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的成书年代和版本情况研究

2019-12-27 09:32陈秀然
出版广角 2019年23期
关键词:家语孔子

【摘要】 《孔子家语》自成书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王肃伪作。直至出土文献的发掘,学者们看到了大量与《孔子家语》相似的内容,才对《孔子家语》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进行重新审视。从六朝至清代,海内外所能见到的《孔子家语》版本有三十多种,分属于不同的注本系统,其中,王肃注本系统流传最广,其他版本也各有优劣,对《孔子家语》的整理和校勘有较大价值。

【关  键  词】《孔子家语》;成书年代;版本

【作者单位】陈秀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7YBB04)。

【中图分类号】G25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28

《孔子家语》(又称《孔氏家语》《家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今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正文有六万余言,记录了孔子的先世、出生和死亡,孔子的日常生活,孔子的政治活动和教学活动,以及孔门弟子的言行。这样一部重要的文献本应同《论语》一样,成为研究儒家思想和学说的重要参照,然而自它开始流传,其真实性便遭到了学者们的质疑。这影响到了后人对它的研究,所以,此书至今缺乏一个善本。

一、《孔子家语》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孔子家语》一书最早见录于《汉书·艺文志》论语类:“《孔子家语》二十七卷。”这个版本并未在民间流传。三国魏王肃为它作注后,它才开始流传。之后,在公私藏书目中,我们均可以看到王肃注的本子。《隋书·经籍志》著录:“《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解。”《旧唐书·经籍志》论语类:“《孔子家语》十卷。王肃撰。”《新唐书·艺文志》论语类:“王肃注《论语》十卷,又注《孔子家语》十卷。”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论语类:“《孔子家语》十卷:右魏王肃序,注凡四十四篇。”宋郑樵《通志》:“《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注。”《宋史·艺文志》论语类:“《孔子家语》十卷。魏王肃注。”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四《经籍考》十一著录:“《孔子家语》十卷。王肃注。”清钱曾《述古堂藏书目》:“王肃注《孔子家语》十卷四本,宋板影抄。”

这部书刚一出来,便遭到了学者的非议。王肃在序中说他从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处得到了此书,并发现书中所载内容与自己的观点“有若重规迭矩”,因而“特为解”,使之流行于世。由于他在自己的另一著作《圣证论》中常引用《孔子家语》,借孔子之名来驳斥郑玄,所以遭到了郑氏后学的反对。《礼记·乐记》正义援引马昭云:“《家语》,王肃所增加。”马昭是郑玄的弟子,与王肃同时,但是他凭借什么认为王肃增加了《家语》,所增内容有哪些,我们已无从得知。唐颜师古为《汉书·艺文志》“《孔子家语》二十七卷”作注时说:“非今所有《家语》。”从两《唐志》的书目中可以看到,颜氏看到的《家语》可能是十卷的王肃注本,这跟《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卷数有出入,所以他才会有如此论断。宋代,疑古疑经之风大兴,王柏正式提出了《家语》为王肃所伪造的说法。他在《家语考》中说:“今之《家语》十卷,凡四十有四篇,意王肃杂取《左传国语》、荀、孟、二戴之绪余,混乱精粗,割裂前后,织而成之,托以安国之名。”这一观点在以朴学和考据为特点的清代尤为盛行。孙志祖:“至于《家语》,肃以前学者绝不及引,……夫叙孔子之书,而先言夺郑氏之学,则是传会古说攻驳前儒可知矣。”此外,四库馆臣、范家相、崔述和姚际恒等都力证《家语》为伪书。期间,虽然有少数学者认为《家语》不伪,但是声势浩大的伪书说已成为學术界的主流。

台湾师范大学林保全在对《家语》进行了一系列考述后,对伪书说有了新的审视。他认为前贤虽然从多个方面怀疑《家语》的真伪,但是怀疑之处均可做合理的解释,由此认定《家语》不伪。

