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2019-12-26 07:35亓常钰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一带一路

【摘 要】“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提出,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各国间加强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是其应有之义。本文旨在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在对“一带一路”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探索的基础上,详细客观地认识相关政策带来的具体影响,同时用当代大学生充满活力的思维,为当地政府的相关建设献言献计。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文化遗产

古丝绸深入大漠,远至边关,“一带一路”战略其沿线的世界文化遗产,高达400多项。对此,笔者总结出“一带一路”与文化遗产有如下关系:

(一)和平合作

西汉的张骞、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都曾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印记。开辟这条道路,依靠的不是铁戟真枪的强硬,而是骆驼背上的柔情。正是这份交流学习的心,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产们才得以踵事增华。

(二)开放包容

古丝绸路上汇聚着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在这条路上相遇。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三)互学互鉴

古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途,更是文化交流的途径。中国的四大发明、桑蚕制丝远播西域,而西方的魔术、乐舞也在中国广为流传。

(四)互利共赢

古丝绸之路见证了沿线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大唐的盛世在这巍然屹立、西亚各国也得以繁荣富强。

二、相关研究课题的进展程度、主要观点及完善

目前,相关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及主要观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保护应该积极发掘“地缘文化”的影响力,建立起一条国际化的,与“一带一路”国家政治、经济、国际化发展线相呼应的文化发展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法律法规差异增大文化遗产保护难度问题的解决方面,应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国际《公约》解决争端,做好国内外法律衔接,为“一带一路”倡仪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提供法律保护。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及规划方面,尚没有一套成熟的、整体性的、长期性的理論体系作为学术支撑。

三、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及地方旅游开发实例

在旅游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文化遗产早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大资源。

旅游业的开发,客观上为文化遗产营造了更好的生存环境: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和完善,创新型保护手段的拓展,资金保障的建立以及群众文化自信的弘扬和传承等;另一方面,不合理不合适的旅游开发也给文化遗产带来了一定破坏:特色内容雷同以及随之而来的质量下降等问题,无疑是加速了文化遗产精神和实体的消亡。

如今的敦煌,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再次成为人们的聚焦点,国际风筝节、冰雪节、敦煌国际理想节……莫高窟的旅游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莫高窟有着数百个洞窑,是世界最珍贵的佛教宝库之一,也是丝绸之路沿途艺术发展的重要体现。但目睹了过度旅游开发对洞窑栈道寿命期限和生态的威胁,应使我们意识到以牺牲文化遗产保护来开发旅游业绝不是长久之计。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利弊

(一)利点

“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使我国意识到保护与开发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特别是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转化为文化资本,为实现产业化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在与沿边国家的的发展方面,寻找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共同合作的新机会成为一致诉求。“一带一路”的机遇下,许多中亚、西亚及东南亚等的学者已经投入到研究敦煌学的进程中,并建立了国际敦煌项目,建立“丝绸之路”国际网站,是的敦煌及丝绸之路其他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艺术品信息与图像可以在互联网上共享。

(二)弊端

“一带一路”沿线的世界遗产多以建筑类和遗址类遗产居多,对处于露天的状态,受人类活动、自然风化腐蚀、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沿线国家多处于社会动乱、战争频繁的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会受到战争及恐怖主义的破坏。并且,“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也极大地促进了沿边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从而会引发环境破化、过度旅游等一系列问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带来了威胁。

五、建言献策

“一带一路”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沿线文化遗产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既不能放弃这条经济的生命链,更不能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以下为笔者结合现有数据与认知的几点建议:

1.“一带一路”沿线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面临着赋存环境退化、战争与恐怖主义破坏、非法盗掘、过度旅游、快速城镇化等严重问题,这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以加强联合应对能力的建设,通力合作,共同保护沿线文化遗产。

2.政府或当地应成立专门的机构,研究分析“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的演化机制,制定科学、合乎实际的保护管理措施;使得“一带一路”在带来充分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小的损伤沿线文化遗产,实现“共赢”。

3.加强世界遗产和考古遗址的利益相关者、地球观测组织与机构和“一带一路”建设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对话;构建“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源和思想库,以提高现有和新兴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世界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制定人才吸引计划,招募和培养具有科学知识的高层人才,对沿线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化管理。

旅游业与遗产保护应处于平行共生关系,在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这条任重道远的道路上,我们不仅在国内要提高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同时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拓宽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而且,在国际上,我们也要借助“一带一路”等政策以及国外相关先进经验,推动我们作为文明古国的优秀遗产走出国门,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促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翠霞.“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02):133-139.

[2]吴秋林.“一带一路”中民族文化保护的前瞻性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6):1-10.

[3]王云霞,张蕊.“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遗产国际区域合作的法律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8(03):90-98.

[4]张亚楠,梁碧容,卢有泉.“一带一路”倡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探析——以东兴京族哈节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2):56-60.

[5]袁航.“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宗教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宗教,2017(05):66-67.

[6]王心源,刘洁,骆磊,李丽.“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观察与认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05):550-558.

作者简介:亓常钰(1998—),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日语专业2017级本科生。

基金项目: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编号:XSKY18148)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盛春。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一带一路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