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军
牌子多,秦潭湖社区挂了各类机构牌子50多块,这种现象村居很普遍;“甩锅”多,部门把任务甩给乡(街道),乡(街道)甩给社区,层层甩。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抓好社区治理,对于推进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先后走访了迎江区钱牌楼、秦潭湖等10多个村居进行深入调研。
调研发现,近年来安庆市迎江区在基层治理上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基层治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目前,基层治理存在组织体系不完善问题,治理能力偏弱。网格党支部做得不实,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员教育管理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村和社区党员党内组织生活经常参与率只有50%左右,“支部建在网格里”缺少有效支撑。
从查阅六个街道及其社区的2019年党建项目清单来看,清单质量普遍不高,这里面既有乡(街)党(工)委书记主体责任缺失问题,也有社区党委书记组织能力偏弱原因,同时还有组织部门督导不够的因素。
同时,网格构成不尽合理,没有很好地吸纳诸如社区民警辅警、执法队员、环卫保洁员、“两代表一委员”、业委会、物业管理人员、楼栋长、居民代表以及党员志愿者等人群。乡(街)党(工)委治理统筹能力偏弱,没有很好统筹有关治理资源,特别是对城管执法中队、辖区派出所等各类资源统筹不够,基层治理扁平化运作任重道远。
另外,从基层干部队伍来看,新时代的要求、老模式的干部还有不少。“三治融合”的牵头部门无所适从,城管体制改革的“半撂子”,党建与基层治理的“两张皮”,基层治理力量整合不到位,群众诉求响应不快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社会动员能力不强等等,反映的都是我们的区直部门、乡街和村居推进治理的能力、推进治理的本领、推进治理的手段普遍存在问题,特别是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基层治理第一责任没压实,村居党组织书记组织能力亟需提升。
通过调研,我认为,推进基层治理,关键是要以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以增强乡(街道)统筹协调能力为抓手,积极推动乡街及社区“三抓一增强”: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增强政治功能。
特别是要压实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及社区党委书记社区治理第一责任,切实提升统筹协调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动员能力。全面加强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对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推动党的领导写入各类组织章程,注重把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的负责人,增强政治功能,带动服务功能和治理功能提升。建立“五位一体”结对包保部门优秀干部和机关老同志挂任部分社区第一书记或书记助理制度,参与社区治理,帮助社区协调解决难题。下派街道干部担任社区专员,加强社区治理的领导力量。
坚持“支部建在网格里”,突出抓好网格党支部建设,落实社区“两委”党员同志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記要求,提升支部建设质量,带动网格党员、群众及各类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调研发现,由于各项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基层负担重。有的乡街和区直部门既不抓自身的制度建设,也对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制度打折扣执行,落实上存在“时差”和“温差”。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等一些民生工程规划设计上,忽视了群众意见征求环节,导致好事没有办好,群众意见不小,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额外负担。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区委在基层减负上打出了组合拳,整治文山会海,统筹督查考核,清理“一票否决”和责任状,清理微信群QQ群等,但还有不小差距。
比如牌子多,秦潭湖社区挂了各类机构牌子50多块,这种现象村居很普遍 ;“甩锅”多,部门把任务甩给乡(街道),乡(街道)主要负责人甩给分管,分管甩给专干,专干甩给社区,层层甩,社区反映说:街道成了“二传手”,大量“协助”任务压社区。同时,还存在“有活往下压、有人往上抽”现象。近期,“表格多”问题有所抬头。
通过调研,我认为,要想抓好基层治理,必须高度重视治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更多时间,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特别是要强化部门与街区联手联动联合,推深做实各项服务基层工作举措。围绕乡(街道)综合执法、管理服务、应急处置等难点问题,建立“乡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破解乡(街道)赋权不足、资源不足等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落实“五位一体”结对包保等制度。综合采取定期通报、纳入考核、结对包保、社区反向评比、选择包保领导和单位等措施,推动“五位一体”结对包保、“三跑三报”制度落实,进一步增强县级领导干部及区直部门为基层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整合街道社区治理力量。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结合乡(街道)机构改革,深化城管体制改革,充实和整合现有站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基层执法队伍,解决好“看得见的管不了、管的了的看不见”等问题。
树立社会参与理念。坚持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将社区民警辅警、执法队员、环卫保洁员、两代表一委员、业委会、物业管理人员、楼栋长、居民代表、志愿者等力量,统一纳入网格化体系,进行“组团式”管理。加强网格员管理,调度网格员积极性,推动网格员履行好职责。
加快培育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及针对特定群体的社区社会组织。支持乡(街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切实加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联动,探索“社区治理+三社联动”的新路子。
大力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培养以社区党员、团员青年、居民代表、楼栋长、退休干部等为主体的骨干力量,发挥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打造志愿者之城。
调研发现,社区治理保障措施存在不到位问题。编制资源向乡(街道)倾斜不够,迎江区3个乡共有78名行政编制,各有事业单位3个。6个街道共有行政编制36名,每个街道6名;各有3个事业单位,各有19个事业编制,其中全额9个,差额5个,自收自支5个,一线力量需充实。
社区经费拨付存在简单化、“一刀切”,一定程度导致大社区、新社区经费不足。同时,社区本身“等靠要”思想也比较严重,社区干部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工作作风依然存在問题。
通过调研,我认为,要想抓好社区治理,必须从最小单元、最小细胞抓起,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
特别是要保证人能留得住。要深化对社区工作人员薪资报酬的研究,强化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每年至少举办2场全区性能力提升培训会,定期开展社区干部轮岗交流,建立社区干部任职回避、就近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晋升、淘汰以及进出的动态管理,全社会公开招录和补录社区工作人员,推行录用社区人员“双向选择”岗位管理机制。继续实行优秀社区党委书记兼职街道党工委委员和达龄优秀社区书记留任政策,积极争取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政策。探索从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领导干部,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编制精简下沉到基层。
要保证有钱能干事。区政府要加强对社区经费的统筹,在预算中实行差异化,落实社区服务事项准入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等要求。区委、区政府积极帮助乡(街道)和社区争取市直部门单位闲置用房及设施使用权,用于发展社区公共和公益事业。相关区直部门要积极帮助乡(街道)村居争取项目资金和各类试点示范。乡(街道)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依规设立专项基金,专项用于基层治理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方式灵活、效率较高的基层治理多元供给体系。
(作者为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