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的生鲜物流优化研究

2019-12-27 04:09陈华平
销售与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现状与对策低碳经济

陈华平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我国日益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契机。生鲜是目前物流产业的重要产品,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对于整个物流产业链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生鲜物流要进一步细化物流选址,规划运输线路,生鲜冷链运输,仓储的选择以及贮存条件等。政府和物流相关企业应该携手共进,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区域联系,构建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的信息化平台,促进生鲜物流产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生鲜物流;产业链规划;现状与对策

随着我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生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提升,运输环节对生鲜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在有限的能源消耗内,实现最优化的生鲜物流运输成为了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兴趋势,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兴起了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构建科学生鲜物流产业链的设想,针对生鲜产品的生产、运输、保存环节进行全方位渗透,降低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耗,让更多优质、价格实惠的生鲜产品走上老百姓的餐桌。本文首先剖析了低碳经济和生鲜物流之间的联系,找到影响二者结合的因素,制定较为全面的低碳环保型生鲜物流发展体系。

一、新时代低碳经济与生鲜物流关系分析

1.低碳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

工业化发展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现在席卷全球的雾霾、酸雨、尾气污染等,对我们的生活、健康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各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同的生产产品,跨国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各国生鲜产品实现了流通,例如我们熟悉的挪威的三文鱼、泰国的榴莲、俄罗斯的鱼子酱等,都成为了各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这就意味着生鲜产品也需要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在生产、运输、保存环节降低消耗,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1]。

2.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需求逐年上涨

我国生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如何保证环保生鲜产品的环保生产、低碳运输、科学保存成为了相关企业的科研中心。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更应该紧密结合这一趋势,不断创新、完善生鲜产品物流产业,提升经济效益,为老百姓提供物美价廉的生鲜产品。

3.生鲜物流产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需求

我国传统生鲜物流中消耗比较大,影响了销售收益,低碳经济理念可以帮助相关产业变革经营理念,通过降低物流运输消耗,提升保鲜技术,提升生鲜产品的品质,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低碳经济倡导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行为,促进绿色GDP的增长。生鲜物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冷链设计、运输方式以及线路、保存技术等,这些都属于能耗比较高的内容,低碳经济正好可以为物流企业解决这一难题。

二、低碳经济对新时期生鲜物流产业的影响

1.有利于提升生鲜产品的品质

低碳经济为生鲜物流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利用大数据技术合理布局运输线路、提升冷链设备和技术,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降低在运输过程中的燃料消耗,既可以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还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政府宏觀调控的必然要求

生鲜产品是民生工程的基础,也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心。生鲜产品消耗量巨大,如何保证生鲜产品的供应,是涉及到民生的大事,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生鲜物流产业也做出了调整,倡导跨区域物流发展,实现农产品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让生鲜物流企业重获新生。例如我国各地涌现了很多农业合作社,政府选拔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下农村,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绿色种植和养殖,提升了生鲜产品的品质,物流产业也是政府调控的重心,指导物流企业降低燃料消耗,实现跨区域合作,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当前我国生鲜产品物流产业现状

1.相关物流企业缺乏低碳观念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生鲜销售平台飞速发展,物流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例如我们熟悉的顺丰、圆通、韵达、中通、蜂鸟等物流公司纷纷成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鲜产品的区域流通,但是低碳物流理念一直没有得到相关物流企业的重视。很多生鲜产品的生产者和流通者都对低碳物流非常陌生,还在采取传统的保鲜膜覆盖、喷洒水、化学保鲜等技术,不仅影响了生鲜产品的品质,还影响了生鲜产品的社会口碑。本文参考了当地从事生鲜生产和运输的100家相关企业,了解他们对于低碳经济和低碳物流的了解,对生鲜物流的发展规划与看法。例如很多物流企业都在采取整车运输原则,凑齐一整车货物开始运输,这一运输模式对于生鲜产品是不使用的,生鲜物流最好是采取当天采摘当天运输,或者是进入冷库进行保鲜,尽快和其他生鲜企业进行联系,联合进行运输,既可以及时运输生鲜产品,还可以互相分担运输费用[2]。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生鲜物流企业对于低碳物流缺乏足够的了解,很多企业都是从搬运工、仓库管理中选拔物流人才,缺乏科学规划运输线路、创新冷链设备的科研能力;各个公司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经济效益并不是很理想[3]。

