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芮
新媒体是艺术学科与科技领域交融发展的新形式,是以视频、影像、摄影、综合造型、装置和表演等方式为艺术形态,发挥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跨领域学科优势,对艺术与科技的实验性和创新性进行探索与研究的新艺术。
传统艺术媒介在创作方面主要以绘画、书法、雕塑为主,以手工方式进行创作。而新媒体艺术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组合、链接、生成、拼接等一系列创造,打破传统的手工创作方式,在技术支持上展现新形态新样式的艺术内容,最大限度地打破架上艺术的仪式感。
数字化、交互性、虚拟化,都是新媒体下当代艺术的特点。计算机作为数字化的终端设备,不但可以处理图像,还使艺术成为生动感知的表达。原本的架上绘画,可以成为跨越时空的新形态,艺术主体的虚拟化使艺术作品成为双向输出的人文体现。
在技术与科技的支持下,表现艺术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艺术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体验也满足了视觉以外的包括听觉、触觉、感觉等的真实享受。新媒体艺术更需要与观者一同完成艺术作品的全部,观众在参与、互动中体味艺术作品的本质内涵。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设计,突破了以往传统的表现方式,设计师们将艺术想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呈现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广告作品。作品从构思到制作再到呈现,都离不开对数字技术的不断实验和对计算机软件的重新编程。数字技术应用于当代广告设计的语言表达,不是纯粹的技术掌握,更多是思想与观念的具体显现,是一种尝试和创新。而传统广告在技术上是对某一媒介和技法驾轻就熟的展示,广告趋于平面化,商业性较强,不能引起观众较强的兴趣。而新媒体下的广告设计更加注重挖掘广告的深层表达,不再单纯地关注技术性的展示,而是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广告设计师们不断实验新的表现形式,艺术实践不再是假设一个目的,而是通过各种编程和技术去寻找数字媒介的不确定性,将主题观念与技术性的探索结合起来,使多样化、实验性、观念化成为当下广告设计的重要元素。
随着传播媒体的发展,广告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有广告,不断影响人们的生活与思想。因此,广告也担负起双重的任务:它既能促进商品的交易,又能在营销的过程中输出企业文化。它在推售商品的过程中,还将形象化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推动着符合时代特征的大众审美的发展。计算机作为数字化的终端设备,不仅用于识别、处理、运算,还将原本需要用画笔勾勒的艺术转化为各种数字化媒体的形象表述。广告设计不再停留于平面的展示,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不局限于满足广告主的委托,还承担着创造新物质、新理念的使命。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可以在广告设计之初收集消费者的喜好、消费水平、生活方式等信息,从而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广告。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广告设计使消费者与艺术家、广告作品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原本静态的传播方式转化为动态的、双向的。观者可以直接参与和体验广告设计的过程,介入艺术家的创作环境。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观众更需要对广告信息进行筛选,切身感受广告内容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在体验中判断产品的好与坏。无论是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在与大众的互动中都传达着特定的信息与内容。例如,一个环保主题的广告,可以有效引导大众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的重视,这远比口头宣传或是讲座论坛更加深入人心,将设计主题在广告内容中合理地表达,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融入艺术作品中,让艺术传达价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调整课堂模式与教学内容,不断突破固定框架的束缚,以全新的理念推动课堂内容的更新与完善。学会从经典中汲取养分,教师在课堂中选取案例进行分析时,要以经典得奖作品为主,从经典作品中分析广告设计的方法与思路,从而创作出与时代发展相符的又能刺激新发展的新兴广告设计。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由于广告专业需要不断地进行突破和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仅停留于理论知识的输出层面,实践练习应作为课堂的重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感受广告设计从构思到操作到修改完善的全过程。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引导大学生勇于发散、勇于创新,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从小处着手,学会借鉴和改良经典设计作品,关注细节,学会思考。注重校企合作,鼓励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中锻炼和学习,利用各种实习平台熟练应用软件技术,逐步从模仿应用到形成个人风格,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加强实践,在实际应用中熟练掌握各类软件技术,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以呈现富有深意的广告。广告设计应重视运用视觉元素,通过灵活多变的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呈现当下符合大众审美趣味,体现人文关怀与时代精神的广告作品。在基于数字信息技术与视觉造型的多媒体生态下,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和掌握各类软件技术,只有不断提升技能水平,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广告作品。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和浏览各类广告作品,并将经典作品反复分析,从模仿和改良入手,吸取有效信息和有效元素,逐步进行独立创作。广告设计师要注重广告内涵的延伸,促进数字化媒介之间的融合,努力实现广告设计的网络化、多元化、智能化。在实际的广告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提高课堂的效率。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广告设计也要“寻根”,从传统出发,将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传统图案、传统元素应用到新的设计中,使广告设计既具备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又符合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
现代设计不同于传统的架上绘画,要求一目了然,主题突出,简单明了,设计师通过各类软件技术和媒介,突出醒目地表达所有宣传的事物,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大众的目光。因此,当今的广告设计自构思到创作都有着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广告承载着传达信息、传播文化、引发共鸣的多重功能。形象简练的艺术图像,强烈鲜明的色彩,醒目的表现手法,才能使广告设计引人注目,发挥宣传作用。因而,积极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有效元素,有利于当代广告设计的发展,例如中国绘画中讲究的“以小见大”“以一当十”“计白当黑”都能为设计师们提供灵感,运用这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手法进行广告设计,可以传达古典的审美情趣。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为广告设计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在技术支持上展现新形态新样式的艺术内容,最大限度地打破广告的商业感,增加了技术及个人情感的投入,使广告设计的内涵深度得到提升。在传播途径上,进行广告设计时,注重拉近作品与观众的距离,营造一种氛围和环境,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此外,融合经典,回归传统,是设计长久永恒,充满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基础。
当代社会对广告提出了新要求与新希望,广告应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呈现与时代文化相统一的内容,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将广告的形式不断拓展,在立足于传统文化丰富广告语言的表达方式。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结合当下大众审美转变的趋势,将广告设计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