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瑩
在大陸只要與佛學、禪宗稍有接觸的人應該都聽過鎏金佛像,而在銷售市場上,盛凡工藝幾乎成為鎏金佛像的代名詞。但大家還不清楚的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許嘉豪竟是個30歲出頭的台灣年輕人,更讓人驚歎的是他對佛學的深悟,工廠核心價值傳承的理解,為佛學文化產業注入一股新力量。他不僅用現代科技的手段將鎏金佛像以更精湛的工藝傳承,更用年輕的心態將佛藝之善美傳播至日常生活。
盛凡於1989 年正式成立,專業從事鎏金佛像生產,至1999年便積極推廣美、加、港澳、新加坡等市場,自2003 年於廣東設廠占地兩萬平方米,至此盛凡品牌正式進入大陸市場。這是一個非常依賴於人工的行業,因為兩大工序——雕刻和泥塑都需要由富有經驗的手藝人來完成。
2011年,許嘉豪甫從台灣高雄醫學大學醫藥化學系畢業,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短暫進修一年。在這關鍵的一年中,他選修多元的商業課程,從台灣到美國,再從美國來到大陸,來到東莞工廠。可能是因緣到了,就順理成章的接手進入家族企業,也因此與佛學有著濃不可分的特殊情感。
顛覆傳統 創新技術
許嘉豪進入工廠接班的時候,恰逢工廠遭遇困境。他說:「父輩進入大陸市場時,盛凡的產品技術極具優勢;但我接手的時候,大陸同業的技術已經追趕上來,各種生產成本不斷提高,這種傳統手工雕制佛像的流程,一旦手藝精湛的老師傅離職,工廠便很難再招到一個實力相當的員工,長久下來,技藝有失傳的危機,如何在競爭的市場中繼續保持優勢?如何讓傳統的技藝能夠永續且保持競爭力?」
3D打印技術让许嘉豪大受启发,但父親剛開始不能接受。於是他回台灣,用自己的企劃跟銀行申請到貸款,買進3D掃描和列印的設備。經過兩個月的程式設計後,他把3D列印利用在小型佛像塑像的開模上,並利用生產案台的邊角料來成功開發了「創藝佛堂」專案,主攻年輕一輩的市場,新專案的成功使他獲得了父親的認同和肯定。
回到東莞工廠,正遭「用工荒」,「我們廠裏全盛時有600多人,現在只剩下100人左右。」適逢東莞市政府推行企業機器換人的轉型升級政策,可以享受10%~15%的額補貼,許嘉豪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能否為這個傳統的塑像行業進行「機器換人」?許嘉豪便從日本購置了7軸機械手用於雕像開模。解決了過切、撞擊、換刀失敗和底座調試的問題,最後總算可以成功用於開模。以往大型塑像的開模需要師傅人手去完成,需要耗時兩個月;而在採用新技術後,只需要4天就能夠完成這個工序。
「我知道突破很難,但是如果不鼓起勇氣嘗試新技術,公司的發展會停滯不前。」許嘉豪把更新設備機器換人、3D技術列印佛像技術、雲端數據存儲等,帶到這個傳統到不能再傳統的工廠裏,現在不但可以節省時間,還可頂替50%的人手。
堅持品質 志求圓滿
「觀像就能成佛你相信嗎?」許嘉豪說,宗教借助了藝術形式進行推動和弘傳,以文藝的方式最能讓人直觀瞭解,在佛教傳播上,文字與圖像並重,尤其是對初階者,佛像莊嚴是直觀入門的快捷方式。許嘉豪在引進電腦輔助設計,以機器取代人工,透過3D列印進行佛像開模與機械手臂雕刻來改善流程的同時,對佛像的莊嚴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古時玄奘大師稱佛教為像教,意喻著「以像表法像上傳法」,繼承如法的佛造像中,隱藏了許多佛法經典的象喻藏訣,如能在觀佛當中就了然於心,必會感佛之圓融通達,感佛之慈悲智慧。
如法的塑繪佛像,最終的價值在升華心靈,昇華一個人的情緒與審美能力、思想情操等方面,許嘉豪表示:「佛像是佛文化非常好的載體,融入了文化和情感,是有富內涵的產品。」盛凡實業專業產制的鎏金佛像,法相精緻,給人莊嚴沉靜的力量。堅持「台灣工藝MIT」品質在業界深耕數十年,以更先進的技術工法,讓鎏金佛像減少氧化機會光澤維持更久,並以負責任的態度提供5年保固,並永久有價回收。除此之外,金銅材質具有穩定的磁場,更有抗菌除菌之作用,對於人類的精神情緒也有維護作用。因此,他希望佛像不僅是供養用途,期望佛像可進入書房及其他生活空間,讓更多人感受佛像廣悟精深的力量。
