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典 王志辉 于伟东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主旋律音乐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红色文化及民族精神植根于每个国人心中,是一种喜闻乐见音乐形式。将主旋律音乐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功能,能够使大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态学习思政知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主旋律歌曲中蕴含社会正能量,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思政教育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化爱国思想,提升道德文化素养,促进其在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发展,实现高校育人的全面化。因此,通过将主旋律音乐载体化,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意义重大。
没有一个既定的概念可以对主旋律歌曲进行描述,对它的界定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各学者也发表过不同见解,但大致可分为广义的主旋律歌曲与狭义的主旋律歌曲。广义的主旋律歌曲,是指某一社会时代的主流音乐,它是一个社会时代主流价值观念的音乐化表达,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而生的。任何时代、民族和国家,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主流思想,这些主流思想也会相应的以音乐为载体表达出来,在社会上进行流传形成潮流,这就是那个时代主旋律音乐。这种音乐一般是由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或受社会精英人群的引领而产生。本文中的主旋律音乐是指意在推行“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服务”的主旋律歌曲。
狭义的主旋律歌曲即为中国传统的红色歌曲。它特指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地歌曲。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战争需要,鼓舞士气,发动群众,运用歌谣等形式作为宣传工具,曲风大多慷慨激昂,感情饱满。当时的革命领导人十分重视歌曲的宣传作用,许多音乐家、革命家都编写歌曲,运用歌曲的形式宣传革命,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1.主旋律歌曲具有时代性。主旋律歌曲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伴随社会时代进步而产生的歌曲,不同时代的主旋律歌曲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时代属性,主旋律歌曲的传唱能够弘扬时代主流思想,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2.主旋律歌曲具有先进性。主旋律歌曲涵盖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主流思想,蕴含着我国特有的红色精神、民族精神和社会正能量,催人奋进,具有其独特的时代价值。
3.主旋律歌曲具有群众性。主旋律歌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我国当前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极大的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部分学生开始过分注重个人利益,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更是有少数学生在这些变化中迷失自我,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出现价值认识模糊、价值认同失衡的问题。将主旋律歌曲引入高校思政课堂,这一举措可以很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激情、陶冶情操、纯洁心灵的平台,通过传唱主旋律歌曲,宣传其中蕴含的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奋发图强、坚忍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促进高尚的道德、人格的形成,从而对其行为方式进行引导,使其不断奋进,到达重新塑造信仰的目的,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西方文化思想在我国不断渗透传播,许多大学生在接受西方文化同时,逐渐忽略了对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的学习,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出现了滑坡,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主旋律歌曲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诉说着中国民族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因此,将主旋律歌曲引入高校思政课堂,通过对主旋律歌曲的学习和传唱,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中华民族的峥嵘岁月,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弥补传统说教型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奢侈浪费的现象。许多主旋律歌曲中,都在宣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对改变大学生奢侈浪费现状,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有着重要作用。将主旋律歌曲中蕴含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引入思政教学的课堂中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感化、鼓舞当代大学生,鞭策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潜移默化中改变大学生的不良习惯,提高其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益于人民、社会和民族的具有高尚品质与道德情感的人。
通过多种创新形式将主旋律歌曲引入高校思政课堂,不仅能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变革,还能在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将主旋律歌曲以合唱的形式引入课堂,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团体性与和谐性,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同时,主旋律歌曲合唱的过程,也是学生感悟的过程,通过合唱,逐渐了解作品,向其思想深处层层开掘,感悟、领会、发扬其中蕴含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升华情感,净化心灵,振奋精神。在高校内开展主旋律歌曲的创新评比活动,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主旋律歌曲作品。
高校素质教育要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培养的两手抓,主旋律音乐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内将主旋律歌曲引入思政教育中,发挥主旋律歌曲的育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校园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校园环境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是将主旋律歌曲引入高校思政课堂,实现音乐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主旋律音乐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学校应加强音乐学科的建设,聘请专业音乐教师,根据学生对主旋律音乐的偏好设置选修课程,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转旋律歌唱比赛,实现主旋律音乐的育人功能。
将音乐课程与思政课程进行整合能够使学生在主旋律音乐环境下获得全面的提升。结合学校实际,寻找恰当切入点,实现主旋律音乐的育人功能。将主旋律音乐教学引导走向课程整合,努力与各个学科进行有效的连接,探索多种主旋律音乐教学方法,实现主旋律音乐育人的目的。首先要实现主旋律音乐学科自身内容的整合;其次要实现各主旋律音乐学科之间联系的整合;最后要实现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引导音乐课程走向整合,实现每一节的音乐课程都有整合的内容与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各高校也在积极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开设特色音乐课程,还可融入所在地区的风土人情等特点,开设创新性强、教学效果好的音乐课程。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音乐育人的理念以及相关学科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音乐育人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主旋律歌曲是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音乐化表现,既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心灵感动的磁场,学生长期受到主旋律音乐氛围的熏陶,在心理、思维、意识上都会巨大的改变,对其今后的人生之路有着极大的影响。主旋律音乐教育必须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当代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育人策略,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达到全面育人的根本目的,让学生在主旋律歌曲的影响下,陶冶其情操、品格,提升其人文素养,真正发挥主旋律歌曲独特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