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颖/文
近年来随着国防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成果不断涌现,科研院所的成果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奖励政策的改革,对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成果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产品,国防科技成果则指在国防科研、生产、试验、保障条件建设及管理中所产生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等。
目前,我国军工科研院所申报的科技成果奖主要分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省部级奖、单位内部及社会团体设立的奖项三个大类。其中,除国家奖外,单位内部及社会团体设立的奖项都是科学技术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发明奖以及军队各项奖项。本文主要侧重于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内容。
科技成果鉴定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有关科技成果的管理机构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对国防科技成果进行鉴别和评价。国防科技成果鉴定范围通常为在武器装备及其配套产品科研、生产、试验、保障条件建设及相关工作中取得的科技成果,军民结合的高技术产业的型号及工程技术、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因保密不能公开的科技成果,在国防基础性技术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在为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国防科技工业软科学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鉴定一般分为会议鉴定、函审鉴定和检测鉴定三种形式。具体到科研院所,一般采取会议鉴定形式,由单位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的类型,聘请同行业的专家对科技成果进行鉴别和评价。科技成果鉴定是成果奖励的一个重要条件。
准备成果鉴定申请材料。申请成果鉴定的单位需要按照有关要求向鉴定主持单位提交申请材料具体如下。
1.确定科技成果鉴定的范围;
2.准备成果鉴定材料;
3.计划任务书、合同书、经批准的立项报告及证明已完成任务书、合同内容的证明材料;
4.项目研制技术总结报告;
5.汇报幻灯片(录像片);
6.用户使用报告;
7.知识产权状况报告;
8.国防科技工业报告;
9.测试报告和试验报告;
10.标准化审查报告;
11.自主可控分析报告。
召开成果鉴定会议。组织鉴定单位组织聘请同行业的专家对科技成果进行鉴别和评价。组织鉴定单位应对鉴定委员会委员进行资格审查,鉴定委员会组成应体现不同单位、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地区代表性。
鉴定委员会听取技术总结报告、测试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知识产权状况报告和自主可控情况分析报告等其他必要的报告。鉴定委员会专家质疑并讨论,在综合多数专家意见基础上形成鉴定意见。
完成科技成果登记。军工集团公司按照隶属关系,报送军工集团公司科技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各主管部门对受理的登记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对符合登记条件的项目按照国防科技成果登记号编码规则编制登记号。一般情况下,一项成果对应一个登记号。
科技成果申报材料的整理准备是申报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申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评奖的结果。科技成果申报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材料准备。
准备科技成果申报材料。
1.国防学技术提名书;
2.技术评价证明(鉴定证书);
3.知识产权状况报告;
4.发明专利证书和权利要求书(专利证书、受理通知书和权利要求书);
5.主要完成单位协调一致证明;
6.型号等系统工程的子项目单独报奖证明;
7.主要完成人证明;
8.保密审查证明。
形式审查。军工单位一般通过集团、院、所三级形式审查,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备性进行审查,最终材料上报科工局成果管理办公室。科工局对于材料进行再审查最终提交奖励委员会进行评审。
评审与授予。专业评审委员会根据国防科学技术将提名项目进行初评、并向评审委员会报告初评结果、对国防科学技术奖、初评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评审委员会对各专业评审委员会初评通过的国防科学技术奖励项目进行评审,向奖励委员会报告科学技术奖励评奖结果、对科学奖励项目提名、评审和异议情况进行处理,同时,审定国防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结果、监督国防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提名评审和异议处理工作等。
奖励数量减少,获奖难度增加。一方面严控特等奖和一等奖数量,国防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申报的项目增加,一些单位积极开展项目策划申报重大奖项,导致评奖优中选优,也是个人获奖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优化奖励结构,增设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励。鼓励在国防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中围绕“瓶颈”和“短板”进行技术攻关中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取得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的科研团队。提高发明奖获奖比例。国防科技奖的奖励指标进一步向技术发明领域倾斜,主要是针对2019 年以来团队奖励获奖较少和技术发明项目较少的情况提出的。
申报材料问题较多,报奖材料质量不高。首先,重复专利情况影响报奖。国防奖申报中要求使用过的专利不能再次使用,但是在近几年的奖励申报材料中,发现专利重复的现象,导致被退回取消评奖资格的情况,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专利的重复使用。
其次,申报材料不完整。申报材料不全也是报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国防奖申报材料有明确要求,但是申报总有遗漏的情况,导致申报材料不能通过。主要问题出现在论文或者知识产权的材料不全,协调一致证明或者主要完成人证明等附件材料欠缺等。
再次,完成人排名有争议,管理人员技术贡献不足。国防奖成果申报的排名通常会通过对项目的技术贡献大小来进行排序,但在实际申报奖项过程中会因为排名而出现矛盾纠纷。尤其是管理人员作为完成人时,需要谨慎对待,写明在技术方面的贡献,必要时出具相关的证明文件或者支撑材料。在申报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的现象,一旦发生纠纷,主管奖励部门应该会同项目团队共同确定,完成排序。
最后,获奖情况与预计结果不符。有些项目原本是瞄准大奖申报的,但实际结果却与预期相差甚远。原因除准备不充分、申报材料质量不高、报奖人员积极性不高之外,还包括人员培训不足、对申报材料填写技巧认识不足,以及对奖项的自我评估不足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质量,提高获奖的概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相关工作。主要建议如下。
加强策划和组织,发掘新的项目。在科研项目立项之初,就要发掘科研项目的创新点和关键技术的难点突破点,不能等到项目确立之后。通过这一思路进行科研项目策划,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立项策划,在成果鉴定和报奖申报初期对申报材料以及专家和专业领域进行拆分,尽量避免专业领域和专业分组集中,导致奖励申报难度增加。
加强自主创新,加强发明奖的申报比例。近年来奖励指标向发明奖倾斜,要求项目加强自主创新,尽量挖掘原始创新的项目,提炼创新点,增加发明项目申报,提高中奖率。
加强对报奖人员的培训,提高申报材料的撰写质量。积极参加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学习,了解当年最新的政策,在报奖过程中,对成果鉴定与报奖的执笔人进行培训,帮助申报人员熟悉、并有技巧地使用成果软件及填报申报材料,避免错项、漏项情况的发生,尤其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性。
加强专利的布局,增加授权专利数量。国防技术发明奖要求专利授权。所以要将申报奖项的领域提前进行分类策划,并提前进行专利布局,普通专利的授权周期较短,因此鼓励多写普通专利,也是加速授权的途径之一。
加强与高校等单位合作,提高获奖概率。奖项申报是全生命周期的工作,申报国家奖项、省部级奖项可以选择专业领域互补或者相近的高校及其他单位联合申报,提高中奖概率。
成果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较高的工作,需要在项目成立之初进行即策划包括提炼项目创新点、专利的布局等,注意材料填报技巧和方法,避免报送材料错误和漏项情况发生,提高申报材料质量。同时加强培训,充分发挥成果奖励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成果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并保障成果申报的过程,全周期策划落实成果奖申报,推动军工单位创新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