20世纪70年代,出土文献的挖掘与发现,使人们对《家语》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进行了重新思考。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出土了许多竹简,其中,有一些内容与《家语》相似,被整理者定名为《儒家者言》。李学勤认为这些出土的竹简是《家语》的原型,《家语》“很可能陆续成于孔安国、孔僖、孔季彦、孔猛等孔氏学者之手,有着很长的编纂、改动、增补的过程”,是“汉魏孔氏家学的产物”。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三块章题木牍,胡平生考证发现一、二号木牍的章题绝大部分可在《说苑》《新序》《孔子家语》等书中找到相应的内容。《阜阳汉简简介》说,“旧说以为《孔子家语》,王肃伪作,今阜阳汉简木牍证明早在西汉初年已有类似的书籍”。胡平生认为《孔子家语》是一个后起的书名,是一些记录孔子和门弟子言行的分散的材料,到了汉代,孔安国才将这些材料编集成书。宁镇疆通过对比《家语》与木牍的相关章题,认为《家语》存在很多后人改动的痕迹,“它是早在西汉就由孔安国完成的,并非后来的王肃所为”。上博简中与《家语》有关的是《民之父母》篇,对应于《家语·论礼》。廖明春、张岩将《民之父母》《家语·论礼》《礼记·孔子闲居》三者的文字内容进行对照、比勘,认为“诗(志)礼相成”这句话只见于《家语·论礼》篇,“故不可能自别处抄来”。庞朴通过对照竹简,也认为《家语》“确系孟子以前遗物,绝非后人伪造所成”。

虽然对该书的成书年代,学者们仍然存在分歧,但是出土文献的发现与公布,使长期以来占主流地位的伪书说不攻自破。

二、《家语》的主要版本

《家语》一书虽然自王肃注后就一直被认为是伪作,但是由于其所记内容的重要性,“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家语》在流传过程中,由于误抄、误刻或所据的底本不同,形成了文本文字内容各有差异的版本系统。

目前,对《家语》的版本情况进行研究的主要有金镐、赵灿良、严灵峰、王重民、宁镇疆和屈直敏等。他们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金镐将六朝至清代所能见到的三十多种国内外版本分为四个系统,即魏王肃注本、元王广谋注本、明何孟春注本及白文本。他对四个系统中的各个版本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它们的优劣得失,详细考证了各版本之间的源流关系,并在文末用图表的形式将其关系列出。赵灿良介绍了宋代以来《家语》的版本情况,着重考证了毛晋本、宋蜀大字本和明覆宋本等几种影响较大的版本,评价了各本的价值。严灵峰将海内外所能见到的《家语》版本以及后人对它的整理情况以目录的形式全部罗列出,较为全面。王重民收录了几种善本《家语》,记述它们的版本特征,并撰著了提要。宁镇疆、屈直敏等着重介绍了敦煌写本《家语》的版本情况。笔者以金镐的研究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学者的考证,对《家语》的几种重要版本进行说明介绍。

1.英藏敦煌写本《家语》残卷

英藏敦煌写本《家语》残卷由王肃注,卷数不明。这个写本编号为S.1891,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此残卷存七十三行,凡《郊问》篇末十二行,《五行篇》全。关于此本的年代,王重民考证,篇中“民”字不讳,应为六朝写本。此本虽然为残卷,但是它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并且比目前所能见到的唐代类书、注疏中所引《家语》也要早,所以其价值不言自明。

2.俄藏敦煌写本《家语》残卷

这个写本编号为Дx10464,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该残卷仅存二十四残行,其中《贤君》末十四行,《辨政》首十行,没有注文,只有正文。据屈直敏考证,篇中“民”字避讳,似为唐代写本。屈直敏将此残卷与今本《家语》比较,发现该卷有删改。