2.生鲜类产品物流过程不科学、损耗大

生鲜产品流通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和加工配送等环节,并且要经过多个节点企业,运输规模小,致使运输成本、储存加工保鲜成本、流通中介费用等偏高,相对于美国、加拿大等农业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生鲜产品的物流损失率要高出很多,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在生鲜物流上的损失就高达几百亿。例如美国农业发展主要是以农场制度为主,大多数农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就可以完成销售,农场主把自己的农产品品种、生长图片、报价等上传销售平台,就会有相应的收购商上门回收,专业的生鲜冷藏车开到田间,对生鲜产品进行现场采摘和收购。运输到企业以后再进行生鲜产品的分拣和物流配送,根据在线销售订单开始进行物流配送,剩余农产品会在车间内进行专业保鲜存储。我国生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完善的产销运输一条龙体系,尤其是在物流分拣、运输、配送环节损失率过高,对比国内外生鲜物流运输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这些数据(见表2)。

综合表2的数据,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损耗率小于5%,冷链利润率达20%~30%;中国冷链物流还是以常温运输销售为主体,综合冷链流通率仅20%左右,且损耗率超过20%,冷链利润率仅8%,呈现冷链流通比重低、损耗大、成本高的局面[4]。

3.生鲜物流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

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缺乏对低碳物理理念和信息化平台的了解,还在采取传统的常温运输方式,一些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难以运用,例如冷链技术、GPRS、GIS等技术。生鲜物流涉及到很多节点,流通主体比较多,各个参与环节都需要及时进行信息交换,但是目前的传统模式很难实现。生鲜物流环节还包括配送环节,人工填写分配花费了很多精力,没有对配送线路进行科学规划,造成了燃料的浪费,增加了运输成本。信息平台不仅可以智能筛选配送信息,通过GIS等地理定位系统,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选择最短配送路线,节约运输成本。

4.物流线路规划、区域协作、仓储等基本环节缺乏联动性

我国生鲜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产业链的协同作战,主要体现在物流选址、冷链运输、仓储管理等基本环节。目前很多生鲜物流企业还没有建立区域协同作战体系,仅仅在一线发达城市出现了联合;再加上对冷链运输的忽略,生鲜仓储存在很大的隐患,很多企业发展目光比较狭隘,只看到了冷链运输高昂的成本,去忽略了生鲜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和企业口碑[5]。生鲜物流对于时间的要求是比较高,单打独斗的形式不仅会延误运输时间,还会影响生鲜产品的品质,无形之中增加了物流企业的成本,这显示出了物流区域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5.生鲜物流过程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生鲜物流行业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生鲜物流产业乱象丛生。例如生鲜产品检测标准不统一,例如基本的农产品检验标准,农药残留、品质分级等,影响了生鲜产品的保存和销售。储运标准不统一,由于冷链车辆和冷库设备投资比较大,很多物流企业并不愿意购買这些专业保鲜设备,专业的冷链系统成为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凤毛麟角”。此外缺乏专业的物流人士,例如对冷链设备温度的调控、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等精通的专业人士,也影响了生鲜物流产业的发展。包装产品也会影响生鲜产品的物流运输,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采用的纸箱和塑料保鲜膜的包装方式,主要材料是聚乙烯,容易产生很多包装垃圾,这和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物流的初衷是违背的,需要对生鲜产品包装进行进一步统一。

四、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优化生鲜物流产业的对策

1.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为生鲜物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低碳经济属于政府经济宏观调控手段,生鲜产品供应又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各地政府保障民生工作的重点。政府应该发挥领头羊作用,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构建节约社会的号召,可以从营造低碳生活社会舆论氛围、构建低碳经济模式两大方面着手。例如政府可以发挥公益广告、公共广告牌的作用,例如制作低碳经济的公益广告,拒绝生鲜产品过度包装;利用公交、地铁等广告位倡导绿色出行理念,较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利用基层群众文化机构,让低碳理念进驻小区、乡村,倡导城市市民使用环保纸袋、科学进行垃圾分类,让农村生鲜产品了解化学药品的危害,了解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提升农民的法制素养。更要积极建立对生鲜生产、运输、销售企业的监督机制,可以设立市民举报、投诉电话,针对销售毒害生鲜产品的企业进行处罚,对生鲜物流企业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储存条件合格、仓库卫生检疫手续齐全等。此外,政府还要积极建设当地物流基础设施,例如改善当地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建立生鲜产品物流中心,建立物流产业园,组织当地冷链车辆进行集中调度,建设高质量的冷库,提升生鲜产品的储存条件,打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农产品流通环境。