融入文創 延展品牌內涵
除了工廠的基本管理,許嘉豪把更多心思放在研究客戶的心思。在他看來客戶也是分層,即深層信仰及淺層信仰。深層信仰基本是40、50歲階層,也是原來的主流客戶;而30、40歲更年輕的客戶則為淺層信仰,這也是需要開發的年輕化新客戶群體。針對這部分人群,如果能當下年輕人比較認可的禪學元素,融合文化、美學,開發出微型的佛龕、佛像等可走入一般家居的擺設,及茶具、香葉、花瓶等,即用禪意降低宗教感,讓更多人能感受佛像之真、善、美。
看好文創是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許嘉豪將自己的重心放在研發文創產品,同時,透過同業結盟、異業結合,共同提升品牌,攜手創造更大的市場規模。目前三希典藏,成為盛凡的文創品牌,目標實現一個複合式的「禪」美學場域,包含「茶花香禮」和藝文展演空間,呈現當代新生活文化,帶給大家優質而豐富的生活美學體驗。
求精進 多元化行銷
長久以來,許嘉豪跟家人堅持以最繁複的工法,以珍貴、耐久的材質「金與銅」來塑造佛像,並期待每一件「作品」皆能歷久傳世,對他來說,擺在眼前的這些佛像是「作品」,而不僅僅只是「商品」。
許嘉豪對盛凡的未來願景侃侃而談,從他的言談之間可以感受到,他對這份事業的尊敬與熱忱「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其實就在於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力。」許嘉豪說,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推廣佛教文化。盛凡以佛具百貨總匯產品多元的方式結合市場,在業界獨樹一幟。創新與改變,公司成功地接下大量訂單,擴大市場版圖,同時更加快腳步在各地設立專賣店,直接面對終端客戶提供服務。
除了線下實體旗艦店,互聯網電商也是許嘉豪不可或缺的管道,盛凡的佛事用品除了已經在淘寶網上販賣,許嘉豪也結合美術,設計出適合小坪數的創意佛堂,且在大陸央視商城上線,「央視商城挑選500家工藝品質不錯的商家上架,其中廣東有2家,盛凡是其中之一,能通過央視的嚴格檢驗,也是對產品的另一種肯定。」許嘉豪自豪地說。
許嘉豪一直強調,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推廣佛教文化,希望自己堅持的東西讓所有人看得見。在多元化產品開拓市場管道的同時,他開始將產業帶向一個新的創新領域,即整合產業鏈,讓更多人能感受佛像之真、善、美,與知名企業合作推廣企業心禪房,將知名雕塑家的作品,平價化推廣,期望佛藝之善與美,可由佛堂轉入書房及其它生活空間,使其能讓更多人分享佛藝文化的深度與內涵。同時也為企業或養老院等機構提供佛堂設計、建造、佈局、擺設等一條龍的整體服務,以佛教意境營造為主旨,營造和諧自然,強化佛教文化主題。
核心價值 永續傳承
或許是因有佛教文化的融入,許嘉豪自接棒加入公司後,傳承了家庭的和諧謙讓,他從未感覺自己是一個領導者,而是這個大家庭對自己的共識。「百年企業不可能只靠一人獨自完成,一定要一棒接一棒。當年就是我的父親和三個叔叔分工合作,給每一個人機會,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有現在!」許嘉豪說:「父親曾經告訴我,不會留給你錢財,只會留給你做不完的事情,要做出好的佛像,可傳承的佛像」。
信仰是虔誠的,在盛凡的工廠中師傅和員工是吃齋的。許嘉豪相信佛文化「外在影像,修在內心」,相信吸引力法則,堅持把每一件事情做對,很多機會就會隨緣而來,也要把自己懂的佈施出去。
受佛教文化的浸潤,許嘉豪始終未忘社會責任,積極參與慈善活動,為貧困弱勢兒童提供幫助。每年在台灣、廈門及東莞的佛事用品展,許嘉豪都積極參與並捐物捐款,希望同耕一方福田,傳遞正能量,同造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