3.明覆宋本

明覆宋本有十卷四十四篇,由王肃注。该版本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刻,卷首有王肃序,卷十尾题下刻有“终岁申(甲)寅端阳望吴时用书,黄周贤、金贤刻”一行文字,卷末有黄鲁曾《孔子家语后序》,以《公西赤问》终卷。人们又称这个明覆宋本为吴时用本、黄周贤仿宋刊本和黄鲁曾本。后世藏书家根据书中的避讳情况,断定此书所依据的为南宋本。此本价值很大,它是《家语》中最常见、影响最大的版本。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家语》本大多数以此本为底本影印,如《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和万有文库本等。

4.毛氏汲古阁刊本

毛氏汲古阁刊本十卷四十四篇,由王肃注。该版本由明天启、崇祯间毛晋刊刻,每卷前二页版心中间记“汲古阁”,其下小字记“毛氏正本”。卷首有王肃序,卷末有毛晋跋、何孟春正德二年旧跋,以《公西赤问》终卷。毛晋在跋文中叙述了他得到《家语》的经过;毛扆手抄《汲古阁藏本书目》中著录了宋蜀大字本《家语》,后面也有毛晋的序,内容和跋文大致相同。

从毛晋两篇序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毛氏曾先后两次购得《家语》,一次是1627年从吴兴贾人手中买到的宋蜀大字本(先得本),此本二卷十六页前已经毁坏;一次是1639年从酒家购得宋刻本(酒家本),此本后两卷残缺。毛氏购得先得本后,不久便将其刊刻,但此时他还未得到酒家本。据后世学者考证,毛氏当时是用别的《家语》本补足的。他在跋文中所说的“一补其首,一补其尾”,则是指后来购得酒家本后,用酒家本的前十六页来补足先得本。这就是《汲古阁藏本书目》中所著录的宋蜀大字本,但是毛氏父子只是将此本补足,并未将它刊印。此本几经辗转,最后归清刘世珩所有,后被毁。酒家本归钱谦益所有,后毁于钱氏绛云楼大火。

四库馆臣对汲古阁本的评价很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毛晋所校刊较之坊刻犹为近古者矣。”四库本《家语》所依据的就是汲古阁本,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汲古阁本十六页以前是用别的本杂凑而成,因而对这个版本评价并不高。

5.刘氏玉海堂景宋蜀本

刘氏玉海堂景宋蜀本共有十卷四十四篇,由王肃注。该版本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刘世珩影刻,卷首有牌记“玉海堂景宋丛书之一。光绪二十有四年太岁在戊戌二月,贵池刘世珩以家藏汲古阁旧本付刻于武昌黄冈陶子麟镌”,卷第十后署“武昌省三佛阁陶子麟刊”,其次有毛晋、毛扆识,再次是刘世珩《孔子家语札记》,后又有刘世珩记、葱石又记。书中所避讳的宋代皇帝名讳直至南宋孝宗嫌名“慎”字,而光宗、宁宗嫌名“敦、郭”二字不避讳。因而,后世学者多认为宋蜀大字本当为南宋孝宗时刊本。上文说过,毛晋将酒家本前十六页补足先得本,这便是宋蜀大字本。此本在毛氏书散落后,几经辗转后归刘氏所有。这个版本因为是由两个宋本组成,所以价值要比汲古阁本高。

6.风月宗智刊本

风月宗智刊本共有十卷四十四篇,由王肃注,日本宽永十五年(1638)刊行。卷首有王肃序,序后目录,以《公西赤问》为终卷,目录后题“上官国材宅刊”,书末题“宽永十五(戊寅)仲秋吉日,二条通观音町风月宗智刊行”两行。王重民在《中国善本书提要》中说此本:“有静安先生跋云:‘此本不知出何本,然佳处时出诸本上。”王国维认为此本要远胜于宋蜀大字诸本。叶德辉从款式上判定此上官国材宅本为北宋时私刻本,认为此本要远胜于毛晋本。此本源自宋刻,且改动较少,较好地保留了书的原貌,具有很高的价值。

