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以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

2019-12-27 05:09◎刘
文化产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田苗族民族

◎刘 丹

(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党校 湖南 邵阳 422502)

城步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古为楚越相交之城,有“楚南极边”之称。县内现有人口28万,是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苗、汉、侗、瑶、回、满等24个民族。城步苗族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真实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反映了先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体现出苗族在宗教、美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蕴和神韵。保护好这些民族文化,对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

城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苗族文化在历史的沉淀中逐渐形成和传承。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种:苗族歌舞 ;苗族语言;苗族饮食;苗族建筑村寨;苗族文物。

(一)苗族歌舞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城步山歌有多种体裁,但最流行的还属于《酒歌》《贺郎歌》和《嫁女歌》。

《酒歌》是苗族人民男婚女嫁时,男女双方事先都必须聘请的一位至数位歌郎,不论接亲、送亲,都要分别在女家、男家演唱的婚宴歌。《酒歌》是城步苗族风俗歌中比较古老、篇幅最长的一首歌。它包括十个部分,字数有三万多字,由《拦门歌》《十切歌》《苗族根基歌》《结亲路歌》《三代根基歌》《奉亲歌》《过定歌》《谢主家歌》《敬酒歌》和《龙船歌》共十个部分组成。

《嫁女歌》是女儿出嫁的前一个晚上,男方来接亲,寨子里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团团围在堂屋或茶堂里,陪伴将要出嫁的姑娘唱歌,以表达依依不舍的感情。唱歌从入夜一直到天明新娘离家出门为止。

《贺郎歌》则是新郎完婚时贺客在洞房花烛夜唱的,《贺郎歌》分《序歌》《请新贵人歌》《敬酒歌》《祝贺歌》《送合歌》五个部分组成。如今,《贺郎歌》已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苗族语言

城步讲苗语的大部分是五团镇、兰蓉乡、白毛坪乡和丹口镇人,但是苗语一直被认为没有文字记载。

(三)苗族饮食

城步苗族人的饮食生活很丰富,苗乡油茶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饮食习俗,是古代苗族茶文化的遗存与发展。

用油茶招待客人,这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喝油茶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每次要喝四杯,意为敬天地神灵,敬先辈祖宗,求平安康泰,求多财多福。有的苗族主人热情好客,为劝客人多喝几杯油茶,还编了一首打油诗:一杯强盗二杯贼,三杯四杯才是客。2009年,城步“苗乡油茶”饮食习俗已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苗族建筑村寨

清溪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角,清溪村始建于南宋,现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栋,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清溪的古民居建筑和大竹坪村的杨氏官厅及杨家大院多以单门独户四合院为主;建筑结构为穿斗式,部分建筑以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屋面盖小青瓦。门窗大多有雕花图案,各种花鸟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屋内地面以三合泥和方青砖铺设,天井地面以鹅卵石镶嵌,图案设计多以同心圆、柳叶纹图案等。

羊石村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约30公里。该村始建于明清时期,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原为陈姓后裔聚居之地。该村沿巫水河流而建,现有民居110余户。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约有17幢,为完整的砖木结构四合院。羊石村民居群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家每户的山墙上都绘有精美的彩绘,写有寓意深刻的楹联,如“韶光淑气浓,馥郁阳和遍,南山紫气临,昇平天下瑞”等。

除清溪村、羊石村之外,还有铺头、温塘、周家、太平、旺溪、易家田等村落,都保留了大片成规模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徽式建筑”,数量达200多座。充分反映了先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体现出苗族在宗教、美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蕴和神韵。

(五)苗族文物

十万古田遗址,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60公里处的汀坪乡蓬洞村,由上古田、中古田和下古田组成。我们发现中古田东北向有古驿道遗迹,该古驿道自湖南城步县到广西资源县,自西向东贯穿整个中古田。在中古田的南边山坡上发现古墓群,有的墓葬有碑刻,早的为乾隆时期,最晚的为清咸丰二十一年皇清官员墓葬,该墓葬长四米,宽两米,有甬道和墓室之分,花岗石砌筑。

