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立民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色彩是自然环境中最能让人直接感受美、领悟美、理解美的视觉印象,它是通过视觉被人所感知,不同色光通过视觉神经接收并由大脑加工,这一过程中结合了许多生活经验和记忆,从而产生不同的联想,形成了色彩心理效应。色彩心理效应中也包括了听觉、触觉、视觉等感官上的共鸣,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通感。色彩效应在儿童思维和情感认知的塑造阶段有着重要价值,科学证明如果儿童经常生活在灰暗的环境中,会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儿童就会出现反应迟钝和智力低下的表现;如果儿童成长在五彩缤纷的环境中,其观察力、思维力和记忆力都会表现的异常活跃,同时性格也更为开朗、乐观。
在儿童美术色彩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启多元感官的方式对儿童色彩感知力进行全面训练,即:一“听”色彩;二“看”色彩;三“触”色彩;四“画”色彩。每一阶段都在于引导儿童积极调动感官运动,用心去感受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奇异色彩,引导其感知力的发展,激发创作热情,指导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用色彩的语言创作出充分表达自我感受的艺术作品。
“通感”是人在感知事物过程中,调动不同感官的感受,凭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即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而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感是最直接和明确的,这是人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因此,我们会常常感觉到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会有色彩。音乐与色彩在人的感觉上是最容易被感知到和触动到的“通觉”,如不同的曲调、节奏、音色等,都能使人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在听到各种声音时,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色彩,这种现象叫做色听。明亮的色彩我们会联想到高亢的声音,沉闷的色彩我们就会联想到沉重的低音。运用“听”色彩的方式训练儿童对色彩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首先运用风格鲜明的音乐引导儿童进入到音乐画境中展开冥想,营造听觉感官氛围,音乐中加入了真实的自然声效如海涛声、泉水、鸟鸣等,制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觉是儿童发展阶段成熟最为迅速的感知觉能力,他们喜欢悦耳和节奏明快的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老师适时地进行语境的引导,使儿童在调动听觉感受的同时展开画境的想象。音乐作用下儿童的情感情绪得到渲染和激发,也是通感迁移。随着音乐儿童自觉地将自身置于幻想中,想象的翅膀一旦起飞往往超出成年的思域范围。聆听之后,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地谈出感受,要求用不同的颜色词汇来描述自己在音乐中想象的情境。如蔚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沙滩、绿色的森林、金黄色的阳光等等。除了这些常态的写实性描述外,儿童的世界里还有许多奇思妙想的描述,如“听到粉红色的兔子在唱歌”,“蓝色的月亮在河里洗澡”等等。儿童眼里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天生就对色彩有着强烈地热情和敏锐力,出其不意的表达方式常常是异想天开,这就是儿童的色彩世界。儿童还会用不同的色彩来形容听到的某个声音,如“小号的声音是明亮的色彩,像金灿灿的黄色”;“架子鼓的声音像各种五彩缤纷的颜色在闪烁”;“唢呐的声音像鲜艳夺目的红色,热烈、喜庆”等等。通过听觉的刺激,儿童对不同的声音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感悟,品味和表达出音乐中存在着的色彩意味。在听觉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儿童在音乐中倾听色彩的各种形象和情绪的,如兴奋、激动、高兴、愉快等是色彩鲜艳的颜色;悲伤、烦恼等情绪是灰暗色的色彩。通过听觉的联想训练,指导儿童理解色彩、色调的作用,以及不同的色彩、色调的搭配方式和心理情绪。之后,让儿童在轻松愉悦地音乐情境中发挥想象,根据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选择喜欢的颜色用点、线、面把声音情绪表现出来。也可用命题的方式进行创作,如以“音乐的色彩”“多彩的音符”等为题,指导儿童运用彩色的点、线、面、肌理等基础元素随意组合,脱离具体的形象,以色彩语言表现出音乐中的情绪。教师要鼓励儿童大胆想象,使用最能体现音乐感觉的色彩任意涂抹、描画,涂抹是最能体现儿童天性展的游戏方式。“听”的训练是锻炼儿童综合感受力的有效方式,让儿童学会把声音感觉转化成视觉画面,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运用听觉以及听觉带来的大脑运转和心理活动来认知事物,经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与训练,随着儿童身心的不断成熟,知觉认知就会发展的愈来愈完整。
