能力培养、工作需要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校期间,开设企业文化课程、户外拓展活动、文明礼仪课程等,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责任心与时间观念。与普通班相比,上课迟到、早退现象大幅度减少,上课积极性及课堂作业完成率也有显著提升,双玉一班、双玉二班、双玉三班均被评为先进班级;在校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积极进取、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精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夯实工匠精神。
建立由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综合素质考核机制。经过与合作企业多次的研讨,从企业用人标准和学校教学教育特点出发,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标准。定期组织由学生小组、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工作(学习)态度、理论成绩、专业技能操作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升任更高一级的岗位,未合格的学生继续学习后再次考核。通过建立定期考核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机制,确保学生能达到学习要求及企业岗位工作要求。企业与学校根据每次考核的结果,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及其师傅都给予500~1 000元不等的奖励,以此树立标杆鼓励赶超,激发学生在工作(学习)岗位上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提高师傅培养学徒的积极性,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将生产技能、工作态度上的工匠精神传承给学生。同时考核合格的学生不仅能顺利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还能成为入职企业的重要依据。
职业教育过程中以“现代学徒制”为载体,融入现代“工匠精神”,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还能培养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离校后的职业生涯和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