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丽
笔者认为,在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融入一定的视觉思维培养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鉴于此,本文从视觉思维培养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各类视觉意象和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视觉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其表现形式为意象。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意象进行设计。基于此,教师在平面设计课程专业的授课过程中要传授学生意象运用的各种技巧,进而为后期的创作过程打好基础。
视觉形象的本质就是观察身边的物体,通过颜色、形象、结构的刺激形成一种潜在的刺激,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日常观察形成的意象,将这些视觉元素融入作品之中。简而言之,即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融入平面设计之中。以壁画的设计为例,平面设计学生除了要学习基本的设计理论之外,还要学习视觉传达基础知识,通过对视觉传达知识中“图像迁移”的运用,不断提高被设计产品的艺术性,即“灵感”。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就提出可以将天空中的白云和墙上的污渍、斑点运用到绘画之中,继而提高作品的艺术性。由于在生活中我们用视觉可以观看到数目庞大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又构成了平面设计中可以运用的素材,将素材重叠组合又可以形成新的意象,鉴于此,观察意象是取之不尽的。
想象力是人类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人类通过对自己认知意识的创新组合和加工改造,进而形成想象。任何想象都无法脱离实际,都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在平面设计课程中,想象意象可以是设计者的原有认知,也可以是对新鲜事物的再次创造,想象意象没有要素的限制,在不违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尽情徜徉在想象的海洋中,通过调动大脑深处的思维认知来构建想象要素。
平面造型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任意选择一个观察角度,将课堂上摆放的观察实例在纸上展现出来,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视觉元素客观形象化处理。在以往的平面造型课程训练过程中,学生所接受的造型练习都是传统的素描绘画。虽然立体素描绘画可以有效表现作品的形象,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无非是将原本立体的三维作品转化为纸质作品。这也是近几年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想象力严重下滑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训练方式,倡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对实物进行阐述。
例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当前的VR技术播放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通过观察梵高的绘画艺术特点及其对线条的特殊运用来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进而阐述与众不同的图像构成方式以及其中蕴藏的视觉思维训练原理。
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读图能力培养。当前,读图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浏览信息的主要方式。无论是朋友圈中的照片还是微博中的图片,都包含大量讯息。有时,不需要借助文字,单纯依靠图片就可以感知作者的意图。基于此,在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借助大量数码图片对学生进行教学,数码图片具有成本低、高效、包含信息量巨大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读图训练,学生处理图像信息和构建图像的能力将显著提升。
以某次平面设计作业为例,作业要求学生以保护校园环境为主题设计宣传海报,要求该海报不仅要突出当前校园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经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分析可知,该课题的难度在于如何用图片来替代文字语言。基于此,学生需要首先对校园环境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再通过挑选合适的海报主题来明确视觉素材。结合当前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缺乏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的现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图片素材进行讨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讨论该图片所传达的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网上随机搜索一张图片,并对其中包含的信息要素进行整理和记录。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视觉引导可以大幅提高设计作品的宣传效果。设计作品的欣赏受众通过观察设计作品中的视觉要素加深对其的印象。基于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视觉引导训练,通过强调画面中的强弱效果、动静效果以及各个要素的布局结构,为受众营造良好的感官体验。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视觉规律对受众感官体验的影响程度。
例如,教师可以将一幅不符合视觉规律的作品和一副构图结构合理、色彩鲜明的作品进行对比。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专业画家和普通人的绘画作品,由此深化学生对视觉规律的理解。采用三种完全不同的视觉引导方式进行引导:横向视觉引导、纵向视觉引导、斜向视觉引导。其中,在第一种视觉引导方式的引导下,平面设计师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式进行要素设计,在这种视觉引导下,最终的设计将呈现稳重、淡然的效果。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如图1所示,该图片很好地采用了横向视觉设计原理,从左到右依次是用餐卡要素、基底图层要素。不仅非常简洁明了,而且能够重点突出用餐卡的指向性意图。
对纵向视觉引导而言,设计师采用从上到下的设计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设计案例就是菜单,这种设计引导下呈现的作品往往非常直观,一目了然,多用于一些直观的设计案例。具体案例如图2所示,该广告主要围绕吸尘器这一要素进行设计,从上到下的视觉要素包括:云朵、宣传主体、商标等。
而对于第三种斜向视觉引导而言,设计师按照图形的对角线、黄金分割线等安排和组合各类设计要素,该设计引导下的作品形式较为活泼,可以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强调,进而大幅提高受众的观赏兴趣。
视觉创意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快学生对大脑中现有设计要素进行融合创新。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多种强化学生视觉创意思维培养能力的方法:脑力激荡法、自由联想法、形态分析法、强力组合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含义和视觉设计的适用范围。
以第一种方法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有效借助STEAM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脑力激荡法一般适用于需要高度创意性且指向不明的设计主题。而自由联想法不同,与脑力激荡法相比,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即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设计主题,联想脑海中的已有事物并结合过去的经验,以合适的纽带将其有机融合,自由联想法一般适用于需要文字要素的设计,所以非常适合平面广告设计。
教师要通过对视觉思维意象的分析、视觉思维创意引导以及实际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将实际案例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法有机融合起来,解决当前平面设计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让平面设计成为感染学生思维和灵魂的艺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