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词中的老杜(下)

2019-12-30 06:21木匠
北广人物 2019年46期
关键词:周邦彦新党徽宗

□木匠

前文我们说到,元丰八年(公元1085 年),宋神宗驾崩,其第六子赵煦即位,是为哲宗。因为哲宗当时只有9 岁,是以神宗的皇后向氏,一度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

向太皇是反对王安石所行之新法的,临朝后,即起用了保守派的大臣司马光为相,几乎全面废除了新法。当初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官员都受到了排挤乃至残酷的迫害,史称“元佑更化”。周邦彦也被贴上了“新党”的标签,而被逐出了京城,先是出为庐州教授,不久,改为荆州教授,一年后,又被降职为溧水县令。其实,周邦彦的这个“新党”标签,被贴得多少有些冤枉。原因无非就是他当年所进的那篇《汴京赋》中,有一些歌颂新政的内容,而他本人却并不是一个关心政治的人。当时,很多过去鼓吹过变法的人,为撇清自己与“新党”的关系,甚至不惜出卖朋友,如果周邦彦肯稍微“活动”一下的话,或不至于被赶出京城,但他却不屑于那样做。

虽说周邦彦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都是一个风流才子,但他也是一个品行很高洁的人,据说一上任溧水县令,就将衙门中的那些贪官污吏全都扫地出了门,并实行了很多利民的政策,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他的名篇《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即为他在溧水任县令时所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词中,词人以当年被贬到九江的白居易自比,明明内心苦闷,愤愤不平,而又不能不想办法自求解脱,可谓深得老杜“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之意。直到绍圣年间,哲宗亲政,新党重新得势,旧党又被清洗,周邦彦才得以回到已经阔别了十年的京城。

周邦彦回京后,便被任命为了国子监主簿。不久,又被提拔为了秘书省正字。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公元1100 年2 月23 日),年方24 岁的哲宗突然驾崩,因无子,其弟赵佶,也就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便在向太后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是为徽宗。宋徽宗是一位“风流天子”,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全才”,于音乐、书法、绘画、诗词,乃至中医、茶道……无所不精,但在治国上,却是一个昏君,是故后人曾评价他说“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其时,徽宗在宫外有一相好,即汴京的名妓李师师。而这个李师师却也是周邦彦的情人(应该还不止周邦彦,张先、晏几道、秦观好像也都与之有过很深的交往)。

周邦彦曾给李师师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玉团儿》: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 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肉。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

又,《一落索》: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皇上的情人也敢撩,这周邦彦真是够胆大包天的。据《李师师外传》:一天,李师师听说徽宗病了,便以为他不会出宫了,于是,就约了周邦彦到家里来玩儿,可就在两人相谈正欢之时,忽然仆妇来报,说皇上来了。周想走已经来不及了,仓猝之间,只好钻到了李的床下藏身。徽宗进来后,仍和往常一样,一进门便将师师抱在怀中,耳鬓厮磨,还一会儿要师师给他剥个橙子,一会儿又让她为自己唱支曲子……可想而知,躲在床下的周邦彦当时是个什么心情。

徽宗在与师师你侬我侬了大约半个时辰之后,终于要起驾回宫了,师师还假惺惺地挽留道:“城上已传三更,马滑霜浓,陛下身体不豫,岂可再冒风寒,不如就在这里歇了吧。”徽宗答道:“朕正是因为身体违和,才要回去歇着,等朕养好了身体再来看你。”

徽宗走后,周邦彦从床下爬出来,想起适才的情景,便填了一首《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李师师很喜欢周邦彦写的这首词,便一连数日依着谱,练习歌唱。这天,徽宗又来到师师家寻欢,问师师最近可学了什么新歌没有,师师一时忘情,竟把这首《少年游》给唱了出来。徽宗一听,这唱的不就是前两天自己来看师师的事吗?开始他还以为是师师写的,结果师师说着说着,就又说漏了,这词是周邦彦写的。徽宗就知那天周邦彦也一定就在房中,不由心道:好你个周邦彦,你明知师师是朕的外宠,还敢与之私相,如不严惩,那师师这里,今后还不得门户顿开。但他又实在是太喜欢师师了,所以并没有当时表现出来。

徽宗回到宫中,越想越气,但又不能因为这件事,明着治周邦彦的罪,于是,就派心腹将周平日所作的艳词全都找了来,然后,便以此为凭证,说他为人轻薄,不宜在朝为官,把他贬出了汴京。处理完周邦彦,徽宗又来到师师家。不料,师师却外出未归,一直等到初更,才见师师回来,却是满脸的愁容,并眼含珠泪。徽宗惊问何故如此,李师师直言说是去送周邦彦了。徽宗又问:“那他最近又谱了什么新曲没有?”李师师说:“当然有,刚他还谱了一曲《兰陵王》呢。”言罢,便唱了起来: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李师师一面唱,一边以袖拭泪,唱到最后几已歌不成声。徽宗听了,果然是好词、好曲,同时也觉自己做得有点过分。第二天,徽宗就下旨召回了周邦彦,并让他担任了大晟乐正。大晟府是徽宗创办的一个专掌音乐的部门,这对周来说,也算是人尽其才了吧。又,这个大晟府只存在了二十来年,难不成是专为周设的?

宣和二年(公元1120 年),周邦彦65 岁了,乞奉祠获准,为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周邦彦本准备叶落归根,回老家杭州养老的,可刚出汴京,就遇上了很多从南方过来的难民,原来是方腊起兵造反了,两浙已为其所占领。词人只好又掉头往北走,到了商丘。他原想先在商丘待上一阵子,等南方平静了,再回老家。可是一年以后,他便病死在了商丘,享年66 岁。

猜你喜欢
周邦彦新党徽宗
词中老杜周邦彦 (二)
文史视野下的徽宗绘画与文化权威构建
——《宋代徽宗朝宫廷绘画研究》评介
词中老杜周邦彦 ( 一)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山西晋城瞽目艺人反切语研究
金马传说
日在野党征名遭网民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