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
——兼论继承五四传统

2019-12-30 11:42陈玉婷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祖国

陈玉婷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五四运动以强烈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精神追求,担当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时代重任,从而推开了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大门。 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 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发扬五四爱国的精神,培育能够担当时代大任的爱国知识青年。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

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振兴,始终离不开每一个国民对其祖国的热爱所迸发出的生命激情,离不开全体国民对其祖国最深厚情感理念的支撑与激励。 爱国主义始终是浸润在中华民族文化血液之中的精神内核,沉淀在伟大祖国复兴大业行程中的生命之根和精神纽带。 五四运动虽已远离我们百年,但五四运动留给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随时代变迁而历久弥新。 新时代赋予爱国主义全新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将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制度相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根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根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人类情怀。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中华民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受人蹂躏。 为完成时代之重任,争取民族之独立与自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青年学生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1919 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深厚情感的体现,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担当起国家民族之大任。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为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精神,这种情感与精神是与促进历史发展紧密相连、与维护国家独立和人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演进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具体内容。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1](P1)

(二)将热爱党、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三者有机统一、互相融汇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精神核心。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其最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以此为奋斗目标,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树立起一座座丰碑。 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三者有机统一、相互融汇贯通。发扬爱国主义,必须将此理念汇集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之中。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1]

(三)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根本。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过去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对新时代这一新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能够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美好生活,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 就此而言,“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2](P30)“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3](P1)抓住新时代的根本矛盾,解决新时代的基本问题,奉献个人的力量,担当天下重任,这就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和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最深厚情感,这就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根本所在。

(四)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根基。 没有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国家就缺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人民就缺少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 祖国的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胜利的基础。 在新时代,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遵循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坚决反对国家分裂,坚决反对破坏民族团结的一切行径,牢固构筑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展的爱国主义基石。 故此,在新时代,爱国主义始终深深扎根于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这个肥沃的土壤之中,这是前提,也是根基。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人类情怀。 当今世界,伴随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和人类面临全球性问题的不断凸显,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利益与生存密切相连、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人类面临着共同的问题需要人类共同应对才能解决,才能保护好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 新时代,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内在统一的,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反对强权政治、反对剥削压迫,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人类情怀。 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牢固树立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同舟共济的意识,互相尊重、平等发展、和平相处、共同繁荣,把爱国主义精神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尊重他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尊重他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就是要不断地从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资源、汲取营养成份,以此壮大中华文明生机与活力,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

二、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其宽广的视野、丰富的内涵而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强音、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与此同时,时代对大学生也赋予了全新的、神圣的历史使命与担当。高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的大旗,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资源,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化爱国情怀,是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增强制度自信的有效手段。

(一)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与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它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精神支撑与思想保障。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创造者,他们是中国梦接力赛的关键一棒,国家和人民对他们寄予厚望。只有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情怀,才能唤起他们与祖国共命运的担当感,才能有效推进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个人强烈的担当精神的养成,往往植根于他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情感,一个人只有对祖国爱得深沉,理想信念也才更加明确和坚定,他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强烈。 “爱国主义的主张,是把热爱国家、建设国家、富强国家、保卫国家和为人民服务所做出的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尺。 ”[4](P17)但是大学生较高的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水准、社会责任意识、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大学生追求梦想,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毅力,从而激发他们不断强化自身技能和丰富自身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新时代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影响着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也关系着祖国命运的兴衰。“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但是,随着多元文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各种思潮相互交织、碰撞,其中一些不良思想以“糖衣炮弹”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由于大学生好奇心强烈且喜欢探寻新鲜而刺激的事物,他们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惑和有害信息的误导,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爱国意识弱化,爱国主义信念动摇。 所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责任与担当意识,唤醒其奋勇拼搏的力量,使其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是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所汇集的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养分,是植根于中国人血液之中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之魂魄。“爱国主义的核心就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5](P181)。只有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才能真正认识到绵延千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内心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新时代,如何在多变的信息洪流中坚守民族文化,内化爱国主义情怀,有效引导大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使今日之中华文化厚重充实,其中的艺术性与先进性,闪烁着前人的智慧,为民族兴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离不开当代大学生,只有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与归属感,才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发自内心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继承者、自觉传播者和带头实践者,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有效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增强制度自信。 爱国主义是一种人们自觉拥护祖国,忠于祖国的坚定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深入,开放力度加大,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伺机输入其价值观念,企图侵蚀理想信念,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加强大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主义思想来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才能自觉地抵御不良思想和风气的侵蚀,才能增强其自身对民族、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认同,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拨开云雾,看清前行的方向,积极地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事业中来。

