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研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当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社会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这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之一,更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动力。在这样的形势下,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已经成为大学生之中的一种流行[1]。但是从实际来看,由于对大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不完善、 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手段单一等等原因,使得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并不理想。因此,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必须要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思想层面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大学生潜在的创新创业能力。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拓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的,高校的思政教育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误区。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更好的创业路径或者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中关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信念、努力奋斗的创业精神、健康的创业心里、良好的职业道德、 正确的创业观念以及创业品质等等方面的内容是很少的,更没有系统的教育内容[2]。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目前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得到高校什么样的帮助,比如创新创业信念的培养、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价值观的树立、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的培养以及创业品质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有半数以上的人选择了需要进行培养。从这就能够看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中是需要融入这些的,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单一、落后的教育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丰富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和落后,主要还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还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结合不同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改变和创新。在相关的调查中,我国约有一成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约有四成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选修课程,而通过实践基地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高等院校仅仅只占总数的25%左右。从这些数据能够看出,一半以上的高等院校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来对创新创业进行宣传,只有一少部分的高等院校是通过实践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就必须要改进教育方法,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创业品质、 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创业精神,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实践平台,以思想指导为基础,让大学生释放出更大的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的教师队伍在创新创业方面还比较薄弱,专业性较低。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辅导教师一部分是该校的辅导员,一部分是公共课的教师,只有极少数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师是从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从这能够看出,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师没有从事过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的教师很少,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从国外的发达国家来看,在英国从事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占到了七成以上,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自己曾经进行过创业[3]。从这些数据来看,国外的教师队伍不仅仅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国的教师并没有这一方面的优势,主要都是高校的辅导员,专业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另外,还有一部分的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思政教育中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甚至一些教师将创新创业指导看作是学校的就业部门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这也导致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并不突出。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要想培养出更多的创业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
各大高校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是需要以思政教育来引导创新创业教育;二是要以创新创业教育来践行思政教育思想,进而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坚持开展创业观、 就业观以及择业观教育。有效就业观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准确的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相关的政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争取的就业观[4]。而择业观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更加远大的职业理想,具体来说,就是将未来的职业不仅仅当作是谋生的手段,还要作为一生奋斗的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创业观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创业奠定基础。其次要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结合,将个性发展融入思政教育中的全面发展之中,借助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在全面发展中进行选择性发展。最后,要将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备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教育主要在于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而创新创业教育则贴近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因此,这就需要思政教育打破长期以来固定的教育模式。首先,要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地发挥出思政教育的理论作用,将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挖掘思政教育更深层次、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激发思政教育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潜在力量,使思政教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基础和前提。二是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课程,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同时,还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引入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案例、调查等等教学方法。其次,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高校要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进一步,使思政教育得到拓宽,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最后,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目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需要充分的利用网络带来的巨大便利,比如微博、微信、QQ 等等交流软件来搭建起交流平台,将思政教育内容中的各种思想发布在交流平台上,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接受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最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的思政教育机制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首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师是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高校思政教师的工作范围在不断扩大,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复杂化。所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要想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就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建设,提升每一个思政教育教师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更新他们的理念,最终推动思政教育的工作的创新和稳定前进。一方面,要加强校园内部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使教师了解关于创新创业的最新知识,了解当前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培养出更多专业水平更高的教师。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校外的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人员来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构建教育协同机制。一是要构建校内外师资队伍的协同机制,高校可以通过招聘和培训从校内外选择出一批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教师组成教师队伍,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5]。二是要构建校内外实践协同机制,使学生能够将在校内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校外的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最后,要创新评价机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思政教育中,突破以往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够获得奖励的限制,创新评价机制,使创新创业方面素质成为评价的标准的之一。
总而言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兴国安邦的战略,而大学生就是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的主要力量。因此,必须要对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尤其是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强化大学生在思想层面上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