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阿伊木·亚克甫,杨书亚
(新疆财经大学基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关于度量衡制度的研究有很多,有的研究整个发展史,有的是有针对性的研究某个特定时期的度量衡,如姜波(2012)依据出土的度量衡器、文献,传世的文献,以及近代以来基于实物而做的科学试验与精确测量来展开研究,探究了秦汉尺度、量、权衡。他认为秦汉时期是中国度量衡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此篇论文中他探讨了秦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度,并概述其特点,并由此得出了“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古代度量衡发展的基础”的结论。再如已故梁方仲先生(1982)比较全面性的综合分析了度量衡的变迁以及时代特征。可以说是一篇全面阐述了度量衡制度发展的文章。而同样研究度量衡制度演变史的还有严文强(2015)不仅对中国历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有一个综述,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共和国公制进行了阐述,最后绘制出了中国历代度量衡换算简表。刘增强(2017)就针对明末到清末度量衡制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此论文对度量衡制度在清代的发展进行可深入探究,探讨了清代学者在律学中的度量衡研究,以及在晚清西学东渐影响下,洋务运动时期、维新变法时期及庚子事变后政体改革中,清代学者的度量衡研究状况,并得出了“清代的度量衡制度发展为民国时期的量度单位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借鉴”的结论。而该论文,除了概述中国历史上的量度单位的发展,侧重研究清代量度单位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中国量度单位史中所占地位。量度单位比度量衡单位包括的范围更广,不仅有长度、容积、重量单位,还有时间、货币以及面积单位。清代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它本着不扰乱百姓生活的目的,在清初对度量衡进行了整理和改革,但之后对于已形成较为完整体系的度量衡因循前朝,并没有进行任何改革,也并无任何成就。然而,清代度量衡史家对衡器的绘制、量值标准、制度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是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总结。晚清时,由于鸦片战争的爆发,随着外国度量衡标准的流入,以及海关度量衡的产生,使得中国的度量衡制度更加混乱。清政府虽然做出了努力,却不见成效。综上所述,清代虽然并不是度量衡制度发展和统一的极重要时期,确是必不可少的时期,并且为民国度量衡制度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量度单位是伴随着人们物质交换行为的发生而产生的一种计量单位。最早体现在原始社会公社末期两次大规模的社会分工上,即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有了分工之后,不同氏族和部落就有了不同的产品,这时就产生了等价交换的行为,而伴随其产生的便是量度单位。但是初期的交换方式仅仅停留在论个数、件数的阶段,对量度单位的要求还没有上升到具体的面积、容积、长度、时间以及货币单位等。而随着交换进一步的发展,“个”和“件”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这时能进行计量的器具出现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原始社会时期的量度单位了。
在古代人们一般利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一般使用手和脚。但是随着对物体更加精准测量的需求的增加,聪明的人类就发明了用物体来进行测量。在清代维吾尔文社会经济文书中所提到的长度单位有“尺”“丈”“拃”等。
传说容积单位的产生比长度单位早,但是我们学过数学,根据数学公式可以知道由长度可以推算出面积和容积,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容积单位应该是在长度单位产生之后才有的。在清代维吾尔文社会经济文书中被提到的容积单位很少,只有“察拉克”这一个容积单位。“察拉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单位,它兼具重量、面积、容积单位。
据古书记载,早在黄帝时期便有了重量单位,中国历代重量单位有 “担”“石”“斗”“斤”“两”“钱”“丝”等等。古代面积单位有“亩”“顷”“里”“丈”“步”等。要谈论货币单位的产生一定要提及货币的产生,因为只有货币产生了才会有货币单位的产生。最早的货币是夏商时期的天然海贝,随着朝代的更替,货币单位也有了发展。中国史上使用的货币单位有“钱”“贯”“文”“两”等单位。关于时间单位最初人们并不是太清楚时间这个概念,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有了“日晷”,“日晷”只能知道大概的时辰,而且一到阴雨天它便不起作用了,所以后来便有了沙漏。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十分讲究,笔者所知道的十二天干地支就很详细地记录了古代的时间单位。
量度单位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初期的量度单位并不成熟,如果以人的一生来比喻的话,此时的量度单位仅只是一个胎盘,连一个成形的婴儿都比不上。夏朝的量度单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为夏朝的征收赋税、组织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量度单位的发展。商朝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不仅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且间接推动了量度单位中长度单位的发展。周代的量度单位不仅具有计量的功能,它还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周代的“封土建国” 的中央集权君主制让量度单位在政治中也扮演重要角色。量度单位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局面就变得十分混乱,因为这一时期诸侯割据,战乱纷争,政权分散,所以各地所实行的量度单位不同,致使此时期的量度单位十分混乱。而由于各国实力的不同,此时日益壮大的西北边陲的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统一了秦国上下的计量标准,起到了规范作用。同样因为此时期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所以量度单位不仅用于计量,同时用作政治斗争工具。秦国统一之后,秦始皇下方诏书要求统一量度单位,强制要求全国统一使用秦国量度单位,使得混乱不堪的量度单位制度走向了统一。这个时期的量度单位的发展是中国计量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虽然秦治仅历二世十五年,但此时的量度单位制度已渐趋完善,而汉代承袭了秦代的历史进程,继续推进量度单位的统一,使得这两个时期的量度单位比较整齐划一,此后魏晋一直沿用汉制。南北朝时因宋、梁、齐、陈四个政权以华夏正统自居,所以仍遵循汉制,没有太大变化。隋朝时期隋文帝颁布诏书,下令统一量度单位,于是统一量度单位的征程又开始了。那时有两种制度并存,一种是汉制的“小制”,另有一种是比汉制量值更大的“大制”。隋文帝好古,主张沿用汉制,可由于不久之后国家再一次陷入战争,另外民间使用大制已成习惯,所以汉制并没有全面推广。虽然沿用汉制并未成功,可是将大小制并用的局面延续了下来。强大的大唐王朝正式将大小二制确认并强化,并以法典的权威形式将大小二制固定下来。在宋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分裂,统治者们无暇顾及计量制度的统一,于是还是沿用唐制。北宋统一全国之后,再次进行量度单位统一的进程。元代相沿宋制,可是计量值有所增长。明代依旧沿用宋制。清朝虽然是北方女真族建立的,但是因其十分推崇汉文化,所以量度单位不仅没有被取代,反而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更加完备。清代中叶之前,清政府对量度单位的管理比较严格,到了清末,由于政权的更变和疏于管理等诸多原因,量度单位制度再次陷入混乱。清朝时期,清政府在量度单位的统一上做出了一些努力。
量度单位的统一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族群,甚至是对一个个人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统一量度单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对一个国家来说,全国上下有了可以衡量的度量准则,就能够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并且有利于打击国家分裂势力,从而形成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有了统一的度量标准,意味着一个民族可以实现民族团结的目标。对于一个族群而言,族群内使用统一的量度单位,有利于规范人们的买卖行为,有利于人们的物质交换。对于个人而言,统一的量度单位有利于个人的日常生活。
量度单位的统一在历史上经历了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在秦汉时期。第二个发展统一的时期在隋唐时期。第三个重要时期是在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政府建立计量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建立,以及国务院《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的发布,计量事业翻开了新篇章,经历了漫长发展史的量度单位制度才真正达到了统一。
通过对中国史上量度单位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可以看出量度单位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其中比较重要的时期有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这几个时期当中量度单位的发展偏向良好发展方向,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宋朝量度单位的发展因战争原因趋于混乱。量度单位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证了“复杂多变”这个词,虽然在发展中是艰辛的,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向了真正的统一。量度单位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