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塑造与科学技术批判
——格奥尔格·凯泽表现主义戏剧思想探析

2019-12-27 03:37盛百卉
文化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百万富翁表现主义煤气

盛百卉

格奥尔格·凯泽一生累积创作了70多部戏剧,成为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史上最多产的作家。同时,他以严肃的社会批判为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获得了国际性声誉。

一、凯泽表现主义戏剧创作历程

1905—1911年是凯泽戏剧创作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创作虽然并不成熟,但可以看到他在各种风格中的努力尝试,其中,有两个剧本具有特别的意义:《犹太寡妇》和《戴绿帽子的国王》,它们已经呈现出表现主义戏剧的诸多特点。

1912—1922年是凯泽戏剧创作的第二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从清晨到午夜》(1912)、《加莱市民》(1913)、“煤气三部曲”(1917—1920)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923年,凯泽进入表现主义戏剧创作的第三阶段。创作了一系列讽刺时政的喜剧:《书贩》(1924)、《做了两次奥利弗》(1926)、《沙皇请人照相》(1927)、《笨蛋》(1928)、《两条领带》(1929)、《银湖,一出三幕的冬天的故事》(1930)和《密西西比》(1930)。虽然不参与具体政治活动,但凯泽一直受到纳粹的严密监视,尤其自《笨蛋》和《密西西比》公演后,纳粹更是强行禁止凯泽戏剧的演出。1933年,纳粹掌权后加大了对凯泽的迫害。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凯泽没有放弃创作。他于1938年流亡瑞士,直到1945年逝世前夕还在创作小说《阿尔德》。

凯泽是一位剧作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毕生以自身的文学创作回应社会问题,试图找到疗治时代痼疾的药方,尽管没有找到答案,但依然闪现出动人的光芒。

二、“新人”的诞生与彷徨

凯泽曾于1918年提出“人的新生”[1]问题,认为在社会被改变之前,必须首先诞生“新人”。与此同时,来自残酷现实的打击,又使他对“新人”能否真正诞生感到困惑。《从清晨到午夜》和《加莱市民》是凯泽表现主义戏剧的首次尝试,他始终在“自我肯定”及“自我否定”的两极中彷徨。

《从清晨到午夜》被公认为凯泽是最成功的以“新人”为主题的戏剧。该剧突破现实主义戏剧的线性结构,采用跳跃的方法叙事,呈现出一种蒙太奇效果。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场景的先后顺序完全是按主人公“出纳员”的心理发展来设定。剧中人物也不再有个性,成了符号化的存在。通过对各色人等的描写,凯泽展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对人的异化。作为“新人”的“出纳员”试图超越平庸生活,摆脱金钱支配,向往更美好的人性。但在戏剧最终,他还是被金钱所击败,而他的自杀似乎也表明了“新人”的现实困境。

《加莱市民》是凯泽另一部以“新人”为主题创作的戏剧。与《从清晨到午夜》相比,这部戏剧情节曲折但结局显然更为乐观,“新人”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后终于诞生。该剧取材于百年战争时期的“义民赴难”事件。这是一场严酷的考验,也是建立在自由意志以及深思熟虑的道德信仰上的自愿牺牲。圣皮埃尔自尽后,他盲眼的父亲宣称:“我今天从黑夜里出来——再也不会重新走进黑夜。我的眼睛已经睁开,就再也不会重新闭上。我的一双瞎眼已经完全健全——我曾经见到的,就永远不会忘记:我已经见到过‘新人’——他就是在今晚诞生的。”[2]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凯泽在这部剧中表达了对“新人”诞生的乐观,但依然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圣皮埃尔和其他六位义士都是贵族,属于当时社会中的精英阶层,他们的意愿与牺牲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感染广大群众,使他们都走向成为“新人”的斗争之路。圣皮埃尔之死是否能够真正带来“人”的转变?这是一直困扰凯泽的问题。

三、科学技术批判及“新人”的毁灭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凯泽敏锐地意识到科学技术的无底线滥用将导致新的奴役、压迫与毁灭。因此,在“煤气三部曲”中,他集中展开了对科学技术异化问题的批判。

“煤气三部曲”由《珊瑚》《煤气一》《煤气二》组成。描写了一个百万富翁家族四代人的故事。“煤气”作为“所有现代机器的推动力”“新工业时代的象征”贯穿始终。

《珊瑚》依然沿袭了以往表现主义戏剧对于人物“符号化”的处理方式,剧中的人物没有具体名字,他们依照职业和社会定位被称为“百万富翁”“儿子”“女儿”“秘书”“医生”“穿灰衣的绅士”等。如果把《珊瑚》看作一个独立的剧本,那么它在思想上延续了凯泽以往的“新人”主题。如果把它看作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我们就会发现,它为凯泽的科学技术批判奠定了基调。

在《煤气一》中,背叛了自己阶级的“儿子”成为新的“百万富翁”,这个“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巨大的困境。在煤气工厂,他建立了一种与工人共同分享产品利润的生产制度,这种生产制度使劳动分工更加明确、细化。但讽刺的是,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个别小部件上的人,本身也变成了部件。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儿子”在一次煤气大爆炸后试图说服失去整体存在感的工人们同他复归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令他意外的是,以“工程师”为代表的工人们宁愿回到工厂。凯泽认为,一方面,当人类跨越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门槛,就再也不能回到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业文明模式;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工人的软弱性决定了他们缺乏改变的勇气和决心。在本剧的结尾部分,虽然凯泽预示了“儿子”的女儿将会生下“新人”,但剧本所渗透出的对资本主义社会未来发展的悲观色调却挥之不去。

《煤气二》的写作背景是一战后的德国。德国十一月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立宪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议会制共和国,但革命没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大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官员和将军留任。他们残酷镇压群众、血腥屠杀工人。许多共产党人惨遭杀害,其中包括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最终,德国无产阶级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方面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凯泽对德国共产党抱有深切同情,十一月革命的失败使他对德国的前途命运更加悲观,他把这种情绪融入了《煤气二》的创作。百万富翁的曾孙在《煤气二》中被称为“百万富翁工人”。他反对战争,希望建立一个人与人亲如兄弟的社会,而上一部中的“工程师”在这里被称为“总工程师”,他变身为科学技术狂人,鼓吹用剧毒“煤气”对敌人实施终极毁灭。二者经过几番较量,最终“总工程师”获得了工人的支持。“百万富翁工人”的人道主义理想遭到重创,绝望中的他打碎了装有毒煤气的容器。与此同时,代表敌人的“黄色人物”开始对工厂进行轰炸,在倒塌的建筑、火光和爆炸声中出现了震撼人心的图景,煤气工厂变成了人间地狱。凯泽在《煤气二》中对科学技术滥用的批判达到高峰,他提醒人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毁灭他者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值得注意的是,凯泽的“新人”理想在这部剧中也彻底破灭。最后毁灭人类的,不是“蓝色人物”和“黄色人物”,也不是“总工程师”,而是“新人”——“百万富翁工人”,这意味着凯泽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新人”走向自我更新,建立更美好社会的可能性。

四、结语

格奥尔格·凯泽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他以戏剧创作批判威廉二世的帝国统治、不彻底的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批判科学技术的异化并探索以“新人”进行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同时,他凭借变形化、抽象化、寓言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传统戏剧进行革新,极大地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其表现力,在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百万富翁表现主义煤气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提质提量的实践
煤气泄漏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9岁百万富翁
9岁百万富翁
煤气为什么有臭味?
怎样成为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