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一些信用管理措施,引发社会对失信惩戒泛化的担忧。比如,过马路闯红灯、职工频繁跳槽、使用轨道交通工具霸座等不良行为都有可能纳入失信惩戒机制。失信惩戒能否成为社会治理的“大杀器”?
“征信万能”有可能误伤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一些信用管理措施,引发社会对失信惩戒泛化的担忧。比如,过马路闯红灯、职工频繁跳槽、使用轨道交通工具霸座等不良行为,以及做子女的没能尽孝“常回家看看”、欠缴公用事业服务费等等,都有可能纳入失信惩戒机制。
“如果无论大错、小错都列为失信,罚不得当,就有可能出現事事皆失信、人人皆失信局面,社会信用制度的权威性可能会大打折扣。”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谈方说。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学术委员会主任林钧跃教授也认为,失信惩戒一旦被滥用,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被纳入征信管理,普通市民乃至征信系统都有可能不堪重负。
源于社会治理手段不足
有些地方把失信惩戒机制视为社会治理的“大杀器”,主要源于社会治理手段不足、政策不精细、针对性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逐步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瓶颈”与“短板”。
一方面是社会治理日趋复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未跟上。“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社会治理系统结构纷繁复杂、万千头绪,甚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共朝阳市委党校科研部副教授赵敏说,这种特点就使得我国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在实际操作和执行的过程中难度颇大。
另一方面是专业人员配备、专业技术应用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较为滞后。有些地方,在信息技术等方面,还没有跟上服务型政府创建的步伐。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要转变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思维,充分考虑各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根据实际采取信息化、个性化、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措施。
首先,分类施策精准化。“现代社会治理需求极为多元,需要政策分层,有足够的精细度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俊秀举例说,比如针对行人闯红灯过马路,一些城市在上下班高峰将交警大量派上路面,百分百罚款,不到十天市民遵守交规的意识就会大大提高,此后长期抽查,市民就能养成新习惯。
其次,机制创新分层化。重点加强区域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跨界治理机制建设,逐步构建从横向到纵向、从起点到终点可量化执行的工作准则和制度规范,将社会治理做小做细做精,以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治理方式信息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社会治理精细化与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在社会治理中,尤其要树立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多元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精准社会服务。
(《瞭望》2019年第44期 李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