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

2019-12-26 23:5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职业

孙 洁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806)

由于我国经济蒸蒸日上,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国家在发布重大决策的同时,都提出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新部署。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建设教学规模和条件,向培养人才发展。逐渐的让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这一教育理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在实际操作上面怎样高效,有水平的提高高职教育问题成为了现阶段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跨界”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其中包含产业、学校教育,老师和学生,以及工作岗位,成为了高职学校和企业融合的有力途径。

1 高职学校和企业文化融合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全面人才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从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优化自己的人格,真正意义上培养了人才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重点,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技术,会管理,有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使得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大部分要在企业进行工作,但是,现阶段高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能力远远大不到企业要求。职业的不同对于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这种缺失不是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就可以获得的,它需要文化来感染,所以,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有效途径。高职学校要在日常教育过程当中融入企业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运用企业文化去规范思想行为,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企业思想,逐渐达到习惯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样一来,学生在毕业之后,才能够快速的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并且为企业的建设添砖加瓦,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社会。

1.2 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实现就业无差距

在高职学校当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社会化,此项教学任务不仅仅依赖于实际教学,和校园文化以及校园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毕业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生存。因此,一些院校为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展了让学生无限接,无距离的就业方针。但是,目前仍然有一部分高校毕业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能够快速的进入状态,所以导致用人企业单位产生种种不满。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反映高职学校的毕业生很难融入企业的氛围当中。其中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学校中说相处的情景和企业工作场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导致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缺乏认同感。所以,要想很好的缩短这一文化差异,就需要高职学院的老师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有目标,有计划的地组织学生去加强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企业的归属感,真正意义上缩短的毕业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使毕业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快速的接受企业文化,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2 校企合作的模式

将高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界办学的共识。我国各高职院校因所处的区域,涉及行业,和发展阶段不同,校企合作方式上也有所差别,但是其根本都是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核心。同时,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是总体来说都是由浅到深的合作层次,逐渐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2.1 浅层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所选择的专业必须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按照行业需求来调整专业的方向,根据所合作的企业需求来具体设置课程标准。企业必须参与到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当中,设置学生实习顶岗和老师实顶岗的岗位,在学校的内部设置“合同班”,此类型合作是为了更好的输出和输入人才,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企业也可以获得新鲜的人力资源红利,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合同班”,执行模式依靠老师,领导,学生进行维持,这种的合作模式缺点是不够稳定,但是较为普及。

2.2 较高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高层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在企业当中建立实习基地,需由企业内部优秀员工进入到指导委员会当中,来为学生进行一个培训。企业要真正的将高校学生看作是自身企业员工,共同的去参与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两者共同的参与到人才的培养当中,在高校当中建立厂房。由高校和企业双方进行合作,共同打造技能,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基地。这种合作方式,主要以优质人才的获取和合作共赢的利益为合作目的,学校在合作中获得的好处是,收获了有技术,有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而企业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优先地获得优秀的人才。因此这种合作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牢固。

2.3 深层校企合作模式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学校必须按照企业的发展,制定计划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例如,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技能课程标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发专业课程,组建实训基地,共同打造师资力量,建立技术工业和研发中心等,共同的攻破技术难题,进行开展全方位的教学和企业相结合。这就需要企业自动自发地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当中,给与学校大力的支持以及资金,共同创建股份制研究中心,学校会因企业的加入带动学生走出校门,向更高的国际化迈进。此种类型的合作,两者合作的重点在于育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创建了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的为人才的发展做出贡献。

3 校企文化融合的内容

3.1 物质和文化的融合

在校企业文化当中,校园物质文化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主要表现在职业这一特征上。第一点,需要建设和企业生产环境以及生产方式是相一致的实践教学环境。其中包括,实践基地,机械设备,环境氛围等方面。在教学方式上,要加入行业的生产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方法,高度重视理论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感受到与社会工作相类似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第二点,为学生塑造现代化的企业职业精神的生活氛围。可以运用校园独特的网站、公众宣传号、广播、课程、辩论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高校和企业合作理念,机制等,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职业素养。

3.2 制度文化的融合

在校企制度文化当中,校园制度是开展校企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担任着校企文化维护者的身份。第一点,在保证校园制度的前提下,融入企业文化元素,按照企业行业以及文化的要求进行布置,让生活环境来感染学生。第二点,在学校管理制度方面,融入企业文化理念。例如,老师企业实践原则、顶岗实训制度等,融合企业的工作方式,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第三点,创建高校企业合作制度。例如,执行以“章程”为理论基础的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高校、行业、企业、社区共同管理机制的作用,实行现代化的学徒制试点。另一方面,还要引导老师参与到企业生产,以及技术研发当中,引导企业人员参与到人才的培养当中,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共享。

3.3 精神层面的融合

校区文化的基础是校园文化。第一点,需要融入现代化企业的文化精髓。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优点,使高校办学理念和现代化的企业精神相结合,保证所制定的校区文化符合当今行业发展需求。第二点,创建现代化的企业精神人才培养理念。需要提高对本行业的调查,同时还要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念,从中选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政治科学价值观点的培养,实现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结合。

4 校企文化融合的实施

4.1 政府层面的支持

校企文化的融合,需要政府进行跟踪落实各项任务,运用政府和市场的支持,引导学校开门办校,由政府提供机遇和舞台,高校和企业进行实施,真正落实校企文化。

4.2 高校层面支持

在高校层面,应把校企精神文化的融合放在首位,在进行合作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更新自身知识文化,努力打造自身特色的文化。另一方面,应在学校内部建设行业技能科目,打造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无缝衔接。在实际教育过程当中,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塑造,例如,提高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多样化的实训,制定弹性学习方案。

4.3 企业层面支持

企业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职学院的办学当中。第一点,应着手与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和高校共同确定教育重点,积极承担在校企合作当中的人才培养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对合作院校进行投资合作,从中不断寻找双方合作的优势,建立一个稳定性强的合作共赢机制,将职业教育转变成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和企业两者效益的双丰收。

4.4 老师层面的支持

在这方面,应提高学生行业岗位变化的适应能力,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开发新型的课程,从而达到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需求零差距。第二点,老师要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技术攻关当中,从中不断累积专业技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5 结束语

校企文化融合,能够很好的起到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高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结合,十分有利于高校的人才专业素养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前提条件。校企文化的融合,应全面贯彻人才为第一位的原则,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建设从精神文化到理念行为融合的专业打造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努力为社会发展培养出高技术,高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职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融合菜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