三、继承五四爱国精神,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百年前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不断探索、英勇奋斗。 五四青年学生们前仆后继只为寻求救亡图存之道。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青年学生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继续前行。 无数青年学生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用生命唤醒无知,用热血点燃青春,谱写出青年学生爱国情怀的壮丽诗篇。 时代日新月异,历史阔步前行,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凝结着民族的精神,汇聚着中国的力量。 继承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强化学校教育,发挥学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必须注重家庭养成,传承爱国家风,将爱家与爱国相统一;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两个课堂”相资为用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一)以学校教育为抓手,发挥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因其主要职能和其特殊的资源优势,学校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学校教育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首先,学校应创设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内容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人是环境的产物,良好的教育环境能激发人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催人奋进,有利于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品格。 校园环境是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环境有导向、规范及陶冶性情的作用。 将爱国情感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的理想与信念,使爱国话题真正融入校园,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卫国之志。 例如:定期在校园、教学楼走廊、宣传板栏等布署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赋予环境不息的教育生命,能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爱国主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滋育。 其次,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养,内化爱国主义情怀。 明代董其昌在其《画旨》中指出:“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造。 ”《渑水燕谈录》中的“开卷有益”等,都强调了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 与传统社会相比,今天不再是“四合院式”的封闭保守,而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在大学教育中,必须要敞开校门、走出校门,亲自实践。 爱国主义教育也一样,不能仅仅靠45 分钟课堂,要共建基地,定期进行实践感悟,甚至要进行现场教学,方可激发起学生爱国情感,并一步步深入学生心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二)注重家庭养成,传承爱国家风,将爱家与爱国相统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的价值观念形成的开端。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教育必须紧密配合学校教育,尤其是家庭注重教育养成,传承爱国家风,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家校教育环境。 从人的成长进程而言,家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耳濡目染、家庭熏陶,在人的价值观念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有效教育与正确引导,加强固化,目标一致,相资为用。家庭要注重家风的培育和传承,将爱国与家风、家训相统一。家长言传身教,做好表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递爱国情怀。 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那些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的爱国先贤,都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有报效国家与民族的宏伟远志。 以切肤之痛而镌刻于血肉之躯的“精忠报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宏大追求、以“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内在笃定,都与他们之后人生的辉煌与建树密切相连。 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必须注重家庭教育。“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6]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 把家庭梦融入中国梦,共同铸就时代新人。

(三)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两个课堂”相资为用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国家、民族深沉的情感和爱,是经过心灵的不断洗礼逐渐积淀而养成。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注重第一课堂,理论灌输偏多,课堂缺乏生机,知识内化欠缺。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着力拓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可以有效弥补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参与。 因此,必须贯通两个课堂,达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贴近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认知、贴近新时代的时代重任。 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融合,尤其是要大力拓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其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和必要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进行亲身感悟、情景交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例如:配合课程内容,到烈士陵园、名人故居、重要历史活动纪念地、展览馆、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地以及标志性建筑等去开展主题活动,体会英烈和先人的付出与奉献,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来之不易,以此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到企事业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真切的实践感受中体会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就,体会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祖国前途与命运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发挥五四爱国精神,担当民族大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祖国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