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模式在儿科见习中的应用

2019-12-27 04:17丁臻博鲁萍段晶赵亚玲梁琨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9期
关键词:临床见习整合教学儿科

丁臻博 鲁萍 段晶 赵亚玲 梁琨

【摘要】目的:探讨整合教学方法(PBL+CBL+TBL+微信平台)在儿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昆明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2个大班共24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别采用PBL+CBL法与PBL+CBL+TBL+微信平台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价学生对整合教学模式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理论和见习成绩分别(55.00±4.20)分和(28.00+2.85)分,优于对照组的(47.00±3.60)和(22.00±2.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儿科学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儿科的临床见习带方法。

【关键词】儿科  临床见习  整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251-02

儿科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学科,是小儿内科和相关儿科专业的学科的总和。目前应用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为更好的达到学生掌握知識目的,为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儿科临床课程内容选取有针对的教学方法,通过的整合教学方法(应用PBL结合CBL+TBL+微信辅导)后[1],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沟通,使课前与课后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通过学生的反馈得知授课效果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3月-7月进入昆明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院儿科理论和见习的学生两个大班,共240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两组,每组120名学生。观察组(PBL+CBL+TBL +微信多媒体教学),男48名,女72名,年龄为21~26岁,平均(23.03±0.27)岁,对照组(PBL+CBL)该组120名学生中,男51名,女69名,年龄为22~25岁,平均(23.94±0.32)岁。两组见习生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学理论课均为同一教师讲授,教师经过专门培训后掌握标准PBL、CBL、TBL等教学方法,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PBL+CBL模式。儿科典型病例和问题方式向学生讲授儿科常见疾病的病机、病理变化过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依据、治疗和预后等方法等,明确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并告知其自行学习相关临床病例,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有利于理论知识掌握的效果。

观察组采用PBL+CBL+TBL+微信平台教学模式。授课前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设置好教学任务,并将其发送给学生,根据所讲内容及病例提出相关问题,课堂上留有充分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同学之间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临床病例为中心,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而教师总结和引导。课后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对同学问题进行解答,交流和反馈。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儿科的临床知识体系。

1.3观察与评价指标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考核成绩100%包括:70%理论知识考核成绩,30%见习成绩。通过考评评估两组教学的差别和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此外,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学生对该种儿科见习教学模式整合后授课满意度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成绩用x±s描述;两组成绩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满意度用n(%)描述,两组满意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授课后的考核成绩评分

观察组的理论和见习成绩分别(55.00±4.20)分和(28.00 +2.85)分,优于对照组的(47.00±3.60)和(22.00±2.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见表1。

2.2对比两组学生对不同授课模式的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学生的授课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儿科学专业性强,内容涉及面广,与基础医学各个学科、人文科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联系密切。儿科学理论课时有限,很多内容需要在见习中展开,使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加学生对儿科学习的兴趣,因此,儿科学临床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近年来PBL+CBL在儿科教学模式中的优点已经被肯定[2-3],故我校采取此类教学方法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儿科的见习内容中各个系统疾病特点不同,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增加了TBL+微信平台沟通[4]。将多种教学方法整合后,理论更加紧密实际,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也可根据医学生的具体能力进行配比组合,整体协调,及时察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势利导,规范医学生的认知结构[5-6]。对照组应用能力均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但观察组激发学习兴趣、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相比而言,整合教学方法获得了考试成绩提高和较高的授课满意度评价。

另外教学实践中发现适当奖励和鼓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整合教学方法在部分毕业学生随访中得到肯定,因没有统计学统计,故仅供参考,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分析,更好的指导儿科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姜萍,杨振宁,商庆新,郭栋.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3):104-105.

[2]郭慧,高晓玲,陶于洪.浅谈改良T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2):79-80.

[3]王兴,白明辉,孙兆吉,张丽文.儿科临床见习中T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8):121-122.

[4]汪丽,史源.微信在儿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24):3705-3706.

[5]钟小明,罗开源,王华彬,饶兴愉,廖红群,张明海.PBL结合CBL、TBL在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5):756-758.

[6]王铁岩,王海军,朱颖,尹加林,咸阳.CBL和TBL联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23):21-23.

猜你喜欢
临床见习整合教学儿科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PBL教学在肾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一年级“短语、句式”的整合教学的探索
圆梦儿科大联合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
关于税法课程整合教学的探索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