在与梁兆贤的近距离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了印刷业以及市场对于人才技术和创新的迫切需要,以及具备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要通过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印刷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2025在印刷领域的前进。

“惜字炉”位于丹口镇易家田村河堤边,呈六角形,座基用青石板砌筑而成,高1米,整座塔高5.3米,塔身分三层,长宽高依次递减,塔顶为三个宝葫芦状,保存十分完好,六面浮雕栩栩如生。每一层顶部都设计为屋檐四出形状。“惜字炉”的修建和保存至今,体现了苗族先民对文字的敬畏、珍惜和爱护之情,是历代苗民尊重儒家文化的表现。

“惜字炉”第一层精雕的图案有“麒麟镇妖”“犀牛望月”“鹿衔梅花”以及莲花、菊花等6种图案。第二层雕刻了“天官赐福”“三星图”“雷公镇龙”“鲤鱼跃龙门”“哪吒闹海”等图案。第三层雕有银钱、宝葫芦、笏板和法器等图案。其中第一层正面“惜字炉”门洞为焚烧字纸的地方,第三层西侧“银钱”的圆孔为排放废气的地方。

二、保护民族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亟待加强

《文物保护法》是文物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但亟需强化宣传普及力度及辐射面,使之全面深入普及到群众中去。目前,部分地方群众思想认识不高、保护意识淡薄,认为文物保护只是文物部门的事;另外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还存在,依法保护的法制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亟需强化

2017年5月,在丹口镇羊石村发现的明代古村落,由于近70年间先后因火灾损毁了200多座房屋,保存下来120多座;铺头村的村民为了修建新屋,拆除了老屋;蓝玉故里、“宝庆二府”长安营遗址、南门城楼、孔圣庙等名胜古迹虽然采取了保护措施,但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得城步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

(三)缺乏文化传承人

近年来,全县共收集各种山歌10万首、谚语1.2万条;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5000余个;民间音乐200余首、民间戏剧舞蹈50余个。全县制作了《庆鼓堂》《挤油尖》等光盘、录像资料;成功将“油茶习俗”“贺郎歌”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城步吊龙”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2010年起在党校开办苗歌培训,使许多人学会了唱山歌,但真正全面了解会唱山歌的人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培养更加专业的苗族歌手;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是芦笙、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是芦笙舞,可吹芦笙的专业人很少。

目前,非遗传承人都已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或经济困难,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年轻人对这些失去兴趣,缺乏文化传承人;老一辈人讲苗语还比较多,但在年轻人中会讲苗语的人越来越少。

(四)工程建设项目对苗族建筑的影响

近些年,一些工程建设项目对苗族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等工作都不同程度地给苗族古村落的保护带来影响,有的导致古村落消失。如城步白毛坪、下小言、下坪、大井等古苗寨,都随着水电站的修建而湮灭。

(五)遗址调查勘探还有待加强

在十万古田考古中,我们除了发现大量的古墓葬之外,还发现明清青花瓷残片等大量的文物古迹,亟需我们进一步勘探研究。

十万古田呈莲花状。中古田位于莲花中心,其地势较为平坦,北高南低。从中古田往南走,进入下古田区域,下古田主要由侯洞、扫箕塘、白沙坪、青草坪、四方坪、小古田等组成,大多为峡谷地带,地势较低。由中古田往北上,就是上古田。上古田地势较高,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就是一号高地和二号高地。中古田低洼处以沼泽地为主。十万古田在清朝咸丰年间发生过大规模的蝗灾,导致当地居民四处逃生,从此成为荒无人烟的地方。

(六)资金短缺的制约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城步文物保护管理任务极为艰巨,不可移动文物点野外分布广、风险等级高、管理难度大。文物保护和管理主要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文物保护经费只能对濒临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维修。目前城步一大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古建筑自然损毁较为严重,面临亟待维修的情况,如果没有资金投入,文物保护工作很难开展。

三、保护民族文化的路径及措施

新时代新形势下,要积极探索保护民族文化的路径及措施。要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宣传教育;加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保护民族传统村落;对重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一)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宣传教育

