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

2019-12-28 03:07:19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工匠校园文化院校

秦 燕 华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正式宣布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对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工匠精神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特征。高职院校如何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特点

工匠源于我国农耕时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初始的手工业逐渐从农业生产中剥离开来,由此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工人,熟练掌握了某一项技术的手艺人就是原始的工匠,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和精神价值追求,所凝结出来的职业品格形成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具有时代性,根据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1]。新时代下,我国产业发展呈现出定制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特征,互联网+、人工智能也逐渐走入社会生产的环节中,简单重复的劳动被机器所取代,工匠精神除了具有传统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特点,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特征,具体表述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首先,精于工,即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极致追求的工作精神。工匠精神绝不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它反映的是人们对于产品品质和工作细节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化,人们专注一个工作岗位,专心致志做好、做细、做精一件事情,就能成为这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在日常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归属感和行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职业信仰。是否具备对工作极致追求的工匠精神,决定了个体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所能取得多大的成就。精于工的工匠精神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负责认真。在工作中,必须认真负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追求极致,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二是专注。专注要求我们竭尽所能致力于产品品质和服务的提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自己的工作保持坚韧的意志。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契合点,加强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助推新时代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匠于心,即独具匠心、开拓创新的工作能力。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迈进的动力源泉。匠于心的工匠精神要劳动者在专注认真的坚守工作岗位时,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独具匠心、开拓拼搏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匠于心要求我们在追求极致的同时,更要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个性化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持续创新,深化工匠精神的精髓,让产品质量和服务超越人们的心理需求,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着力培育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更好地完成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最后,品于行,即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工作行为。任何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都将外化于行为,才能发挥其价值[3]。工匠精神只有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工作细节中,在最细微处见真功夫。品于行要求每一位劳动者不能抱有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心理,只有摒弃浮躁,为事业乐于奉献,脚踏实地、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人生的价值,实现自我成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强调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才能更好地发光发热。

二、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

高职校园作为学生长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校园环境所承载的文化,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气质有深刻的影响。工匠精神不仅是对高超技术技能水平的追求,也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持续创新的工作能力的显现[4]。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响应社会对工匠精神的时代呼唤,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不断融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从学生的思维意识、职业道德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锤炼学生的工匠精神。总之,校园文化在推动学生价值的观念、思想意识的养成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不可或缺。

(二)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是实现高职文化育人的本质要求

文化育人的本质是以文化的正面价值来引导、教化学生追求真善美,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阵地,具有一个综合化的育人环境[5]。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是伴随着学校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而积淀下来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校园文化也具有时代特征。工匠精神作为我国新时代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工匠精神的文化因子,一方面,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的文化凝聚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在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积极向上、创新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会对学生的思想品格、行为意识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发挥出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在高职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是我国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我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但相比世界几大制造业强国,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还较为薄弱:德国拥有高品质、高安全标准;日本以高科技含量闻名于世,这些国家不仅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还具有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培育了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和技艺的高层次技术工人。高职院校是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在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何培养适应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端技能人才,以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中的竞争优势,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高职毕业生是我国大国工匠组成的主力军,校园文化是大国工匠人才孕育的土壤,将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格品质、精神意志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渗透,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和引领新时代的发展。

三、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一)从精神文化层面引领高职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高职学校作为我国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理应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洗礼和精神的熏陶。校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所在[6]。具体来说,高职校园精神是学校自创办以来,为了实现自身教育目标和发展要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炼、整合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追求,是有效激励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全体员工不断努力和奋斗的原动力。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高层次表现,精神文化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和高度[7]。受教育者所感受的校园文化的高度,不仅决定了他毕业后事业的发展高度,对其个人的身心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在工匠精神的不断的熏陶和洗礼中,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精神境界,为其从业后成为高素质工匠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高职校园可以开展以征集“校训”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强调工匠精神的融入,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深化高职校风建设。其次,加强与行业优秀企业合作,让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职业文化走入学校,开展优秀校友会或者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成功人士交流会等。最后,可以尝试建立高职院校的校内外素质教育基地,把学校建成具有浓厚书香氛围的场所。

(二)从行为上规范高职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

文化的影响最终都将反映在具体的行为上[8]。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行为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日常工作学习与教育管理过程中用具体的行动来践行校园文化的行为。行为文化是学校办理理念、办学价值导向、精神文明的动态反映,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领[9]。从高职行为文化层注入工匠精神,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在教风学风中严格践行工匠精神。通过在教师群体中营造良好的教风,规范教师的行为,形胜于言,对学生起到良好示范。引领高职院校的教师行为,用教师严谨细致的教学态度和创新进取的思想境界,来引领学生理解工匠精神所具备的敬业态度和价值追求,在具体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所呈现给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工作态度以及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这也是高职行为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其次,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合工匠精神。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的承载。要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反映高职师生精神风貌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构建符合新时代“工匠精神”塑造,集思想性、文化性、价值性、艺术性等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比如各种学术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科技活动等。层出不穷的校园活动,既充实了高职校园文化,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快速成长。

(三)从制度方面建设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

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不仅包含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也包含师生员工对制度的落实和遵守。其中,学校规章制度作为规范在校全体人员行为准则,也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高职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运行的内在机制,各项学校礼仪规范、规章制度、传统风貌等都是精神文化的内化体现,为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保障。高职院校的育人使命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制度文化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高职制度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变革对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必须把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高职院校在执行相关制度的时候,要灵活多变,刚柔相济。首先,要在高职日常教学管理中,借鉴行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将相关技术岗位的操作标准和要求张贴在校园板报中,并融入到校园日常活动中,让学生身在学校也能够充分感受到企业的制度文化;其次,各项规章制度要体现高职应用型强、技能性强的职业特点,在校规校纪、奖惩标准等制度规范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以引领高职工匠精神培育工作。

(四)从物质文化方面营造工匠精神的职业文化氛围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高职院校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软件设施,也包含学校的硬件设施。校园物质文化就是围绕全校师生开展科研教学、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和校园环境。学校的校舍、图书馆、科研实训基地、生活娱乐场所以及造型植被、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都是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拥有的良好的硬件环境和教学实践设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基础保障性的作用,为学生打造优越的校园环境,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技术型人才,必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技能技艺,还应强调对学生优秀行为性格的养成和高尚职业素养的塑造,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注入工匠精神的各项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和习得工匠精神,如在学校的建筑景观、微景观、标识标语中展示工匠精神的精髓,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文化景观建设,打造具有工匠精神时代内涵、体现学校自身特色并与校园环境相统一的景观,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让学生都能受到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物质文化的熏陶。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重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将工匠精神培育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紧紧围绕时代发展要求,响应时代的号召,不仅能丰富高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校园文化院校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