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恩威 袁帆 孙子航 许诺 方绿汀
【摘 要】本研究尝试探索的问题是:英汉语中的姓名爱称各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本研究采取了定性的归纳分析法,从文献和个人经验中收集姓名爱称实例,并加以归纳,从形式和社会语言学规则两方面进行描写。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对英汉语中的姓名爱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大系统异大于同。而对比反映出的差异深深根植于两个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中。
【关键词】姓名;爱称;对比;社会语言学
一、引言
本研究尝试探索的问题是:英汉语中的姓名爱称各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所谓姓名爱称,便是带有姓名成分的表达出亲昵情感的称呼语,比如像:小赵、老王, Willy。本研究描写的对象是现代汉语和现代美式英语中常用的姓名爱称。其中,汉语部分仅包括,单姓+单名,单姓+双名,两种姓名模式;英语部分仅包括姓+名这一种姓名模式。
姓名爱称能标识出亲密的人际关系,其的使用能给话语事件的双方都带来正向的情绪体验。那么,问题便是,为何亲密的人际关系会与愉悦的情绪相联系?这说明了人类情感和社会性具有怎样的特点?本研究所探索的问题有助于以上问题的回答。中美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反映着这一现实的姓名爱称系统也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比英汉语中姓名爱称系统,有望加深对于姓名爱称,这一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的现象的认识,进而为关于人际关系、情感和社会性的研究打好基础。同时,语言层面的对比研究也能给英汉翻译、对外汉语教育、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研究带来有益启示。
二、汉语姓名爱称
汉語姓名爱称的形式和社会语言规则总结于下表。出于简洁考虑,本文采用A、B、C、D来分别表示姓、单名、双名第一个字和双名第二个字。在日常使用中,双名两个字的单独运用通常是互斥的,即对于某人的姓名爱称通常只会基于其中的一个。同时,基于单名或双名某一个字构造而成的姓名爱称在社会语言学上的规则几乎一致。因此,本文将其三者视为一种情况。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段分别表示该形式是否能运用于亲属关系或是除此之外的社会关系中。若可以的话,仍需区分三种情况,即能被谈话双方使用,只能由一方使用和视具体情况而定。本文分别使用Y、N、D来代指这三种情况。情感强度一共分成四级,其中+是最低等级,++++是最高等级。泛化亲属称谓语简称为泛亲称,亲属称谓语简称为亲称。
三、英语姓名爱称
英语姓名爱称的形式和社会语言学规则总结于下表。该表参考了Leech(1999),Brown(1961),Ervin-Tripp(1972)的相关研究。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英语中的亲密缩写是约定俗成的,而不能由个人随意构造。同时,英语中小词化通常通过添加音同[i]or[?藜:]的后缀来实现。
四、对比分析
总体来看,英汉语姓名爱称异大于同。汉语姓名爱称形式的数量远大于英语姓名爱称。泛化亲属称谓语的运用是汉语姓名爱称中独特的现象,这与两国不同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结构有关。两个系统中对于单名的情感定义也十分不同。单名在汉语中情感强度相当高,但在英语中则已渐渐趋于普通的情感强度。其次,汉语中可以使用姓来构造姓名爱称,而英语中不行。这与两个社会关于个体性的认识不同有关。姓是家族的象征,比起名来说携带着更少的个体性。美国社会比起中国社会更强调个体性。所以,其不能接受使用姓来构造爱称去表达对某一个体的亲昵。同时两个系统也有相同点。英汉语姓名爱称都通过添加音同[i]or[?藜:]的后缀来实现小词化。
五、结语
本研究相对系统地描写了英汉语中姓名爱称的形式和社会语言学规则,并进行了基础的对比分析。但研究所采取的描写过于静态,描写特征的定义也并不是很精确,分析的层次也较为基础。英汉姓名爱称的差异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Biber D, Johansson S, Leech G, et al. 1999.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Longman.
[2] Brown R, Ford M. 1961. Address in American English[J].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2(2): 375.
[3] Ervin-Tripp S M. 1972.Sociolinguistic rules of address[J].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162.
[4]马宏基,常庆丰.1998.称谓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