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烨
(广州商学院,广东广州 511363)
日本媒体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也跟随着认知的转变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日本无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多数政客采取的是排斥的态度。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政策的变化,而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日本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开始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方面进行思考,媒体在报道方面也从模棱两可转向了积极参与的状态。在“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成果以后,日本的商界人士更加倡导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呈现出逐段升高的状态。在李克强总理访日以后,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总量和正面报道明显增加,虽然报道基调没有重大改变,但报道的整体趋势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日本是无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一带一路”建设抱有着观望的态度,甚至有些政客采取排斥的态度。日本将“一带一路”建设认为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对外经济战略。
日本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变化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展开而产生变化的,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问题上,日本跟随着其他的一些国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加入了亚投行,美国的强硬态度发生了转变,随着日本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日本开始推动亚投行的合作。
在2017年上半年开始,日本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模棱两可转向积极参与,日本对“一带一路”融资的开放性、透明性、经济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建立起了自由开放的双赢关系,寻求两国企业和国家多个项目的合作。
日本的新闻传媒信息发达,传媒覆盖率很高,信息高度垄断,大众传媒的体制在形成过程中深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日本的广播、电视、报纸、出版等环节都是以严密的管理体系运行的。日本的媒体信息方向统一,在对中国问题上,有关中国的话题一直也处于日本新闻传媒界的关键部位[1]。日本媒体对中国的和平发展缺乏全面的认知。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快速,中国大国崛起的速度较快,日本作为与中国近邻的国家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在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日本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中往往缺乏了正面的认知,就导致了日本大众视野中中国形象并不是与现实情况相符合[2]。从这三个媒体报道阶段来分析,日本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上的变化是有一定的原因。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推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日本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往往与历史问题联系起来。例如有些日本留学生在报道中阐述了中国人的负面影响,政治领域的新旧政权论,外交领域的牵制警戒论,军事领域的中国“威胁”论等。日本大众媒体对于中国报道,一旦与历史问题联系起来,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对于中国的报道,以历史问题作为框架就导致了中国报道的研究中缺乏准确的模式[3]。
从日本的大众媒体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对中国报道的制度背景的分析,可以发现日本的传播媒体的舆论一旦与历史问题联系起来,日本的新闻传播中对于中国形象就会呈现出两国价值观和体制不同的判断。中国在近年的发展中,社会经济和人文化文明都呈现出更加完善的状态,在日本媒体视野中,中国形象始终呈现出多种价值观,特别是在特殊的事件报道中,报道的真实性受到怀疑。日本传统的价值判断在厌中感情的形成过程中能够主导着日本媒体对于中国的印象。整个舆论界容易呈现多种思维[4]。对于客观的分析,他们并没有强化政界、学界、经济界以及其他的正确言词中对于中国的判断。在对华立场中以政治格局来思考中国问题,中国的形象会与现实不符。
但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深化,此政策达成的经济效果,以及中国国际声望的不断加强,日本政治家、经济界人士意识到“一带一路”政策对日本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日本媒体“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的总量和正面报道明显增加,虽然报道基调没有重大的改变,但是报道的整体趋势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从媒体新闻报道的数量来看,《朝日新闻》这一日本传媒龙头的文章统计数量,提及“一带一路”的文章,2015年共21篇,2016年共29篇,2017年仅上半年就达到了55。由此可见,从2017年开始,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态度开始产生了变化。
中国在新的发展时期实施了“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下,日本经济带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与日本在社会经济领域的交叉合作逐渐增多。在“一带一路”思维理念的强调下,日本媒体对于中国形象开始了重新的构建,媒体报道的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日本媒体近年来呈现出十分关注中国发展的状态,虽然缺少呼吁友好与合作的报道,但是对中国报道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等领域报道的立场有着明显的报道理念的变化。日本的传媒在正面报道过程中能够倾向于中国社会的本质性变化,而媒体报道理念的变化就使得中国形象的构建呈现出新的变化,使日本媒体能够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前提来共同研究在传媒方面与中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中国形象在日本媒体中呈现出真实的状态。
日本高度发达的传媒造就了新闻媒体的王牌栏目。例如《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全国5家大报和新日本新闻这些报道中,对于中国的报道稿件一年最多能够达到1300多篇,从这些数量可以发现各报社报道的立场的调整,使得日本报纸媒体与中国对中国的报道的事件呈现出立场上的变化。“一带一路”的背景使得中国的政府的形象和政治改革以及外交等各方面都获得了积极的评价。在中国风险论的报道中,日本各个报社的中国“威胁”论的身影依然存在,但是在报道的立场上进行了调整,日本媒体对中国形象的构建呈现出阶梯式的变化,不同的时期有着一定的推进,不同的时期也有着报道数量上的变化。在中国报道的总量上看,呈现出从消极到中立再到积极的状态。
在日本媒体对中国形象认知的变化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构建起中国形象的良好宣传模式。重点就在于新闻源的公开信息控制。中国政府在信息公开的程度上,信息公开的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变化,日本媒体在捕捉中国信息上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从而日本媒体对中国形象的报道呈现出更加客观的形态。在“一带一路”发展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呈现出融合发展的局面,媒体是推动社会新闻进步的重要力量,日本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形象在新时期发生的变化,也与中国政府的相关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新闻源的公开信息控制有利于两国媒体进一步实现信息的融合,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在日本与中国发展的进程中,二者之间更要更新理念,清楚政治局面和经济格局,在发展中发挥各自的优点,使得新闻行业能够真正推动两国的进步。
在新经济时代,国家发展离不开战略性的布局,“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主要的目标就是明确在中国大发展的前提下,日本媒体对于中国形象的基本印象。在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的发展融合了多方面的资源,日本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日本媒体事业中的中国形象传播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好的实现快速的发展进步。运用传媒学的眼光来分析日本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形象,需要通过历史学的角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以获得更加明确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