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路径探析
——以国际文化元素为视角

2019-12-26 21:13邓杏华
梧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政治思想

邓杏华

(广西科技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在经济和文化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我国高校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和载体,不再只是面对本国学生的教育,还接受国际交换生、留学生、进修生、访学者等国际教育任务。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绝不能忽视国际文化元素的加入和参与。但是,由于历史认知和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把国际文化元素视为洪水猛兽,甚少谈及。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始终围绕培养“全人”的核心问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学全过程,实现全面、全程、全方位育人[1]。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如何正确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脉络和主旋律,充分发挥国际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积极作用,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新课题。

一、国际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资源为载体,以第二课堂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建设[2]。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协调发展的。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办学精神和环境氛围。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有其共性和独特性。在目标上,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目标是统一契合的,是同向的。在内容上,校园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凸显和传承自己的特色和传统,为学校教育提供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更好地服务学校教育。

(二)国际文化元素概念

何谓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国际文化元素?国际文化元素包含文化冲突、生活习俗、教育和学习理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它的主体主要是国际学生和访学者,他们在我国学习的时间长度有明确的要求,选择高校的自由度较大,同时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我国学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因素决定了校园文化中的国际文化元素具有流动性、灵活性、时效性等特点。这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

(三)国际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高校的思想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校园文化中的国际元素越来越复杂,文化冲突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一些不良文化及敌对势力思想也通过各种形式或包装涌入国人的生活和大学校园当中,大学生作为一群正接受教育的群体,思想活跃,也比较容易从各种途径获取形形色色的信息。

由于一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确立以及探索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强等主客观原因,对获取的信息分辨不清,导致出现一些不符合学生身份,背离社会正能量、主潮流的现象。在思想上,某些大学生出现了一些过分迷恋外国文化的趋向,甚至崇洋媚外,否定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渐渐迷失了文化方向和精神支柱,导致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在生活上,一些大学生沉迷游戏、追剧等虚拟世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放任自我,盲目崇拜或者追求西方式生活,讲个性、讲绝对自由、脱离集体生活,总觉得“外国月亮圆”,情趣低俗、追求享乐等等。甚至有些大学生出现所谓“精日”“美分”“哈韩”等丑恶现象。

如何正确对待这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新问题,因势利导,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修养,并对其思想言行和生活方式形成正确而积极的引导,这需要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国际文化元素。

二、国际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严肃紧迫的革命任务。

当今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高地,仍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侵蚀我国大学生思想的前沿阵地。全球大学的思想文化融合交流之迅速,多元文化之间的较量更加激烈,不确定的因素增加,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了我国大学的国际化进程,国际文化元素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国际文化元素融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国际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始终要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旗帜鲜明地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旗,坚定立场,以我为主。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3]

因此,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强调民族文化认同,坚定不移地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主旋律,这是一切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校园文化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其次,国际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党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5大内容体系。只有坚定这一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一种文化自律和文化认同及文化传承,学校及广大师生才能在思想认识上根本摆脱国际交流过程带来的资本主义和“外部势力”的负面影响,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

再次,国际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符合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我国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人”,即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感,具有全球化竞争力的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的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不断创新,加强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不断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要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大学生,引导大学生理性追求经济和特质利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国际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和谐有序、优美健康、积极向上、特色多元的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上,有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行为习惯的规范、集体意识和爱国爱校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知行合一、引导和确立价值观、发展人格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如下作用。

第一,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大学生是祖国未来人才的储备力量,是国富民强的保障。明辨是非,正确对待各种网络信息及外界影响,既不要无限放大欧美发达国家的优点,也不要妄自菲薄。以平常心对待外来事物,不卑不亢。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理念和视野,改变固步自封的思维,积极而正确地对待各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学生在参与或感受校园文化及其建设过程中,通过知识学习,通过与国际友人交流协作,等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学习,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信息能力、洞察能力、危机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整体素养。

四、国际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

坚持国际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原则,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前提和引导作用,正确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国际文化元素的积极意义,是国际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以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总要求来对待,去取舍;其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议遵循教育性、整体性、特色性、人本性、传承性和实用性等原则,具体实现途径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园区环境的装点与室内环境的营造。例如,通过校园里公共场所展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老一辈革命精神宣传,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名言等。这些方式从不同角度警示和教育大学生不忘初心,继承革命精神,实现自我教育。

第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首先,寻求他国的国家和社会价值观的共性,有助于培养我国的集体意识和爱国爱校意识。每个国家和民族通过培养国家责任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来增加自己民族的自豪感。通过不同国家价值观的呈现和对比,突出我国价值取向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培养我国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尤其是区域文化与国际文化元素相互促进。无论如何取舍和运用国际元素,应当注重校园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既不割断文化历史,也不排斥优秀的外来文化。借鉴他国文化的精髓,求同存异,取其精华。

再次,对待这些国际元素,可按照“以我为主,政治挂帅,整体规划,体现个性,渐序而行”的工作思路,总结国际元素的积极内涵和先进理念,挖掘其中与校园文化相辅相向的历史、地域、人文等方面的素材,用社会主义社会和传统民族文化引领国际元素,用国际元素补充校园文化,建设符合校情国情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第三,制度文化建设方面。高校要制定完善的国际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规则,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方针,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思路,同时,从生活和学习角度选择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育人文化内涵,促人上进的元素,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突出那些适合实际情况的,同时又有鲜明特色的元素,结合学生的阶段差异、年龄差异、国别差异、文化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

第四,通过大学生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对校园文化多元化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人的榜样力量是理想信仰的关键要素,它能牵引人们的情感本能,将信仰由抽象变成具体并保持下去。大学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如何,对一般群众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大学生党员干部通过发挥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从同龄人的角度,在精神上感染和号召新时代的大学生,这样可以使大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认同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靠拢和加入我党[5]。因此,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为集体服务的信念,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为校争荣誉。用实际行动影响其他同学,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五,多渠道加强我国与他国的文化交流的方式。如今社会信息技术发达,大学生不仅通过校园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平台等可以更快更及时地了解到他国的风土人情和国情文化知识,而且校园作为实体为这些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现实场所。一来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社交网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交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做到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及时有效地处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二来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等第二课堂形式,比如汉语角、各国节日庆祝活动、中英文演讲比赛、戏剧等各类特色艺术节、国际趣味运动会、开放课程选修、开放性的网络社团等,组织各国学生现场体验和感受对方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国际元素,突出国际元素的异域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师生对国际元素的理解。

总之,在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建设过程,通过“国际元素、中国表达”的途径,将适合国情、校情的国际元素以“拿来主义”的方式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正确认识文化国际元素的优点和缺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好国际化元素,通过“国际元素、中国表达”的方式,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合理取舍,恰当融合,是发挥国际化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具体途径。

同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只要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合理取舍内容,恰当融合中外,充分发挥优势,就能更好更快地取得校园文化的新成果,更有利于校园文化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开放包容,放眼世界的胸襟品质。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