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探究文献综述

2019-12-26 23:52吴欣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时代

吴欣悦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 210000)

劳动教育是目前国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一政策里面,重新提出的。重提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在当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校的学生由于人才培养的主旨是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关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劳动教育是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实践途径。

1 国内外对于劳动教育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

国外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某个或者几个特定的教育学家对于劳动教育或者素质教育的定义来进行研究。例如,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一些著作中,如《帕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给教师的建议》等讲述了他对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创造物质财富是劳动的主要内容。劳动与智育相结合,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可以开发智力;同时劳动与美感教育相结合,使身体、道德、美学完美统一。另外他认为劳动包含脑力和体力,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作用[1]。王迈悦[2]在《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和研究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启示》中指出,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关键就是把握劳动教育。古巴宪法规定,教育的基础“是学习与生活、劳动与生产的密切联系”,黄南婷在《古巴劳动教育意义中》认为古巴在教育中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因为劳动教育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扩展了学生个人发展空间,同时还帮助学生培养了优秀的道德品质[3]。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不断推动劳动课作为初中学生的学习课程,从而对学生进行初期的职业启蒙。1993年,德国确定劳动课为必修课程,保证了劳技教育作为职业启蒙教育的形式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7]。早在18世纪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那里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卢梭[4]十分重视培养爱弥儿的“农业劳动”和“木工劳动”等,他认为通过劳动,有助于帮助培养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卢梭指出:“倘若当爱弥儿发现别人将木板钉成箱子时,他就想弄明白树木是如何被砍伐的,当他自己工作的时候,他拿到他所用的任何一样工具时他都要这样说。”在劳动中,可以产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学习欲望,可以帮助驱使个体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劳动教育研究主要围绕劳动教育的基本问题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个核心主题展开。这一时期劳动教育思想主要是借鉴素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立足于本国国情进行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要求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进入二十一世纪至今劳动教育的研究开始围绕,不断提升理论自觉意识,扩展劳动教育的视角和观点,从多角度探究劳动教育[5]。

学者李珂[6]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探析》中指出当前我国面对国内外的重大挑战,我们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环境下,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哲学继承和发展,依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确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体系。其他的一些学者主要也是围绕习近平相关论述做一定研究,但是研究主要在政治宣传领域,对于当前学校如何很好落实没有太多具体的方案。

2 不同学龄层次,劳动教育开展研究情况

李珂[8]认为高校的劳动教育可以从在梦想实现、价值引领、实践育人、以文化人四个维度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支撑;从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方针来看,可以通过道德素养与日常实践结合、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创业就业与价值实现结合、锤炼品格与艰苦锻炼结合等机制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培育劳动情感,提升专业技能,涵养劳动品德。

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中,作者认为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和“通过劳动”的教育的有机统一。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既要看到“通过劳动”的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又要看到“关于劳动”的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正确处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与独立设置的关系。要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明确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专门一部分,以全面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建构了相应的体系、有机融入与独立设置相结合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9]。

孟国忠在《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实现的机理研究》提出:在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必然要求。高校劳动教育应当遵循认知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并最终形成良好劳动品质的内在逻辑,通过加强价值引领、强化实践体验、回归生活世界、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10]。

郭聪聪、张金辉在《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中提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并思考大学生劳动教育出现的问题与根源,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行为四个维度分析大学生劳动缺失的问题,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劳动理论摆正劳动认知、以中华优秀传统劳动精神激发劳动情感、以弘扬劳动模范、劳模精神塑造劳动意志、以创新实践活动引领落实劳动行为[11]。

张桃红在《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途径探究》[12]中阐释了: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个人素质,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开展工学结合,使高职教育发展更加健康。

石运海在《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指出针对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开展不够的现实,应设立劳动教研室、学校与家庭共同配合等方面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13]。

沈有禄[7]在《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天时、地利、人和》中认为职业教育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实践性、实操性为主的,因而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有非常好的条件作为依托。

徐长发在《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中提到建议回归和还原劳动技术教育的学科地位。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突出它的学科性与实践活动性的双重特点,完善其学科体系,以发挥它不可替代的特殊育人功能,这是时代的选择[17]。

赵荣辉[14]在《论劳动教育的实践取向》中认为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以“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挖掘自然界的教育资源;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国家共同体,走向教育共同体”为取向。只有这样,合乎理性、合乎道德的劳动教育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儿童才能通过劳动教育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建构自我未来的良善生活。

马峻峰在《以劳动教育为主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第一底色》认为首先需要完善劳动基地建设,二是突出德育功能,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磨炼品质,第三应该构建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在结构、内容、功能上的校本化、资源化与情境化程度[15]。

陈林、卢德生在《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及保障》认为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塑造爱劳动的观念、让孩子拓展自己的创造的精神,实现个体的价值。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必须关注对于特色化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创设,组织社会公益劳动的实践活动,践行依托家庭生活的家务劳动,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渠道。同时还要采取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小学劳动教育[16]。

3 关于劳动教育在其他领域的影响

徐海娇在《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提到劳动教育是个体积累经验的方式,从作为学习的过程来看,劳动一方面是将亲身体验的转化成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将经验进行升华再造。从作为学习的结果来看,通过劳动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常常终生难忘。同时,劳动教育是个体自我确证的媒介;劳动教育与政治环境历史演进课以看出是相互制衡的。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劳动人民真正实现了翻身做主人,劳动教育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为工农服务。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可以说,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它是最直接能够反映出生产力发展情况的,劳动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18]。

朱雅[19]在《劳动教育中的立德树人》中阐述了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与学生道德教育辅助相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老师应带领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和习惯,完善学生对劳动的认知结构。

顾建军,毕文健在《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认为劳动的概念是多元的。劳动教育过程是一个多功能、多要素、多途径相互整合实施而来的。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全局维度出发,基于当前具体环境与形式,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态,挖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建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结构,依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形成体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实际,适应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劳动教育的真正健康有效的发展[20]。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