要积极推进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宣传教育。一是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县委县政府将《文物保护法》纳入全体公务员学法内容,在党校主体培训班课程中增设《文物保护法》课程,提高领导干部对文物保护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明确地方党政对文物保护的属地管理责任。二是加强对相关单位的宣传。组织专门力量深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附近的生产建设单位及施工人员讲解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保护文物的自觉性,有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破坏文物的现象。三是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城步以“5·18”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为契机,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举办图片展、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宣讲《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广大群众参与保护文物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加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力度

为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城步以“重建儒林书院、再现儒学风采”为目标,重建儒林书院,全面修复孔圣庙、南门城楼、中山堂,整合县城以南片区文物资源,打造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和县城旅游集散地。同时,加强古镇、古村项目申报,目前大寨村古建筑群列入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录;大寨村、桃林村列入全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清溪村、杉坊村列入全国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铺头村古民居群获批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充分利用这一张张珍贵的名片,挖掘现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1]。

(三)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

要保护和培养好苗族建筑文化传承人,努力传承苗族建筑传统技艺。应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让年老体弱的古建传承人享受农村低保或特供人员待遇,让他们安心传承苗族建筑技艺;对建筑学徒要积极鼓励,落实就业政策,给予贴息贷款等经济扶持。

要使苗语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议组建苗族术语规范标准委员会,负责苗语的规范标准工作。要采取挖掘、创造等方式方法,规范苗语语音、新词术语、苗语语法等,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逐步提高苗语的规范标准程度,促进苗语的传承和发展。

油茶是苗族人民最具有特色的饮食,刘仁秀是“油茶制作示范基地——新铺里”的掌门人,也是“城步油茶习俗代表性传承人”。为弘扬和传承苗族饮食文化,应培养出更好的接班人。可以成立一个油茶协会,让爱好打油茶的苗族群众参与到这个协会里来,并定期对这些爱好者进行专业培训,保障打油茶后继有人。

(四)保护民族传统村落

要开展拯救苗族文化行动,对重点文物和年久失修的苗族传统村落进行修缮,如开展“拯救老屋”行动。

对于那些年久失修的苗族传统村落,启动维护工程,请文物建筑专家提出保护修复意见并现场指导,在建筑材料上尽量使用木、石、砖、瓦、石灰、桐油等传统材料,尽量采用榫卯结构等传统技艺,保存老屋的木构架、青瓦、马头墙、雕花门窗和鹅卵石地面等传统要素,确保苗族建筑的文化品质。在不改变建筑原风貌的前提下,设置防潮设施,增添卫生间,重新铺设电线线路,改造住房和客厅,使之满足当今居民的生活需求,使人愿意住,住得舒服。古民居修缮完毕后,可以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美术家、新闻记者等前来采风创作,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推进一批画家村、民宿村、摄影村的建设,带动高效生态农业、传统手工业、休闲旅游业和民宿业的发展,以增加古村落的就业岗位,提高村民收入,从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发展[2]。

在改善乡村居住环境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传统民族文化。政府也可以提供一部分资金来维修这些古老的建筑,如果需要建筑新屋的,可以另为他们提供条件建新屋;老建筑不得拆迁,不破坏全村的整体感,让这部分宝贵遗产成为地方的文化名片。

(五)对重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对十万古田灾难性遗址,要积极进行进一步的考古调查勘探。

据相关史料记载,十万古田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是秦始皇屯兵之所;明清时期,是湖广驿道的重要驿站,后因蝗灾逐渐搬迁以致荒废。据初步调查勘探结果显示,十万古田发现有古驿道、清代墓葬及陶片、建筑基址等遗存,更有类似城址、护城河的遗迹存在。十万古田是不可多得的灾难性遗址典型代表,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勘探及深入地考古发掘。

四、结语

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各族人民发展民族文化的主动性,使大家都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潮流中来。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力和物质基础,可以提升乡村精神文化风貌,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提高乡村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

猜你喜欢
古田苗族民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让『古田军号』在闽西大地永远嘹亮——《古田军号》电影观后感
MINORITY REPORT
从古田到牛田
“八闽巾帼心向党·万村千居唱起来”古田会址展演兴起“大学习”热潮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古田“鱼宴”“有机”有味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