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虎
【摘要】广河县是国列贫困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地处偏远,家长经商意识强,对孩子教育不够重视,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因素,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态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时效性。
【关键词】民族地区 班级管理 过程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189-02
一、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
1.学生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民族的生存、发展、文化和习俗形成有重大的影响。我校学生85%以上居住在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形成自然的封闭性,使一部分人认识不到学校教育的作用,对教育的要求较弱,极大地影响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
2.民族历史的因素
一定的历史条件,不但影响到政治、经济状况,而且直接关系到文化教育发展。一个民族所受的统治、压迫、歧视和凌辱,不但使之在政治、经济上处于落后状态,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得不到很好发展。
3.民族文化的因素
许多少数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决定着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所以许多学生对于本民族原有的传统思想(回族文化、伊斯兰文化),都认为是神圣的东西。在这些传统思想中,有的是积极健康的,有些却成为影响民族教育的消极因素,那么班主任就要有明辨能力。
二、加强班级管理的过程与策略
1.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融合了各民族文化。本地区的学生深受伊斯兰文化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融入了汉文化教育的影响,这种文化模式提供了他们了解世界和自己的方法,以及相应的道德准则。因此班级管理中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无论伊斯兰教的“尔德节”、还是藏族的“藏历节”,以及其它民族的节日,各民族的同学都要相互包容、理解,并要尊重彼此的习俗、不说禁忌的语言。这些不仅要贯穿在工作和学习中,也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
2.树立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为新时期的年轻一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诱惑力。但在学校里学生接受的是“如何而生”的教育,而没有教给学生“为何而活”深层次的理解,学校对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出现了缺失。同时在校的学生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了,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思想变得复杂起来。又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容易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极端行为。因此,在教育中、必须树立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采用相应的策略,一是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加强民主意识促进全班学生的民主和谐意识。二是每次利用周会时间倡导学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开展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活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3.抓基础、抓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贵在坚持,不断磨练”。一是日常的学习习惯。坚持每日练钢笔字、记外语单词、做一道题,一周写篇作文 。经过坚持不懈地练习,毕业时,钢笔字整齐美观,作文基础大幅度的提高,外語词汇量的储备使学生运用得心应手。还可以极大的帮助克服急躁、粗心等心理障碍。二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坚持做到每日三餐,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三是丰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可以使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相互渗透并交融。在班里设立专门的图书柜、图书角、一日名言,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4.班主任的“榜样”力量是关键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另一方面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了解教师,学生也会时时注意你的言谈举止和爱好,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即要教书育人,也要与学生打成一片,用诚实正直、积极向上的人格去影响他们。2000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所以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班主任用心去“爱”,世上没有不和谐的音符;用情去“爱”,社会就会充满爱。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46-50.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