2.立足区域优势,建立产业联动模式

生鲜产品保质期非常短,物流是影响它们品质的重要因素,应该积极组建生鲜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消费者联动的低碳生鲜物流体系。首先,生鲜生产企业应该坚持低碳、环保、绿色生产理念,杜绝化学药品的滥用,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条例;物流企业应该综合利用信息系统、冷链运输、冷库科学储存等技术,保证生鲜类产品的品质,降低运输过程的损耗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运用智能化技术合理调控冷链运输和冷库储存的温度和湿读,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燃料消耗,从而实现低碳、环保、高效运输。政府应该积极结合当地生鲜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制定生鲜物流发展规范以及一定的扶持政策,例如制定生鲜产品检测标准,确保生鲜产品的品质;建立当地生鲜物流协会,扶持各个企业购进先进的冷链运输车辆和冷库,实现本地优质生鲜产品的优化配置,组织集体运输,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支持;促进物流企业的合作,形成生鲜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制定生鲜物流产业监管机制,例如针对冷链车辆的检查、冷库卫生条件、车辆节能减排、包装问题等,降低生鲜物流产业的碳排放量,构建绿色、低碳、环保的生鲜物流体系。

3.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产业共享的生鲜物流信息平台

大数据技术是当前最为核心的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中,生鲜物流产业也应该积极研发和引用这一先进技术,构建生鲜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生鲜产业的长远发展。二维码是我们生活中都很熟悉的条码,生鲜生产企业可以为每一个生鲜产品定制一个生鲜二维码,标明生鲜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保鲜期等,作为生鲜产品的“身份证明”,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入库管理,节约出大量的时间;此外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物流系统汇总各个地区最热销生鲜产品,做到合理调度生鲜产品和储存,真正实现信息的全程共享;物流企业还可以利用GIS与GPS系统等技术对冷链车和冷库进行实时全面监控,例如根据不同生鲜产品的特性和保鲜条件,合理调控冷链车和冷库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对运输过程中对冷链车内的生鲜产品进行监控,减少因为运输速度、温度等对生鲜产品造成的损害;二维码和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协助物流企业做好生鲜产品的出入库管理,快速对生鲜产品进行分类储存,例如蔬菜区、水果区、肉类区等,做好对生鲜的分类精细化管理,减少储存过程中的损耗,提升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6]。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例如监控生鲜产品的毒害物质残留、生产日期。监管物流企业的运输流程,对冷库储存卫生条件进行监管,督促相关企业注重生鲜产品的生产质量,保证老百姓的餐桌安全。

4.加强校企合作,增强产学研合作

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开展各项科研、创新的核心力量,生鲜物流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冷链物流的规划、冷库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都离不开高科技物流人才的支撑。高校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摇篮,生鲜物流企业要密切和高校合作,实施联合办学、教学战略,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合理培养专业物流人才、冷链设备设计与维护、软件开发、信息平台维护等人才。物流企业要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这是提升企业创新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物理企业提供专业的设备和实践岗位,高校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和学生,在物流企业进行实践,为物流企业带去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专业操作理念。此外,物流企业还要增强和高校实验室和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冷链运输的先进技术,研究先进GIS等先进技术,提升物流运输的科技含量。科研机构和高校可以组织专业的物流技术人员和科研员深入到物流企业,指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指导物流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的使用、冷链设备的调控技术等,为生鲜物流提供充足的技术基础。

5.积极研发和采用物流新技术,降低碳排放量

生鲜产品流通包含了多个环节,例如生鲜产品的种植和培育、采摘、包裝、运输、仓储、配送等,其中物流环节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也是实施低碳物流的重要途径[7]。生鲜物流企业要深度学习低碳物流的内涵,打造产运销一体化模式,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运输环节,从而实现缩短运输距离,就近采摘销售的目标,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了解生鲜产品在各个区域的销售情况,再结合大数据技术合理规划最佳运输线路,缩短冷链车的运输距离,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更是可以及时把控市场需求情况。此外,物流企业还要积极改进包装和储存技术,尽量采用可循环利用的纸袋、可降解保鲜膜等环保材料,杜绝过度包装,减少资源的浪费。结合冷链技术实现智能温度、湿度调整,减少盲目大功率使用冷冻设备造成的电力浪费,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物流企业在生鲜配送中可以采取二维码扫描或者是条形码扫描,减少纸质配送单的使用,提升配送的准确率,进一步实现节能低碳物流运输。

五、结语

总之,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更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鲜作为物流产业的支柱,要积极开展低碳物流发展,建立共享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产运销环节的实时交流,满足市场需求;积极组织区域联动发展,协调好生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环节的配合,让低碳理念逐渐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让低碳物流尽快在我国生鲜物流体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同晓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策略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4,29(12):52-52.

[2]薛珂.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35-37.

[3]徐阳,张多加,苏兵,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6,5(12):113-114.

[4]王暖.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8):125.

[5]徐鑫,姚志存,陈俊,等.低碳经济视角下安徽省农产品物流优化策略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66-69+75.

[6]丁红英.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发展路径优化[J].农业经济,2015(11):133-134.

[7]张丽凤,吕志远,励建荣.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50-54.

[作者单位]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400

猜你喜欢
现状与对策低碳经济
浅析多德福嘉兴食品城网络营销现状与对策应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