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
《孤独星球》曾发布过一份《世界旅行清单》,集合了地球上最激动人心、难以忘怀的500个地方,并按照精彩程度进行排名,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的,就是吴哥窟。吴哥窟是东南亚最负盛名的高棉寺庙,精彩非凡不用多说。但很少人知道,泰国也是有高棉寺庙的,并且比起吴哥窟来说,并不逊色。
在高棉王朝最为强大的吴哥时期——也就是国王苏耶跋摩二世(King Suriyavarman II)和阇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在泰国东北部地区建设了许多高棉风格寺庙。事实上,几乎每座大型高棉寺庙都建在通往吴哥的路上,这条史学家口中的“古高棉大道”(Acient Khmer Hihyy)当年主要用于标记吴哥王国的疆土范围及为各地信徒朝圣之旅指明方向。
泰国境内至今能考证出来的高棉遗迹大大小小共有两百多处,如今保存得最好、规模最大的三座高棉寺庙是帕侬蓝寺、披迈寺和玛穴寺。
帕侬蓝寺,高山上的神庙
帕侬蓝寺巍然屹立于武里南府一座死火山的山顶,象征破坏神湿婆位于冈仁波齐山的居所。神寺的中心殿被塑造成宇宙中心——须弥世界,里面供奉着湿婆神的象征——林伽。帕侬蓝寺始建于公元10世纪,直至13世纪陆续有扩建增修,主体建筑完成于苏利耶跋摩一世时期(1002年或1010年~1050年)。
帕侬蓝寺是一座典型的吴哥风格建筑。尤为特出的是,帕侬蓝寺的神道设计依循山势采用下沉式布局,使平面型的主体建筑立体化,层次分明,视野开阔,气势恢宏。
神道尽头为一座那迦桥,那迦造型优美又威严。那迦是印度神话中的蛇神,佛经中称他们为“龙众”,那迦们有着自己的世界,是黄金建造的宫殿和众多珍宝的守护者。那迦桥的意向则标志着进入了神的世界——湿婆神庙帕侬蓝石宮就在不远的石级之上。
虽然帕侬蓝寺的规模远不及吴哥寺,但环绕神囿的围廊、菡萏形(即未開放的荷花形状)塔殿却让人不禁将两者联系到一起。帕侬蓝寺与大多数的高棉寺庙一样坐西朝东。东门是整个神庙建筑的正门,十字形楼门内外各建有一座规模稍小的那迦桥,门楣、山花的雕饰亦格外精美。
穿过廊道便见神殿巍峨,早在神道便已远远望见的菡萏塔上布满繁复优美的石刻,湿婆的神迹、《罗摩衍那》的神话,与占婆人的战争是高棉雕刻装饰的永恒题材。幽深的塔殿内供奉着象征湿婆的林伽,神牛南迪踞卧于地,守护着主人湿婆的神域。
披迈寺,“小吴哥”里见神性
位于呵叻府的披迈寺建于公元968~1001年,被誉为“泰国的吴哥窟”。城名“披迈”,曾经是高棉王国时代一个部落的名字。来到这座佛教石宫,眼之所见皆是古代高棉建筑的色彩和风格,诉说着泰国与高棉的历史源远流长。
吴哥寺的天际线是由中央五塔重叠而成,披迈石宫则是由塔殿与左右两座塔式经藏构成。两座经藏建筑损毁严重,唯中央白色沙岩筑成的塔殿保存较为完好。原本为印度教神庙的塔殿,装饰中的印度教元素自然不可缺少,但经阇耶跋摩七世的资助扩建,寺庙改宗大乘佛教,内中佛教元素的加入一方面反映出高棉人信仰的变化踪迹,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们对宗教的包容。
塔殿中心供奉的便是阇耶跋摩七世的雕像。阇耶跋摩七世可谓柬埔寨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国王:一方面他建造了诸如圣剑寺、巴戎寺、吴哥通王城等优秀的宗教建筑;另一方面他通过新兴的大乘佛教信仰与王权思想融合,削弱了婆罗门教神职人员对国家的控制,从而将权力紧紧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使吴哥王朝发展至顶峰。
石宫面积约58万平方米,呈有棱有角的长方形,长1030米,宽565米,四周环绕着护城河。主要建筑呈十字形,各建筑之间有回廊相通。石宫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建筑材料采用砂石垒块,这些砂石岩呈红色、黄色和青色,因此构成了整个建筑的色彩天然,格调古朴且自然。在这里,你会惊叹人与宇宙的连接,而这种连接往往通过神性来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披迈寺所处的披迈历史公园里藏着泰国最大的榕树,榕树内别有洞天,有石凳和神龛,树下可以容纳上百人。榕树盘根错节,生长茂盛,似乎是一所大房子,遮蔽着劳顿的路人。在这棵榕树身上,树木的无私与无畏精神展现无遗。
Tips
披迈石宫处于披迈历史公园内,门票:100泰铢/人。在法国政府的帮助下,披迈历史公园于1979年4月对外开放。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曼谷出发到达披迈,需要约5小时车程。路上要准备饮用水和食物,还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玛穴寺,震撼人心的低城石宫
位于泰国武里南府的玛穴寺,由吴哥国王阇耶跋摩五世修建于公元10世纪后期到11世纪早期。它的建造年代和披迈寺相同,比帕侬蓝寺略早,融合了南北仓和巴方寺两种建筑风格。
在泰语中,“玛穴”是平地的意思,又因为寺内所有建筑都是由石头垒砌而成,且帕侬蓝在山上,玛穴寺在平地,所以又被称为低城石宫。
作为泰国第三大的高棉遗址,玛穴寺巍峨宏伟的建筑会让你瞬间明白当时的高棉王国有多么强大。和很多高棉风格的寺庙一样,玛穴寺也是用红土砖做地基,用砂岩修建上层建筑。虽然历经风雨,古迹有些地方只剩下了砖墙,但还是一样震撼人心。
玛穴寺讲求对称,采用接近正方形的两层围囿环绕着中心的湿婆神殿的布局,神殿由五座塔型建筑构成。在湛蓝得近乎透明的天空下,这些砖红色的凝重建筑,不发一语,却充满了故事。细看建筑上的浮雕细节,各种场景栩栩如生,应该都是取材于印度史诗中的人物和故事。一层层的雕刻凝聚了故去的时光,散发着熠熠的人文光辉。
高棉人崇拜山,在印度教中,高山象征世界的中心,高山周围即是海洋。玛穴寺就在神殿两层围囿之间修筑了4座折角形水池,与神庙的五塔相呼应,象征着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和广阔的海洋。水池角端的那迦神像,就是须弥山外海洋的守护神。在泰国文化中,“蛇神”的地位和龙一样崇高。
穿越在深邃的“石宫”里,岁月斑驳降临在沧桑的砖石之上,抚摸着这断壁残垣,你会不禁觉得自己好似穿越到了过去,看到了那个强大、富裕、兴盛的王国。
千年历史时光流转,始终不变的,是人们的虔诚信仰,在时间的长河里,散发着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