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其祥
(沭阳县中医院 江苏 宿迁 223600)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因间接暴力所致的关节内骨折,高发于青壮年人群,在全身骨折中的占比约为4%。若不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则会导致患者行走功能障碍,对于骨折不严重的患者,可实施保守疗法;对于合并脱位的患者,则应采取手法复位处理措施。笔者将1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应用切开复位术治疗,在改善预后等方面效果颇优,分析如下。
遴选3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均为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并经CT、X线诊断而确诊,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n=15例)和对照组(n=15例),男性人数分别为9例、8例,女性人数分别6例、7例,年龄分别为(33.91±9.04)岁、(34.28±8.57)岁。两组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P>0.05)。
治疗组行切开复位术:患者经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依据骨折情况实施手术。若患者为外踝骨折,则于腓骨后外侧入路,以解剖钢板复位固定腓骨;若为后踝骨折,先用克氏针临时复位,并将空心拉力螺钉拧入其中;若为内踝骨折,于胫骨远端内侧入路,先以拉力螺钉固定,之后再将腓骨以解剖钢板固定。C臂X线机下观察良好复位后,缝合切口,术毕以石膏固定。对照组实施整复石膏外固定法:患者取侧卧位,将足跟上缘、足背用双手握住后,对后足旋进行拔伸牵引,之后参考骨折类型实施合适的复位方法。若患者为旋前外展型骨折,则实施内收复位;若为旋前或旋后外旋型骨折,实施内翻复位;若为旋后内收型骨折,实施前外展复位。复位后,应用石膏、夹板固定。两组均于手术2个月后将石膏拆除,开始康复锻炼。分析两组效果,应用Baird-Jackson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关节影像检查结果、稳定性、疼痛情况、跑步和行走能力、活动范围、对工作的影响等,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恢复越好;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当患者恢复正常关节功能,骨折正常愈合时为优;当关节跖屈、背伸受限角度小于15°,骨折良好愈合时为良;当关节跖屈、背伸受限角度介于16~30°,骨折轻微畸形愈合时为可;当关节跖屈、背伸受限角度大于30°,骨折明显畸形愈合时为差。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行切开复位术的治疗组总优良率(86.67%)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3.9683,P<0.05),见表1。
表1 效果分析[n(%)]
治疗组的Baird-Jackson评分为(95.01±4.07)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之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分析
踝关节的主要构成为距骨与胫腓骨下端,邻近脚跟,承载躯体全部重量,负荷很大,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出现骨折、脱位等情况[1]。目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方法包括保守疗法、手术治疗等,其中保守疗法易于操作,无需手术,不会引起机体损伤,患者易于接受;但复位和固定的效果欠佳,部分骨折无法于实现解剖复位的维持,治疗后易出现畸形愈合、延迟愈合、骨不连等情况[2]。
本研究分析了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术方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切开复位术可于直视下观察脱位情况并实施手术,利于评估骨折情况和制定适宜的固定方案,可有效清除骨折后关节中的骨碎片、血肿,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发生炎症[3];并且应用拉力螺钉和钢板来进行复位固定可良好实现解剖复位的维持,提供良好生物力学环境来帮助骨折恢复,并发症少[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优良率以及治疗后的Baird-Jackson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故证实切开复位术的效果颇优。
综上,切开复位术可有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可良好恢复踝关节功能,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