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娟
(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思想道德质量理念,注重对新情况的把握,不断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对提升思想道德的时机进行良好把握。“度”是指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进行把控,处理好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而“效”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1]。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时期,存在着一定的机遇,而其中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蕴含的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复杂化,社会经济格局面临着调整。同时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以及利益结构,也引发了较多的社会问题。人们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心理和情绪失衡问题严重[2]。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 这些社会中的矛盾必然在高校中有所体现,对教师、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困惑。因此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情况的了解,注重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引导,进而使学生的思想认知可以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高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高校要更好地适应经济、文化、科技强国等战略目标,就需要积极的面向世界,融入世界发展进程。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出国门,到国外进行交流、游学,同时教师也开始走进国外的知名院校进行访学。根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3年初,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二百五十万以上,而留学回归人数在100 万左右,同时和国外进行交换的留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加[3]。高校的学术水平不断得到了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同时学生获取的知识内容也变得更广泛,有更多的可选择性,个性发展也呈现鲜明化的特点,思想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受到较大冲击,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变得更复杂。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互联网应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将互联网融入学习、 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根据调查显示,在高校中,大学生的上网率几乎可以达到100%,有90%以上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依靠互联网,而新媒体的运用,如微信、微博、QQ 公众平台也使传统信息传播的单向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不仅可以在网络中获取信息,也可以在网络中传播信息,这种状态的呈现说明了互联网具有舆论传播、 社会动员、发布信息的功能,已经成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手段[4]。互联网的运用使社会结构发生了转变,社会关系也更复杂。网络中不仅包含正确、理性的信息,同时也包含着错误、虚假的信息,这种信息相互叠加的状态对于大学生的价值理念,生活态度、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应对互联网中大量信息带给学生的冲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这一部分内容实施起来也存在较大难度。
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目标不仅是认识世界,也包括改造世界,是改造世界的主体。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人类发展作为基础,而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其建立意识形态,进而促进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家的繁荣、稳定、昌盛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这一时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学生的思想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的鉴别能力、思想意识产生了影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外组织利用大学生对于社会实事问题比较关注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蛊惑、煽动,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高校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不良思想内容侵袭时,可以自觉抵制诱惑,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思想理念。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做到及时,还需要注重对时机的把握。及时性需要高校在教育教学中了解时代发展的需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时机性需要高校注重教育方式的运用,做到因地制宜,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中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高效性的实现需要高校在教育中运用联系的思想,将知识作为载体,思想内容作为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融入教育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学生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思想意识。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进行把握的主要目的是使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的工作内容有清晰、 明确的认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身在教学中的指导,以全局为出发点,运用宏观的思维方式指导自身工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站在国家、社会的角度进行,对于当前所处的国家和社会环境进行客观、辨证的分析,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辨证思维思考,对于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有深刻的认识、理解[5]。单纯从表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琐碎、复杂,对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没有太高的要求,实际上在工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大量的情感态度进行处理。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不同的个性,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则需要以先进、 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为依托,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更好地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适度”是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恰到好处,在十八大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具体描述,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构建,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过分约束,也不能任其自流。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明确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内容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实际讲授思想政治内容时应该以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学习实效性的提升。例如在讲授思想政治内容中的某一个观点时,教师可以将当前社会中发生的关注度较高的实事内容引入进来,然后让学生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自由发表观点、看法,在讨论结束之后,将小组成员的结果进行汇总,然后在班级中为全体学生呈现。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作用的发挥,对学生进行引领,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可以受到自身的积极影响。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受到影响、感染,进而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使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指导。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直观的讲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思想政治内容的实践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共同提升[6]。
规范引导主要是指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主流一致形态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理念、方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同时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将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解决。在大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在生活中产生的质疑、不满。如学校制度、管理方式,职业规划等等,还有一些私人生活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高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对“时、度、效”的把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有一定的紧迫感、自觉性,实现对知识的更新、知识结构的优化,既可以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