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新媒体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官方微信平台为例

2019-12-28 01:25袁玫郝青云肖中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区师生政治

袁玫,郝青云,肖中琼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党群工作部,北京 834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为高校如何在新时代下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以下简称“校区”)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功能作用,在校区筹建之初,第一时间申请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校区官微”),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已成为校区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1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1 新媒体的特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双向限制,成为当今社会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元、成本低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播即时、信息分众、影响广泛等特征。

1.2 当前高校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制教育工作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简化为“两课”教育,将教育工作单纯的知识化。但这种以授课为主、单向灌输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师生之间交流匮乏,学生的认可度不高、接受度差。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滞后,在课堂教学上,表现为授课方式单一、教学主体单一;在社会实践上,受限于安全因素和经费开支等问题,容易流于形式而弱化实际;在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上缺乏灵活性,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1.3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时间和空间的双向限制,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行为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其活动过程来看,实质上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以其自身的大数据优势、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特征,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资源彻底打开,使得其可以依托新媒体技术资源量大、覆盖面广、传播快的特点,以新媒体技术快捷地、主动地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理论、政策内容传播出去,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宣传平台。

另一方面,进入新媒体时代,随着人们的认知方式改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已无法满足需求。加之由于新媒体不受时空限制,信息广泛传播,监测难度大成本高,致使信息发布愈加自由和随意,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地位,为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认同感带来了挑战。

2 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2.1 坚持党的领导

价值引领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使高校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2 坚持师生为本

注重师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回应广大师生的新关切、新需求;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3 坚持教育为主

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核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要把新媒体作为重要载体,推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新兴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要借鉴“互联网+”的思维,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时代感、吸引力。

3 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探索

3.1 转变工作思路

第一,从“以我为主”转向“以人为本”。在运营过程中,校区官微首先是“接地气儿”,通过“一图读懂去极端化条例”“一图读懂国家安全法”等生活形象的视觉呈现,将单调的理论转为通俗的表达,做到入耳入脑又入心;其次是深入一线,通过打造“石大身边人”系列专题,关注师生身边的人和事,挖掘校园里的正能量,坚持正面的舆论导向;最后是坚持平等互动,积极主动地去回应、去正面引导师生的各种言论,在民主中树立话语权。

第二,从“单一宣传”转向“全员宣传”。校区官微在宣传主体上,注重全校各学院、各部门,全校师生的整体参与;在宣传手段上,注重多平台、多方式、立体化和全方位的运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媒体宣传的氛围。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青春的骄阳肆意飞扬”“奔跑吧少年”“原来你是这样的老师”三篇微信图文,分别从学校、学生、教职工的不同角度讲述运动会的故事,通过多平台推送,使运动会“走下讲台、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这一主题更易为师生接受,更具引导力和号召力。

第三,从“单向灌输”转向“互动互育”。思政工作不只是理论政策的单向灌输,更重要的是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例如校区官微举办第一届“校园网络文化节”,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同信息技术相结合,选用合适的宣传形式,灵活把握宣传时机,准确找到宣传切入点,深度拓展宣传内容,进而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健全工作机制

首先,搭建一个平台,激发媒体合力。校区在继续发挥校报院刊、校园广播、橱窗等传统校园媒体作用的同时,成立“校区新媒体中心”,涵盖校内各级新媒体,形成宣传矩阵。重大事件联合采访,联合推出,但报道各有侧重,建立起全方位、互通式、广覆盖、功能互补的校园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网络格局。

其次,整合两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一是整合校内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新媒体教育资源,二是通过这个平台整合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新媒体覆盖面广、沟通即时的特点,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在新媒体平台得到整合,发挥更大效能。

最后,培养两支队伍,构筑舆论合力。一是将大学生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的优势,传递正能量,引导正方向,同时也能及时将一些网络舆情汇总,供学校分析研判;二是将所有教职工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的建设,主动参与其中。

3.3 创新工作方法

第一,用内容建设打造品牌。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按照“三贴近”的工作思路,不断推出具有学校特点的、体现师生思想现状的原创性报道,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把看似枯燥的宣传学习工作做实做深做活。校区于 “五一劳动节”推出的“向平凡致敬”专题报道,通过聚焦校区内五位基层劳动者的日常工作,以平凡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劳动者的视角讲述校园故事,借此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行动认同,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校区官微推出“石大之声”系列专栏,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技术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覆盖广泛、交互性强等特点,以图片、文字、语音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对校园广播台所打造的高质量节目进行重新包装,促使其在新媒体领域二次传播,进而实现新旧媒体间的资源共享,融合发展。

第三,用双线联动搞好舆情工作。一方面强化“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的有效联动,在体现民间媒体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的同时,强化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强化“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联动,当出现舆情状况时,线上进行科学的搜集和分析,引导舆论走向,缓和矛盾,掌握网络传播发声的主动权;同时线下迅速联动反应,了解当事人想法,稳定当事人情绪,用公开透明的事实来还击不实信息。

第四,发挥“意见领袖”引导舆论走向。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功底、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网络技术水平、具备灵活快速反应能力的网络舆情队伍,包含多种角色构成。一是让他们在各类舆论事件中强化主流言论,引导网络舆论阵地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营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网上舆论环境;二是通过他们适当开展网络舆情摸底研究,为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积累数据和经验。

第五,构筑具有法律规范和道德自律监督管理体系。校区通过出台新闻管理、新媒体备案、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相关管理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新媒体舆情监控的日常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杜绝有害信息,营造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新媒体监管的他律系统。同时加强相关法律规范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网络道德水平,提升师生的网络自律意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审时度势,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和新内容,使得高校能够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动权,提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用。

猜你喜欢
校区师生政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TheStudyofGenre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