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环宇 张健稳
(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北唐山 063000)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但是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下,英语教学过程中几乎完全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入,这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意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融入,解决学生“中华文化失语症”,真正发挥其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越强大,那么其所辐射出的精神力量就会越强大,也会促使这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由此可见,坚定文化自信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当要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而坚持文化自信能够使其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当所有的高校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文化自信,那么所产生的力量将会是非常大的,足够撼动并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
高校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重要场所,高校英语教学是培养国际人才的摇篮。为了让中国更好地接轨世界,高校应当要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一方面可以借助英语来洞悉先进国家的科技、文化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掌握更多的中国文化来进行跨文化交际和传播,加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促进我国文化的全面发展。
学生自出生以来,中国文化就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换言之,中国文化在学生的脑海中占据着一个无可替代的地位。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对英语教学进行正迁移,将中国文化的语言习惯正确运用到英语中,可以有效促进英语的学习,以达到语言的共通。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中国文化的学习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并不乐观。一方面表现在中国文化严重缺失,另一方面表现在英语文化的过分重视。
我国高校英语教师深受“哑巴英语”的困扰,很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地只是为了交流而使用英语,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英美文化方面,没有将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进行对比和融合,两种语言处于独立的状态,使得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并不好,同时自身的本土语言文化素养也没有得到提升。
此外,当前高校的英语教材、学习资料、听说材料等多数都是以西方文化为基础而设计的,很多考试形式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法、语调等方面,这种形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忽略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学生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意识,那么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也只能是单相交流,并不能够让西方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会引起其轻视的心理。
根据文化自信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可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是必要的。基于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笔者建议高校英语教师需要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通过适当的方式加强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提升国家以及交际人才的文化实力。
第一,调整教学大纲内容。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加强对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视,反而更多地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因此,需要对现行的英语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将“加强中国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的高度融合”纳入到其中,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土文化传播能力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二,调整教材内容。在教材内容方面进行调整是促进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的教材中,虽然部分版本的教材已经加入了“Reading Across Cultures”跨文化阅读这一内容,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容却非常少,并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需要对当前的教材进行重新编写,融入更多中国本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英语去表达中国文化,做到“中西并举”。如:在阅读材料中增加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关文章;在视听材料部分增加中国文化相关的演讲、辩论等素材;在口语教学内容中增加以传统民俗习惯、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琴棋书画等方面的内容,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对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内容中增加以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中医、宗教哲学、地域文化等方面为基础的翻译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中国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工作。第一,引导学生培养中西文化的对比与融合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英语学习的目的进行正确认识,并引导其将中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和融合,帮助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其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及其英语表达方式,使其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自然地传播中国文化。如:在建筑方面,虽然中西风格差异较大,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际的过程中更多地介绍不同风格中式建筑的特点及优势,融入现代化元素,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建筑的迥异是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进而真正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第二,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课外阅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利用班级的微信群或是QQ群来推荐一些英文版的传统文化作品,即使是在课下时间,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微工具来加强引导,并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甚至是用英文来写一篇读后感。虽然英文版的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地方晦涩难懂,但是只要养成了习惯,那么就自然而然地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构建自身正确的价值观。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融入现代化教学方式,直观地渗透中国文化。第一,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多媒体教学方式基本上已经在高校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公共课的教师都开始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具备较多优点,能够将生硬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声形并茂的动画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图片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高校英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含有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片断。如:我国很多影视片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文版本,如《欢乐颂》的英文版《Ode to Joy》,这部影片虽然比较生活化,但是其中反映出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如:仁、礼、智、信、让、恕、勇等方面。
第二,开展网络第二课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开展第二课堂,利用课下的时间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讲解教材中的内容,然后利用第二课堂来完成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教学,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来及时为学生搜集资料,并上传到共享空间,供学生及时查看。如:教师可以利用喜马拉雅FM、YY语音、腾讯课堂等来展开教学,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开展课外活动以加强中外文化的结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举办演讲比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以“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民俗”、“中国特色饮食”、“中国地域文化”等方面为演讲比赛的主题,让学生自行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以便在以后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自然用英语表达出来,传播给他人。
第二,举办交流活动。在每个高校中都有留学生来进行交换学习,因此,教师需要与交流学院打好招呼,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加强外国留学生与本校学生的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直接接触英语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多用英语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提高中国在其心中的形象。如:一些外国留学生春节的期间是不回家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春节前夕组织学生一起包饺子,并鼓励学生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为外国留学生介绍饺子的意义、过年的习俗和意义等,提高留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总而言之,文化自信对学生、社会甚至是整个国家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其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能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自然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加快中国文化的传播速度,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