以上几种版本都属于王肃注系统,元明两代还出现了王广谋注和何孟春注两种版本系统。

7.苍岩书院刊本《标题句解孔子家语》

苍岩书院刊本《标题句解孔子家语》共有三卷四十四篇,元王广谋句解,元泰定元年(1324)由苍岩书院刊刻。标题次行题“猷堂王广谋景猷句解”,后附有《素王事纪》一卷和《盛朝通制孔子庙祀》一卷。王广谋注本是元代流传较广的一个本子,此注本出来后,宋代传下来的王肃注本便渐渐少了。此本在编次方式上与王肃本有很大不同,当是另一个系统的《家语》版本。由于王广谋注解浅陋,且常常删改正文,所以后世学者对此本的评价不是很高。不过,此本在日本、韩国和朝鲜地区非常流行。

8.张公瑞刻本《孔子家语》

张公瑞刻本《孔子家语》共有八卷四十四篇,明何孟春补注,明正德十六年(1521)由张公瑞刊。卷首有《孔子家语序》,其次有王肃序,再次有何孟春序。此本以《七十二弟子解》终卷,之后有的王肃本也采取这种编排方式。何孟春在序中说他没有见到王肃注本,而是以今本(即王广谋本)为基础,搜罗它书中记载《家语》的内容以补今本之缺略者。

从上述八种版本看,后两种版本与王肃注本不是同一个系统,后世都未广泛流传。俄藏本残卷为白文本系统,其虽有删改,但也有一定的校勘价值。其他五种版本都是王肃注本,其中英藏敦煌写本残卷距离王肃原本时间最短,虽然只残存七十三行,但是校勘价值颇大。汲古阁本和玉海堂本均由两本拼合而成,但是玉海堂本因为全用宋本,所以比汲古阁本价值要大。明覆宋本源自南宋刊本,但后两卷也有较多脱误。风月宗智本源自宋刻,改动较少,价值当在诸本之上,但是由于此本在海外,且不多见,国内研究《家语》的学者很少会用此本为参校。

最后,笔者简要说说今人对《家语》的整理。前贤对《家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真偽上,对版本却不够重视,所以,《家语》至今仍乏善本。伪书说被打破后,校释《家语》的著作逐渐增多,内容更为完备。廖明春等校点《孔子家语》以同文书局影宋抄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和刘氏玉海堂本参校,进行校勘标点。刘殿爵所编《孔子家语逐字索引》的正文部分,以影宋蜀本为底本,以明覆宋本、陈士珂《孔子家语疏证》、刘世珩《孔子家语札记》以及《史记》等二十二种文献来校勘,较为完备。此二书都是纯粹校勘和点校,都有校勘记,读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不同版本的文本内容,并比较其优劣得失。张涛注释本《孔子家语注译》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参校汲古阁本、陈士珂《孔子家语疏证》、姜义华等编《孔子——周秦汉魏文献集》中《孔子家语》等。杨朝明《孔子家语通解》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玉海堂影宋本、汲古阁本、同文书局本、陈士珂《孔子家语疏证》、孙志祖《家语疏证》、范家相《家语证伪》,同时参考了姜义华等编《孔子——周秦汉魏文献集》中《孔子家语》、刘乐贤编《孔子家语》、廖明春等校点《孔子家语》等。就对校文献而言,此本是目前为止最为完备的。张涛和杨朝明本都是注释本,文后未列校勘记。

《家语》的校勘工作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学者们所使用的校勘材料仍然局限在常见的几种传世文献上,对校勘价值较大的敦煌写本残卷和日本风月宗智刊本却几乎未用。这是这些整理本的不足之处。我们以后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在现有的校勘成果上,利用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来进行校勘,尽可能地还原《家语》本来的面貌,给研究者提供更为完备的本子。

猜你喜欢
家语孔子
《圣证论》与《孔子家语》关系考辨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史记》三家注引《孔子家语》考*①
《孔子家语》的成书及版本流传
《孔子家语》话真假
《孔子家语》的前世今生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