在听觉刺激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强化儿童的视觉感知能力。指导儿童有目的地进行佳作欣赏,从艺术作品中获取色彩灵感,学习色彩表现的方法,对于提高儿童的色觉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给儿童最直接的色彩影响。儿童通过欣赏和了解优秀的
美术作品的颜色运用,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教学中,选择色彩个性鲜明的绘画作品来引导儿童欣赏。赏析名家名作中的色彩,进一步强化视觉感受力,采用视觉渗透方式让儿童感受到不同色彩所营造出的画面美。例如:尤金的《秋歌》用暖色调表现的充实和欢快的情调,体现出原色特有的表现力;梵高的《向日葵》中用金黄色的艺术张力充斥着热烈的激情。“看”色彩是让儿童学习观察、接触和感受高度凝缩的色彩艺术形象,体悟色彩在情感表现上的独特魅力。不仅是训练儿童色彩感知和记忆的过程,还为儿童的情感烙印上色彩的印记。在“看”色彩环节中,除了名家名作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适合儿童审美习惯和表现水平的优秀作品,结合儿童心智特点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学习赏析与自己生活接近的作品,或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引导儿童观察、欣赏作品中的色彩表现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和认识艺术作品的色彩美,在愉悦视觉体验中获取色彩美感,形成健康积极艺术审美判断能力。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儿童感受、讨论,并理解优秀作品中的色彩审美意义及表现方法,学习用语言表达出观后感受。在色彩欣赏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将品画与音乐结合,使儿童视听感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色彩的魅力;将欣赏与文学作品结合,用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直接帮助儿童理解作品中的色彩内涵,使色彩欣赏更具感染力。还可以组织互动活动,让儿童通过讨论、临摹、游戏、表演等方式参与到作品欣赏中,鼓励儿童大胆表达。赏析名画佳作使儿童体会到色彩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力,并让其从中学习和探寻到不同作品中的色彩和谐美。色彩之间的美感源自色彩表现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都在追求着配比之间的和谐,结合色彩对比与调和的知识,引导儿童学习色彩和谐的方法,例如同类色、对比色等色彩搭配方法,让儿童理解色彩的基本组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评价情境,善于引导、鼓励儿童积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尊重儿童特有的个性差异,让他们都能自由的展开想象,表达无拘无束的真情实感。
通过“听”和“看”使儿童从听觉和视觉的美感熏陶中,激发出对色彩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色彩是一种可视的语言,对于听到的,闻到的,还是触到的,这些感觉也可以运用色彩的语言转化成可视的形态,让人通过视觉再次感受到。
装饰色彩这种抽象语言就是从现实中总结,提炼、分解、化合而来的,丰富的色彩都是来自于现实。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色彩关系。在一个可视环境的色彩关系中,每一块色彩都有自己恰当的地位,都与周围一切形成其特定的关系,产生特定的色彩价值。这就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地表达出自然环境里呈现出的微妙的色彩关系。获取色彩的最好方法就是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儿童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去学习如何捕捉色彩。引导儿童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中五彩斑斓的色彩,启发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色彩,感悟色彩。这不仅增加了儿童对色彩认知的感受体验,积累知识经验,同时得到最直观的印象记忆。例如让儿童捡拾秋天树叶,指导儿童仔细观察每一片秋叶的颜色都不相同,有浅黄、中黄、土红、橘红;看一看,摸一摸树皮斑驳的纹理,它们也有不同的颜色如褐色、土黄、灰绿。通过观察、触摸,强化儿童的感官体验,并且通过写生的方式把看到颜色记录下来。在写生过程中,每个儿童都会对景物产生不同的色彩反应,并赋予其不一样的色彩感受,每一笔色彩都记录着儿童对景与情的主观臆想,这是自然的灵性感染了儿童的内心,是视觉化的精神活动。
儿童眼里的世界总是和成年人的世界有着很大的区别,儿童的世界是孩子对现实的理想化。因此,儿童的画面中体现出的色彩大多是灿烂、鲜明的,有着强烈的主观表现成分。教师善于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导儿童进行色彩写生,并不要求写生最终的结果,而是关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即对自然的体验,对生活的感受。鼓励儿童大胆描绘,彰显出童趣十足的色彩感悟能力和表现形式。如让孩子捡秋天的树叶,记录每片叶子的颜色;观察春天的花朵,画出花朵的不同颜色等等。只有开启了儿童发现多彩世界的心灵之门,才能真正让儿童走进五彩的世界,并促使他们产生渴望感受和表现美妙色彩的愿望,乐意用画笔捕捉自然中的多彩世界,以及学习用色彩表现自然美。这样既培养了儿童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儿童写生时那种入景入情的感悟能力,这为进一步深入体味色彩表现力奠定了基础。
