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在践行文化自信过程中的定位
——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为例

2019-12-27 05:09◎于
文化产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雷锋纪念馆抚顺市雷锋

◎于 淼

(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辽宁 抚顺 113001)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践行文化自信之路任重而道远。新时代之下的博物馆,应成为一个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应成为连通传统文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应成为先进文化发展的佐证人和践行者。

新时代博物馆人,肩负历史的重任,应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一、文化与文化自信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人文意义概念,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这里引用《现代汉语辞海》中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使我国长期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不可少的精神积淀。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的风雨砥砺,不断融汇、提炼、传承,形成了璀璨夺目、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远有“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古代六艺”“四大发明”;近有“美食文化”“红色文化”“中国功夫”“国学热潮”。“文化”再度成为热门词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传统文化,提出“文化自信”,并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做出深刻阐述,为我国迈向文化强国之路指明了方向。

源于文化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文化强国之路必定不会一帆风顺,会充满荆棘险阻。如何克服万难?这就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需要每一个社会单元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作为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我国践行文化自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二、博物馆职能的发展

对于博物馆,其职能究竟有哪些呢?这就要从博物馆的定义说起。关于博物馆的定义,古往今来版本颇多,现行博物馆定义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2007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2届大会修订的:“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2]

从中可以看出,博物馆的职能主要以收藏、研究、教育为主,三者间相辅相成,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品是博物馆的根基,没有一定数量且有价值的藏品,就不能成为博物馆;只有通过对藏品的深入研究,才能真正揭示其历史文化价值;教育则是博物馆将研究成果展示、传递给观众,从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

我国近代博物馆产生于20世纪初,业界习惯将1905年张謇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作为我国博物馆业的开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博物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博物馆在收藏、研究、教育三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不断加强对典藏展品背后故事的挖掘与研究,进一步丰富博物馆文化内涵。

今天,博物馆收藏职能已经由被动征集为主转变为主动收集与被动征集并重,逐渐重视对文物的收集与保护;研究职能由表及里、与时俱进,重视对藏品的深度挖掘,关注藏品的现实意义;教育职能已经从最初的“请勿动手”到如今的“身临其境”,陈列形式逐步以静态转为动态,倡导游客亲身体验、动手参与。

三、博物馆在文化自信过程中的作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离不开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每一个文化传播者利用符合时代性的优质载体对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文化自身不断地丰富和扩充。氛围营造、拓宽载体、自身挖掘,这是中国文化自信之路的“三大法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博物馆在我国践行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三大法宝”的作用,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助力护航。

(一)增加自身文化厚度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博物馆成为践行文化自信的主阵地。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博物馆自身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才能让游客在馆内更加乐于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更好地融入文物故事中,从而对馆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今时代背景下,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文化视听享受,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游客喜欢看、看得懂,主动听、听得明白,才是博物馆增强吸引力的工作目标。做一名好老师、做一个优秀的宣教者,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通过改变与创新,让民众对博物馆、对博物馆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摆在当今博物馆行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历经四次改扩建,在陈展手段、形式上融入了现代陈列理念,展现了全新创意。馆内吸取了国内外先进文化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经验,与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特有的文化特征相结合,通过声光效果控制、组合场景再现、蜡像等的有机结合、立体渲染,使展示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洋溢着时代气息。在陈列思路上,突破了传统平铺直叙的模式,着重设计、制作了多处亮点,汲取了当前国内名馆陈列之长,这些先进的展示手段和高水平的展现形式,使雷锋精神得到深刻、丰富而生动的再现。在打造馆区文化方面与时俱进,多措并举,不断推陈出新。

一是精心打造雷锋碑苑区。雷锋碑苑是世界上首个以雷锋为主题的碑苑区,位于展馆西侧,东西走向,延长数百米。22块碑石暗合雷锋22年光辉生命历程,由22个省市、地区书法大家题写,兼顾楷、隶、魏碑、行草、小篆等多种书体,依松傍湖。碑苑区主题为“雷锋颂”,内容包括雷锋诗文以及歌颂雷锋的经典诗篇,是雷锋事迹陈列馆的丰富与延伸。游人漫步于园区之中,绿树成荫之下,驻足碑前,读上一篇雷锋诗文,细细品味雷锋精神的内涵[3]。

