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 王珊珊 王 芳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就业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不断扩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将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幼儿园也希望通过提高从教人员学历层次来增强市场竞争力。[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受到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双重打压,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同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在求职就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复杂,有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提前介入、五年一贯制等等,他们理论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强。一些毕业生在校期间不好好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刚进入幼儿园不能适应工作环境,只能做一些保育工作;一些毕业生不喜欢学前教育专业,不热爱幼教职业,自身职业道德不高,出现不同程度的虐童事件,这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声誉,也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声誉和就业率。
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只看重技能的锻炼,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平时不注重自身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善于做整理幼儿园的内务工作;沟通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不善于与幼儿园领导、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沟通;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合作和竞争意识,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就业形势和需求,就业机会少。
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时,不知道自己要为什么努力,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工作,不看重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目标兴趣的培养,在取证方面更是没有积极性;毕业时,他们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单纯追求大城市的公立幼儿园,对县区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幼教机构等不屑一顾,就业面狭窄,一窝蜂挤独木桥。
影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着手探究制约原因。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仅限于专业技能培养,缺乏人文情怀和道德素质提高的公共课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不强,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先进,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
一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仅限于学生毕业时,没有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和创业课程,学生对求职就业的知识知之甚少;没有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也没有专门的网站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更没有专业人员去指导学生制作求职简历,掌握求职技巧;学校的就业渠道狭窄,就业机会仅限于学校的招聘会和当地的人才市场招聘等等。
一些高职院校不注重实习和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与实习实践分离,没有把实习和幼儿园工作渗透到教学之中,没有模拟实习的微格课程;平时校内的学生会和社团活动也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不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实践能力不强。毕业时学生短期内不能适应幼儿园实习,不能充分地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和运行环境,不能有效地进行幼儿园教学。
3.1.1 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素质包括儿童舞蹈创编、钢琴伴奏、手工制作、讲故事、活动设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等。[2]高职院校要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学校应该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来辅助教学,通过加强实训室建设,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通过举办大量的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第二,学校要督促学生取得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等级证书,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给学生求职就业加分。第三,深入研究和分析省级或者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打响学校的声誉。学校举行专业技能考核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开展素质能力展示表演来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第四,根据全国就业形势和社会需要,设置一些热门的课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如“学前教育+体育”、“学前教育+服装”、“学前教育+食品”等,拓宽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渠道。
3.1.2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以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自学和动手能力的通才为目标,淡化专业意识,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实施通才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3]
第一,学校通过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思政课、大学生创业创新等公共课程来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第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高尚人格的塑造。针对当前部分幼儿园教师出现的虐童行为,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高尚人格塑造,培养热爱儿童和儿童教育事业、心理健康、心态阳光的学生。第三,关注学生良好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高职院校通过设置化妆美容、美学鉴赏等选修课,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提升学生自身形象;在入学初,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择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辅导员助理,指导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通过榜样示范作用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每学期的教室和宿舍卫生评比活动来督促学生们注重教室和宿舍卫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将来去幼儿园整理内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2.1 就业指导课程化
第一,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观念。比如,面向毕业生可以设置职业观教育、就业形势分析、面试礼仪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法规,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学校可以聘请幼儿园园长进行模拟面试,还可以请老校友进行经验交流,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通过现身说法,让学生们加强专业学习与端正就业态度。第二,通过开设个人能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提升学生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管理时间与缓解压力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将来就业做准备。第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变学生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合作、挑战意识,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第四,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
3.2.2 全方位指导就业
第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在毕业时期关注的事情,应贯穿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刚入学时,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试,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便于提升学生能力。专业老师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要求,加强各种技能的培养,学校邀请幼儿园园长对学生进行专业要求;辅导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和活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快毕业时,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在学生们实习前做动员和准备工作,告诉学生们实习的注意事项,并不定期下园检查和指导学生的幼儿园实习。第二,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学校应该委派专人分管就业工作,制定完善的学校就业指导体系,积极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奉献的氛围;学校还要派专人负责分析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政策法规,搜集幼儿园的招聘信息,指导毕业班学生撰写推荐信,培训求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角色转化等等。
3.3.1 分层次开展教学实习活动
教学实习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多接触幼儿和幼儿园,既能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利于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顺利而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教学实习活动可以按照不同年级而有所侧重。低年级的短期实习主要是了解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律;毕业班的实习主要是系统学习体验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尝试在真实情景下的课堂讲学,以便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此外,高职院校也会安排微格教室模拟课堂讲学的教学实习活动。
3.3.2 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开展的主题活动,通过参加这类活动,学生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各类活动的开展应围绕专业特色,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社团活动,利用周末时间去幼儿园做义工,以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情况;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自主联系幼儿园或幼教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建设好就业信息平台,大力挖掘就业信息,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多方位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并及时向学生发布,单独或与其他学校联合组织就业洽谈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第一手择业资料。第二,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我们应当加强与历届校友的联系与沟通,丰富就业信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第三,通过校企技能竞赛、专家见面会等校企对接形式,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识,了解企业需求,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通过这种企业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进校就明确学习目标,知道学有所用,不再抵触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渴望得到知识技能,提升个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