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标准对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影响与作用
——以物流师为例

2019-12-28 15:17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货运物流

赵 泉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2000年开始,国内陆陆续续地开始建立了各式各样的职业标准,在此期间,以各职业院校为代表的高校纷纷对其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各类职业资格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国家开始推动部分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在此过程中,职业标准对应用型专业建设有何启迪?对应用型专业建设有何影响和作用?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1 职业资格定义与专业

按相应的职业标准的界定,物流师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中从事采购、储运、配送、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等操作和管理的人员”。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内容:

第一,界定了物流师的工作领域,即生产类、流通类和服务类。生产类主要是指制造业,更多地是从事采购工作;流通类包括现在的物流配送(快递),是目前物流专业的主要就业对象,主要从事储运和配送;服务类包括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等。实际上,目前的具体工作是上述的综合,并不是单一的。

第二,界定了具体岗位,即采购、仓储、配送、服务咨询等。这些岗位并不明确地界定于某一类企业。

第三,岗位与职业领域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如采购岗位,多数是用于生产类或流通类,仓储岗位多数是专业岗位(即专业的仓储企业)或大型企业才有。仓储、配送、信息服务可以是混合完成,也可以是独立完成,可以是自行完成,也可以是委托第三方完成。

对于现在的物流专业,多数并没有具体界定相应的职业领域,但有谈到岗位的对应,至于是什么行业和领域的岗位,并没有做过多的细分。实际上,同样是采购,生产类企业与流通类企业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仓储,生产类企业与流通类企业也不一样。

具体来说,工科院校的物流专业应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向生产、流通等领域倾斜,从事采购、仓储等工作。而财经类院校的物流专业应侧重于配送、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等。另外,在具体课程内容、知识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也应视情况有所区别。

总结:通过职业资格的定义,可以明确职业资格及具体工作岗位,进而使各专业明确专业的定位及岗位体系。

2 职业等级与专业

物流师共分四个等级,分别为: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按获取相关职业等级的条件来划分,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与专业相对应(大学本科相关专业毕业证书)。考虑到相关内容、现场实际、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在依托职业标准建设应用型专业时,应以助理级别的职业等级为主,适当考虑员级的操作(动手)技能,中级(物流师)、高级(高级物流师)的知识与技能的扩充。如果要将职业等级与专业做个对应的界定的话,介于初级与中级之间的要求应该更适合专业一些。

3 职业标准知识部分的影响与作用

物流师的知识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按职级分散于各职业功能中。

基础知识是单列的,分为物流业务活动基础、公共关系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物流业务活动基础知识包括: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物流财务知识、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知识、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物流系统基本知识、物流服务基本知识、物流技术基本知识、物流基础英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物流标准术语以及安全、健康与环保知识等;公共关系管理知识包括:客户关系和商务礼仪;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包括:合同法的相关知识,WTO有关法律知识,国际商法、贸易法的相关知识,国际货运基础知识(加海关、商检)以及运输、仓储、劳动、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等相关法律知识。

对于基础知识,结合国家对基础课相关要求,整合进去即可。对于专业知识,则需要进行归并,并根据情况进行扩充。这种归并和整理是在充分考虑课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要注意区分。例如,单证在多处出现,采购单证只是采购单,入库单证是入库单,这显然不会在一门课中出现,这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几个在什么课程中,以什么方式出现,区别如何?联系又如何?

在物流员这个层面,采购知识可以放到专业概论课中完成,仓储管理可以单独设课,配送管理也可以单独设课。另外,可以把多种运输工具分开或合并设课。生产物流管理可以与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结合在一起,国际货运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建设单独设课。

在课程设置上,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另外,还要考虑前导、后继课的问题。例如,配送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运筹学等前导课;又比如生产物流管理,需要增加生产企业、制造业的相关基础知识。

在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层次,对知识要求逐次提高。例如,在生产物流管理中,增加了MRP/ERP管理。要求也逐步提高。

总结:职业标准知识部分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整理等方面。知识部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我们上面所论述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专业知识。另外,整个物流师职业资格是按采购、仓储、配送、运输这个流程来进行的,并按生产、货运代理等进行细化应用,同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这些,在设计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时候都可以体现出来。这主要通过前导课和后继课来完成。

4 职业标准技能部分的影响和作用

职业标准中的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基本技能包括沟通、联络、书写等,与基本知识一样,都是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训练来完成的。基本技能的获得主要来自于中小学的训练,以及大学中的基础课。技能的另一部分是专业技能,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4.1 物流员层面

在物流员这个职业资格层面,职业功能分为物品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物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和物流信息处理七个层面,其中物品采购和国际货运管理是可选模块。

在物品采购模块,其技能要求主要包括:采购单的填写、识读,以及采购信息的传递和供货情况的记录,这些都是基本技能,并不需要专门的培训。

在仓储管理模块中,其技能要求主要是完成入库、出库、储位、装卸、搬运作业等。这其中,除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有仓储方面的专业技能,包括商品堆垛、商品分类储存、对物品的专门养护作业、库存管理、出入库的手工和自动操作。这些都可以通过一门课、两门课来完成;物品养护可以单开课,库存管理可以放到相关课中,也可以集中放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去讲解与实现。

在配送管理模块中,其技能主要包括根据配送计划进行分拣、配载、送货等作业,分装、组装等流通加工,以及相应单据的制作。上述基本上均为手工操作,在一门课中就可以通过多个实验来完成。