二是设立雷锋书屋和雷锋主题邮局。通过在全社会广泛征集,雷锋书屋现有雷锋图书种类500余种,合计3500余册,其中包含雷锋经典书籍、雷锋故事、雷锋日记、伟人故事及红色经典故事等。书屋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量可达30万人次。雷锋邮局先后推出雷锋纪念册、纪念封、明信片、书包、水杯、雷锋雕像等70余种雷锋文创产品,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2018年9月28日,正在辽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视察,在雷锋主题邮局的柜台前,亲自询问了金色雷锋雕像的材质和价格,并随后自己掏钱买了一个。一时间,雷锋书屋和雷锋主题邮局再次成为各地游客到馆参观的聚集地,那个金色雷锋雕像更成为了馆内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

三是巧妙增添雷锋元素,使其驻扎于馆区每一个角落。正门前雷锋之路上二22颗红星;两旁22块雷锋日记碑;展馆正门前两侧22个灯柱;序厅上方22颗火红的小五角星,22这个特殊的数字穿插于馆区四处,它寓意雷锋短暂而光辉的22个春秋,象征着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园区内设有“火红的青春”艺术雕塑,寓意着雷锋的青春历程热情似火。展厅二楼尾声,放置了游客可自行领取的“雷锋书签”。书签制作精美,每一个书签都记载了一段经典雷锋故事,一个小小的书签能够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让游客将雷锋精神带回家乡,更好地传播雷锋文化。漫步墓区,常绿树种所占比例近半成,苍松翠柏寓意着雷锋精神经久不衰、四季常青。

对于博物馆来说,文化应该附着于馆内外每一个元素之内,使各元素之间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让游客真正对馆内文化产生兴趣,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听,从随意浏览变为认真的驻足观看,从而使博物馆成为践行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坚实阵地。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多途径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文化,主动搭建通往民众精神世界的桥梁,让博物馆成为践行文化自信过程中的一座桥。

一个行业若是脱离时代,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博物馆也是如此。宣传工作需要灵敏的嗅觉,需要适应时代的变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作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博物馆行业需要打破固有思维,不断学习、摸索、拓宽文化宣传的新途径。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新媒介,打造出一批宣传新载体,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让民众被动认识、主动了解、乐于接受博物馆文化。2004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官方网站正式上线。此后十余载,网站经过多次改版升级,已成为最新的中英文版,下设47个常设专栏,5个滚动专栏,信息内容每日更新,年浏览量近6万人次。近年来,雷锋纪念馆与时俱进,创新载体,不断拓宽宣传新渠道。先后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新浪官方微博、官方今日头条并开通网上展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加强理论研究,探寻藏品故事

探寻藏品背后的故事,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佐证人,博物馆是人们全面、直观了解历史和文化的有效途径。

传统文化中既有值得学习与传承的优秀文化,也有许多与时代不符的内容。同时,部分传统文化往往形成于特定的历史年代,若将其直接融入当今社会文化之中,难免会显得方枘圆凿,让民众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不断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炼与总结,使之成为人们便于理解、易于接受,具有时代特征的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博物馆人的重要使命,也是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研究职能的前进方向。

近年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注重理论研究,深挖藏品背后的故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10年至今,馆内研究人员先后在国家级、省市级书籍、报纸等刊物发表理论文章百余篇,参与出版书籍十余本,挖掘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十余则,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研究职能,进一步丰富展馆文化内涵。同时,馆内研究人员先后申报参与课题研究,对新时期雷锋精神及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发展不断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猜你喜欢
雷锋纪念馆抚顺市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铁岭雷锋纪念馆
辽阳雷锋纪念馆
辽宁省抚顺市转水湖山城分析——兼谈信息技术在山城调查与研究中的应用
盲道保卫者
写给雷锋
他们说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