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相浩(杭州市拱宸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耐久跑是一项身体负荷较大,锻炼价值较高的有氧代谢项目。通过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加供氧量,促进身体各个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加快,存活的细胞更加健康: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机会;还可以消醒头脑,心情轻松愉快。尤其对发展耐力素质,培养学生拼搏坚韧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从上学年开始,我们通过座谈和问卷等形式对初中学生的耐久跑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对耐久跑存在着恐惧心理,强烈要求在课中取消这一内容;只有12%的学生对耐久跑持支持态度;没有学生表示对耐久跑很感兴趣。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国的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耐久跑要求学生持续较长时间的中速跑,对人的呼吸有较高要求,并需要较强的心血管功能和代谢功能。速度耐力练习又受代酸机能的限制,又由于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未全部成熟,所以对耐久跑的适应力较差。因此,学生在体能不良的状况下,可能会发生呼吸急促、体乏无力、恶心难受等现象,即运动生理学的“极点”现象。由于平时学生运动量不够,对待练习态度较差练习、不努力,身体各方面素质较弱,则在练习中会出现多种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感觉难以承受,增加了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再也不想跑的念头。
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越来越优越,这种家庭所造成的环境,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在初中个别女生身上,俺这种由于环境优越者造成的心理特点,女生同时耐久跑训练的时候,成为了阻碍其成绩提高的重要屏障。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难以体验体育的乐趣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势必产生生理利心理上的恐惧。在耐久跑教学练习中,有些学生由于技术原因或动作的不正确,造成疲劳程度增加,耐久跑后没有及时进行放松,随后几天出现肌肉僵硬、肿胀和疼痛等现象,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增加了学生的恐惧感。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过于单一,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讲解过多,且语言较单调,进行动作示范时,不够规范、准确。同时,过于单一的练习手段会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枯燥、乏味等心理状态,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1)鼓励学生坚持到底,不向困难低头,在理论课及平时的交谈中,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明确锻炼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想上树立起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晶质:使学生勇于在锻炼中磨练自已坚韧不拔的意志,有意去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毅力把老师“让我练”,转变为“我要练”的自觉行动:积极对学生讲解耐久跑的益处,增强学生对耐久跑的认识;(2)宣传优秀顽强的事迹,以典型事迹激励人。对学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王军霞,曲云等从小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3)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的生理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并解决问题,可以从分析耐久跑的好处和耐久跑时会产生的生理现象的分析和介绍,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特别要告诉下学生出现“极点”是正常的现象,当“极点”出现时,会产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四肢乏力等生理现象,但只要注意调整跑速,加强呼气和吸气的深度,保持呼吸的节奏,用顽强的毅力坚持跑下去,这种现象自然会消失,将迎来“第二次呼吸”所带来的轻松、愉快等;(4)充分利用下雨天学校场地紧缺的特点在教室里放映有关耐久跑的影音资料,让学生欣赏优秀运动员的优美跑姿、舒展动作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了解耐久跑的技术动作,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为实践练习提供理论依据。
要使学生达到耐久跑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组织学生围绕着跑道跑儿圈,或到野外长距离跑步。其练习的内容有多种,因此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练习方法,同样达到耐久跑的效果。如针对女生喜欢跳绳的特点,在教学中就结合此内容,进行长距离的跳绳,这样的练习虽然累,但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活动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另外可从女生活泼好动,音乐感受能力强,喜欢健美操等特点出发,结合耐久跑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氧健身操的传授,选用快节奏的音乐,结合耐久跑的途中跑技术,提高内脏器宫的功能。