在运输管理模块中,其技能主要是装卸作业及运单管理,此部分内容是可以和配送管理合并在一起的。

在生产物流管理模块,其技能主要包括看懂生产计划和生产流程,并能据此进行物料组织。这主要是针对制造业的。在技能培养方面,建议与知识部分合并,先开设介绍制造业情况的相关课程,已完成前导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学习,然后,再完成物料管理部分。即将此部分作为课程的一个较大的实验。如果将其放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则是物流的实现。

在国际货运管理模块中,其技能包括客户发展与联系、国际海运、国际多式联运等的运输单证的制作。主要要求沟通能力、外语能力以及对国际货运的流程和工具的掌握与使用。对国际货运的技能训练,目前通常的作法是开设国际货运课、集装箱运输课等,相关的单证就会在相应的课程中作为实验任务被反复地练习到。

在物流信息处理模块中,要求掌握各种数据采集设备的使用,这些都可以在相应的课程中通过实验来完成。

4.2 助理物流师层面

在助理物流师这个层面,职业功能也与物流师一样,分为七个部分。下面我们分别探讨一下。

在物品采购模块,工作内容包括需求预测、采购方案组织实施和供应商管理,相应的技能就包括需求预测、采购全过程和供应商管理。在需要预测中要求能够运用预测技术进行预测。这样的话,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预测技术,另一方面要能够实际应用,显然,本部分技能需要两门以上课程来完成,并且还需要综合应用。因此,在具体的技能设计训练中,就不能只是通过一节实验课来完成了,相应的,需要采用大作业或者贯穿于整门课这种方式来进行训练和提高。不同点在于,采购方案的组织与实施可以在多门课中多次重复训练,而供应商管理笔者建议另开课,专门进行训练。

在仓储管理模块中,包括仓储作业管理、仓储业务方案实施和库存管理等工作内容,对于手工的部分,建议在实训基地或者实验中完成,而计算机或者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部分可在仓储管理课中完成,也可以在管理信息系统课中完成。与前面的一样,在设计技能训练时,要注意其连续性,保持其流程,不能人为切割。

在配送管理模块中,主要包括编制配送作业计划和组织配送作业两项工作内容,其专业技能包括计划的编制、优化、组织和实施,这些都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训练。只是优化并不是配送本身的技能,同时其实现需要借助其它工具,对此,关于配送优化的问题就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单开设课程讲授和训练,在配送管理中具体应用,还是直接到配送管理中讲授并训练。

在运输管理模块中,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运输调度等两个部分内容,要求了解和掌握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可以进行配载和优化。这些可以选择一门课来进行训练和提升,也可以分拆。

在生产物流管理模块中,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生产物流方案。具体包括企业生产流程,以及与生产流程配套的物流计划。技能训练应包括ERP软件的使用,物流监控等。在具体进行训练时,各院校应结合本单位专业特点,确定相对具体的企业或企业类型进行技能训练,切不可泛泛的、无针对性进行训练。

在国际货运管理模块中,包括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班轮货运与代理业务管理、租船运输业务管理、国际货运中转业务管理以及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管理等工作内容。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更多的是各自单据的填写和使用。所以,通过实验和作业等方式就可以完成本部分技能的训练。

在物流信息管理模块,包括物流作业信息管理模块,虽然在技能层面分为了几块,但目前多数情况下在一个系统中就可以完成上述各种工作。所以,此部分的技能训练更多的是针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各模块的训练,只是在进行技能训练的时候注意分解和综合。

4.3 物流师层面

在物流师这个层面,职业功能的划分分为八个方面,前七个与物流员、助理物流师一样,且都是必选,第八个是增加的,为培训与指导。

总体比较,物流师与助理物流师相比,技能更加宏观了一些,也更加综合了。所以,这部分的技能训练建议更多地采用大作业、课程作业或毕业设计等方式来进行。

具体说来,在采购管理模块中,强调了采购决策、流程优化、绩效管理和合同管理。在仓储管理中,强调了仓储方案设计、库存控制、仓储运营等内容,配送管理模块以方案及运营为重点展开。运输管理与此相同。生产物流管理模块强调的是系统的设计。国际货运管理模块主要强调运输方式的选择与确定。在物流信息管理中,强调系统选型、系统建设等技能,实际上,更多地体现在针对本单位的需求分析与系统实施上。

在高级物流师这个层面,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技能训练可以在本科层次进行,具体实施时,应以供应链为主线,分别进行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等多方面的训练。而将供应链的训练经毕业设计的方式体现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对于系统规划等相关内容可以在平时的课程中涉及即可,不能也不必专门进行设计和训练。

5 职业标准与专业建设

在很多院校及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今天,国家职业标准对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作用很大。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

第一,标杆和参照作用。国家职业标准至少起到了一个标杆的作用,建立起了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也使应用型专业建设有了一个直观的参照物。

第二,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三,对课程体系的影响。一是职业标准中所蕴含的主线对课程体系的框架是有影响的;二是在职业标准中有知识与技能之分,这些与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专业课等互相呼应;三是职业标准的模块化构成方式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四是职业标准的体系(顺序)对课程体系中前导后继课的准备提供了佐证。

第四,对课程的影响。职业标准对其的影响更多的是细化。

第五,优化、细化实践教学。这些帮助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现有实验的定位和改进;二是现有的实验类型是否合适;三是各实践间的联系。

虽然职业标准对应用型专业建设有帮助和促进作用,但两者不同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决定了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职业标准很具体,专业相对笼统。另外,职业标准是对具体岗位的明确,要求的是来了即能上岗,而专业更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分析,职业标准对专业建设的作用不应过于放大。笔者认为,职业标准是对应用型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还是很有借鉴和帮助作用的。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国家职业标准对专业建设是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作用的。相信通过研究,我们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货运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