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培养健全人格

2019-12-26 15:47:22梁万胜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川阿坝州马尔康624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体育精神规则

□ 梁万胜(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四川 阿坝州马尔康 624000)

当下,面对社会浮躁,在重智育、轻体育的急功近利影响下的应试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越来越明显。学生缺少对生命的认识和敬畏,没有责任与担当,一遇挫折就离家出走产生轻生念头,没有创造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不清楚;我能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也不明白;不懂得保护自己,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缺少锻炼和沟通交流,身心极不健康;即使做了博士也要上当受骗,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他人共享,即使腰缠万贯也不幸福、快乐。调查发现,近年来在轻生自杀的学生中,没有从事体育专业的,这说明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具有极强的抗挫能力,在他们的眼里没有过不去的坎,这就是意志品质的体现。备受全国关注的马加爵案、上海复旦投毒案给我们的警示,学生没有健全的人格,只注重智育的发展、忽视品德教育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将危害社会,学校教育不成功就要出次品,失败的教育推向社会的是危险品。所以,决定学生一生的不是单一的成绩和片面极端的行为,而是需要健全的人格。要健全的人格只有体育活动的特殊的育人功能去发挥作用。因此,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彰显出来。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是体育的核心素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发扬体育精神、恪守体育道德。让锻炼成为一种习惯。

1、坚持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综合育人作用。体育通过身体锻炼,增强人的体质,在体育活动中,展现良好的体育精神,通过体育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人的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不仅要强身健体,还要塑形,更要懂得合作与拼搏。学校不仅要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然而,我们的学校不是受场地、器材、师资、经费的影响,就是学校领导有诸多困惑,对学校体育存在歧视,体育长期被社会家长边缘化,造成学生对体育的错误认识,体育可有可无。学校体育具有教育、健身、娱乐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享受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在运动中与同伴合作的默契。展现个人运动技能的时候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有信心。体育活动比赛结果不重要,关键是你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否尽了全力,是否与同伴有默契的合作,是否有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正确的面对输赢,寻找差距,总结经验,养成规则意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赢得胜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比赛”。我国篮球选手姚明曾经说过:参与体育比赛必须竭尽全力、必须依靠队友、必须服从裁判、必须尊重对手。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把优良的体育品质展现给我们的青少年学生,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2、培养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是从事体育活动的从业人员在体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高超的个人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固然让观众赏心悦目,更能征服观众和战胜对手的是你对体育的热爱与执着,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技能的形成就是学习的过程,反复练习就是巩固提高的过程,学生就想急功近利、一夜成名,忽视锻炼过程的重要性,当取得一定成绩时,成为公众人物又不能自律,迷失方向。在西班牙举行的自行车赛中,车手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m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令在场观众惊讶的事发生了:他身后的竞争对手纳瓦罗拒绝超越,慢慢的跟在爆胎的埃斯特万身后!赛后,取得冠军的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纳瓦罗的婉拒,理由是:自己不想在快到终点时超越一个爆胎的对手取胜,这样是不道德的,人生比的不是冠亚军,而是胸怀与境界,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不管自己实力如何,输赢都要找裁判的茬,赛场上喝倒彩,把别人失误当成自己的能力加以炫耀,不是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享受运动过程,而是注重简单的结果和输赢,这样的教育导向让学生迷失了方向,“胜不骄败不馁”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上还需要努力,为了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使用违禁品、为了利益裁判可以颠倒黑白;金钱诱惑能让选手私下交易、弄虚作假等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都是要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和严厉的惩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职责所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长期坚持对学生实施体育道德教育,一定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赛风赛纪的转变。

3、弘扬体育精神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过:“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个人修养、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灵魂。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它超出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中国女排精神就很好的诠释了体育精神,始终坚持、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失误后没有指责,只有相互鼓励、包容和补救;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体育健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教育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奥林匹克旗帜上的五环象征五大洲,世界大团结的精神,奥运会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的精神内涵,“更高、更快、更强”强调拼搏与进取的精神。

牙买加运动员奥蒂被称为“永远的伴娘”,参加七届奥运会,未获得金牌,但她坚持不懈,50岁仍然奔跑在她热爱的运动场上,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给她的快乐。里约奥运会女子3000m障碍赛,埃塞俄比亚选手迪洛的鞋被踩掉,她顾不上调整,索性扔掉鞋子,光脚跑;跨过栏杆、踏过水池奔跑继续,始终没有停下,当她跑过终点时,因为疼痛难忍,已分不清是满脸的汗水还是泪水,我们不记得谁是冠军,但一定不会忘记有一位永不放弃的运动员——迪洛,向我们诠释了真正的奥运精神。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坦桑尼亚选手阿赫瓦里在参加男子马拉松比赛中被挤倒踏伤,他拖着伤腿、忍痛坚持跑完全程,当他跑进体育场内,冠军颁奖仪式早已结束,观众重新回到看台为这位 “无冕之王”加油喝彩。“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让我完成比赛。”里约奥运会是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和李宗伟历史上37次林、李大战。赛场上两人拼尽全力,为荣誉而战,谁都不会忘记赛后两人的深情相拥,让无数人感动,赛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强大的对手成就了伟大的自己。每一次竞赛就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竞技体育比赛就有胜负,正确的对待输赢,面对挫折,永不放弃,始终坚持,尽力而为,为塑造健全人格奠定基础。人的一生努力后不一定成功,但一定要成长,而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4、体育规则意识的培养

规则意识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需要。现如今的学生娇生惯养,社会家庭使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我为先的扭曲心态。家庭中严重缺失的家长教育更是学生耳濡目染争相效仿的范本,不守秩序、高声喧哗、唯我独尊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体育游戏规则要学生认可,就必须懂得规则、熟悉规则、应用规则,因为规则的成型体现学生的成就感和参与感。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不需要翻译、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从本质上体现了规则的公平性,既然是规则,就要有约束力,规则的约束力表现在具有惩罚性。判罚犯规、红牌、黄牌、禁赛等都是对不遵守规则的处罚。规则的制定,是让我们共同遵守,共同维护,不要破坏规则,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谁违反了规则就要对其行为负责,并为之付出代价。

生命与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健康,因为只有健康才能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

不忘初心,牢记教育使命,铸就体育魂。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体育精神规则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困境与应对策略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让规则不规则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20:59:57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大庆地区大学生体育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