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自己的内部需要,才会自觉参与体育活动,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对耐久跑从恐惧、厌烦中解脱出来,让她们不再感到耐久跑是一项单调枯燥可怕的项目,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1)利用游戏的方式,游戏过程中包含的竞赛性、随机性、偶然性因素会使参加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出乎预料的愉快成分,满足人们情堵、情感上的需求,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如改变枯燥、单纯的绕操场跑为“跑螺丝壳”,由外跑进圆心,然后从圆心跑出,学生在跑中感到新鲜特别是跑到圆心后如何跑出,通过思索,摸索出规律,找到途径,是她们感到成功,看起来范围较小,但实际距离却不少。也可用十字接力、“结网捕鱼”、“追追保保”等游戏方式来进行;(2)创设情境法。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故事情景,事物情景,想象情景,人物形象等为课的内容搭一平台,给人以新奇感,抓住学生心理,踊跃参与尝试,克服学生的“惰性”如在一次课中,利用海绵垫、跨栏架、实心球和操场上的助木等器材,布置越野跑的模拟场地,学生通过跨越“沟渠”钻过“山洞”、“翻山越岭”、绕过障碍等野外体验,从中体验到极大的乐趣;(3)利用友伴团体。友伴团体是班级体中部分学生由于满足心理需而自愿结合在一起的,成员之间或是共同的观点,或是兴趣爱好相投,或是由于性格相似、性格互补,或是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成员之间情投意合,交往频繁,对其同样的行为相互认可并支持。在练习前,让学生寻找平时比较要好的几位同学,结成“友伴团体”,按教师布置的练习要求进行练习。如:可以边跑边聊天,但跑动中间不可以停下来,速度由学生自己控制,完成的距离相对固定,如1000m、1200m、1500m不等,这样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完成,而且又给了她们聊天的机会,练习后学生反应都较好;(4)转移注意力法。单调不变的刺激物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练习的顺利进行。新异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新异刺激则能给学生种新鲜的感觉,从而把注意力转向新内容上。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耐久跑练习时,对学生跑每一圈都提出具体要求:跑第一圈时注意跑动中的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的协调配合 (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跑第二圈时心里默数自己完成的步数第三圈注意适当增大步輻逐渐缩短与前面同学的距离。
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士观学习意识努力程度上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对各种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根据学生的体质和平时运动的频率等各项情况,在练习时距离由短到长(200m、400m、600m或1圈、2圈、3圈),速度由慢到快,使学生逐渐适应耐久跑要求,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先让他们变速跑(直道快弯道慢)或在走跑交替中完成,随着练习的加强逐渐减少走的次数直至跑完全程。区别对特,使学生“吃得饱”,“吃得了”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此外,在考核评价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倍,淡化学生间的评比,帮助学生学会与课程日标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自己,如在一次800m测试中,给予学生较宽的时间限制:只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如5分半,可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减)认真跑完全程,不论快慢全部及格。优秀和良好的情况,根据班里人数的多少,根据排名按名次前10%的给予优秀,前20%给予良好(假如班中有50名学生,前五名优秀,第六到第十五名良好)。如果在测试过程中拼搏表现较好的同学名次排在规定的名次后面的可相应提高一个档次给予评定。若是在测试过程中表现不好(如跑进跑道内,中间走走停停……)给予不及格,并必须重新测试。这样一来,除特殊情况请假的学生外,其他所有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测试,并且部分生病、例假的同学也积极地参与其中,而消极应试的学生少之又少。对于极个别特殊情况的学生(如过度肥序等)可以比其他学生更低的要求,学生们都能欣然接受。
运动后认真放松,能使人从运动到停止运动之间有一个缓冲、整理的过程。舒展的慢动作和正确的气息运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逐渐放松:过速的脉搏逐渐减慢,恢复正常升高的血压逐渐降至正常。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时期,各种心理矛盾冲突较常出现。练习后出现的疲劳,运动中出现的困难、挫折,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消除,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练习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放松(即整理活动),如教师带领下的慢跑放松、瑜珈放松、常规按摩放松等。
体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正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很重要的要求为此,本人以为要从学生在耐久跑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去研究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解决学生对耐久跑恐惧心理的根本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使学生产生兴趣、体验成功欢乐作为研究的中心,提高学生运动兴趣、陶治情操,帮助学生克服疲劳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终身体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