在色彩创意练习中,让儿童把写生画稿上的基本色彩元素提取下来,用点、线、面等抽象形态,重新组织成一个只有色彩没有具象形象的画面。通过纯色彩语言准确地把写生时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这样孩子们就会看到了一个完全充满色彩的画面。“听”“看”和“触”的训练,旨在调动儿童多元感官的活动力与感受力,使他们学习如何在生活中敏锐地体验和感知丰富的色彩,激发儿童的联想和想象,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新的充满情感色彩的画面。
在色彩的多元感官训练基础上,进入儿童色彩创意画训练阶段。首先要精心设计出儿童感兴趣的创作命题与创作情境,给予儿童宽松、自由的想象空间。如“好吃的色彩”“高兴的色彩”等等,充分运用色彩表现情绪和感受。在创作中引导儿童启动所用感官经验,认真体会蕴含在色彩之中的韵味,展开丰富的联想,并学习运用几何形、点、线、面等特定的形态和组合关系加以丰富的想象展开色彩表现。这些练习的共同点都是回避任何具象形象,使儿童不被拘束到具体形态中,在创作上有较大的发挥余地,能够完全沉浸在色彩之中,领悟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色彩真正脱离具体形象,单独成为绘画作品的主体,形成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其次,在创意创作中鼓励儿童尝试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如拼贴、涂抹、喷溅等形式。用游戏的方式让色彩创作变得更为有趣,让儿童对色彩形成有了深入细致的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色彩,在愉悦和快乐中创作出独具意味的画面效果。色彩活动要引导儿童摆脱惯用的美术技能,鼓励孩子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幻想,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色彩艺术形象,从中获得色彩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的快乐感。例如年龄小的儿童可以通过撕贴、喷溅、拓印、涂鸦等形式进行填色活动;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蜡笔、吹画、剪纸、泥工、综合材料进行创意画活动;高段孩可以使用画笔、铅笔、水彩以及水墨等方式进行色彩创作活动。让每个儿童在色彩活动中自主选择表达方式,其宗旨在于关注儿童参与色彩表达的活动过程。通过色彩游戏提高儿童自我感知意识的完善,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用开放的教育态度给儿童创设一个自由创作、想像的空间,从中发掘儿童的艺术潜能,使每个孩子在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多元感官体验下的儿童色彩教学训练以尊重儿童天性为前提,对儿童进行色彩审美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全面训练。启动多元感官开展色彩教学,使儿童各种感官的互相作用,既能刺激大脑发育,促进情感的丰富变化,又对开发儿童审美潜能和智力发展有益。同时对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记忆力以及想象力和感知力有着深远影响,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正确教育引导,用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训练儿童调动所有感官,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感受色彩,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艺术热情,创作出能体现自我意识和表达真实情感的作品。儿童美术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能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儿童思维活动和思想情感的特殊语言方式。儿童美术教育要在尊重儿童主体特点的基础上,探索促进儿童心智综合发展的训练方法,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儿童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儿童大胆地表达与表现。这对儿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动脑的能力有着深远的巨大的影响。
生活如此的绚烂多彩,正如歌德所说,“色彩就是生命”。人们赋予本无生命的色彩具有一定的感情和社会追求,并用色彩表现生活、美化生活,这就是色彩艺术的魅力。让儿童的世界充满色彩,让色彩成为儿童情感表达的方式。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探究以儿童为主体,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通过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让儿童接受系统的美术训练,以此提升儿童的审美感受力、表达力、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审美素养,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