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南通 226010)
教学心理的研究在西方国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核心内容是对课堂教学情景中各类知识和技能学习与掌握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研究内容上与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在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和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下,我国教育的进步发展正面临严重考验,教学心理作为研究课堂师生互动现象、特点及教学效应与规律的一类内容,在促进课堂和谐统一推进上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心理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教学设计、有效教学、因材施教方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和交流的重要环节,而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情况的作用,影响着教学氛围、教学环境塑造、学生听课效果、教师授课发挥水平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研究价值。基于素质教育现状,对师生课堂互动、教学灵活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挖掘与激发都做出了一定要求,而只有学生与教师都处于精神饱满、心理积极、情绪乐观的课堂环境下,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1]。所以,教学心理研究具有必要性,能够影响教师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的设置和选择,也能够帮助教师从有效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角度调整课堂教学实施方法,教学心理研究对推动教师教学水平进步、营造和谐统一课堂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心理的研究主要可以从教学设计、有效教学、因材施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三方面在国内外教学心理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研究教学心理时,可以根据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为基础进行分析。
教学心理学最早是在1969年在国外被提出的,自提出后一直受到西方教育学界广泛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著名教学心理学家格拉赛在《教学心理学的进展》一书中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让教学心理学有了飞跃的进步。至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在教学心理方面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奥苏伯尔、加涅等著名学者开始走进课堂,在教学情境中研究教学心理的内涵、现象与规律、效应和特征,教学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2.1.1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
在教学心理不同分支和方向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对教学设计的研究更多关注于教学环境的设置,通过平等、轻松、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感与融入感,让学生在更和谐的环境下完成学习,是西方教学心理研究中较为关注的,国外研究总结表明,更轻松、自信的学习状态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1.2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
国外有效教学的研究从20世纪前期开始,主要从美国开始兴起。通过对教学心理中有效教学的研究,发现这一内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有效教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以提升学生成绩为主。第二,基本都借助心理学、行为科学和实验研究等方式进行,重视科学教学法。第三,前期主要针对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研究,随后发现弊端,开始进行师生双向有效教学的研究。第四,有效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从成绩出发作为依据[2]。
2.1.3 国外个性化教学研究
因材施教即个性化教学,在国外教学心理研究中,高尔顿、桑代克、斯腾等学者都对受教育者个体性差异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进行过微观分析和综合化研究。雷斯曼最早对感觉通道的个体差异问题所导致的学习接受度和学习方法不同问题进行过阐述,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从认知方式上的个体差异问题进行研究,尤其针对教师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组织方式进行了研究。在国外个性化教学研究中,对正规化以教师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社会化以班级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和个人人格为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引导模式都有相关研究[3]。
国内教学心理的研究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我国近年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创新的推进,所以在教学心理的研究上也有很多重要的突破和收获。国内教学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课堂氛围、师生情感沟通、师生彼此相互心理影响等方面。国内教学心理研究也可以从教学设计、有效教学、因材施教几个角度进行研究。
2.2.1 国内教学设计研究
国内教学心理中教学设计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学生学习路径的设计研究方向上,教学设计主要基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方法、学生课堂任务完成状况、拟定教学进度等进行研究。通过对知网相关研究论文的搜集和分析整理,当前国内教学心理方面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有白板交互、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类别的教学设计方法,但是,这些教学设计普遍从教学技术创新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较少从师生心理角度进行教学目标、形式、环境等方面的研究[4]。
2.2.2 国内有效教学研究
在有效教学方面的研究,国内最早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的,基于对西方相关教育著作的翻译阅读和研究,我国在一段时间基于教学心理的有效教学研究后,可以总结出当前我国有效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主要以实现素质教育、解决传统应试教育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理论。第二,较多采用文献和资料搜集等理论研究法,对科学实验研究法的应用并不很多。第三,在研究中更注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探索,对教学中师生心理影响产生的互动及教学效果差异的研究比较少。第四,在教学发展上,更提倡学生以自身成长、个性化发展、多元化发展为方向进行有效教学实施,不提倡竞争为主的一元化教学评价方式。
2.2.3 国内个性化教学研究
国内在个性化教学上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对个性化教学定义、特征、教学不足、教学阶段实施、应用价值和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在教学心理研究的教学个性化探索上,我国主要研究了学生学习的个别化差异,强调允许学习步调和学习风格选择等方面的差异存在,针对个性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学生教学分层、个性化学习目标的设立、学生个性化学习中不同领域知识掌握的差异化评价等方面也有相关研究。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给教学心理研究推进和个性化教学实施又创造了更好的实践环境。
在国内教学心理研究推进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对国内外教学心理研究的分析和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国内教学心理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形式的研究灵活性和创新度不足。当前我国在教学心理研究层面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形式选择时,更多地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角度出发,但是忽略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接受度分析,不能从情感交流、互动沟通角度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而更依赖教学技术上的设计所带来的创新。这容易削弱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感,影响教学环境的接受度和和谐性。
在教学心理的有效教学研究中,我国教学研究仍然更多从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判断和研究,将学业成绩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人为割裂开,在有效教学的推进中过多的强调学习经验、学习工具、科学学习对成绩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学习过程方法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所带来的学习效果提升,较少从情感体验方面进行学生学习心理和个体发展需求的分析。
在教学心理研究中,针对个性化教学方面,我国的个性化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有一定的不足,教师忽视了个性化教学与文化的结合和从心理学视角审视个性化教学实践的问题,没有还原个性化教学的本来面目,缺乏对个性化教学对学生心理和学习情感接受影响的深入分析。
在教学心理研究中,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研究是个性化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但是由于特殊儿童身心发展情况的独特性,需要在教学心理研究方面进行更多精准分类下的个性化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和方法的探索,但是当前我国教学心理研究中,针对特殊儿童教育方面专业性仍不足,存在比较泛泛的特殊儿童教育状态,没有精细化、针对性的教学设计[5]。
教学心理作为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广泛的教育应用前景与实践研究意义。未来我国教育心理的研究方向可以更多的基于师生情感互动和以兴趣为导向、以师生共同成长为基础的教学氛围营造等内容进行研究。教学心理研究除了可以基于师生互动和课堂教学互相影响作用方面进行研究,也可以参照西方研究,更多的从科学实验角度和教育实践应用角度进行研究[6]。关注教学设计的人文互动创新、教学有效性与素质教育目标结合的研究,以及个性化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的研究,都是教学心理未来研究的可行性方向。
综上所述,我国教学心理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有很多需要深入挖掘和完善的方面,重视教学心理的实践应用方式,仍然是我国教育探索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