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2019-12-26 08:44鄢月温英杰韩彦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

鄢月,温英杰,韩彦朝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锦州 12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促进文化发展,促进国际交流能力建设,不仅要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高校教育应该根植于优秀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让世界感知和认同中华文化,用文化的力量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高校在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使命和意义

高校具备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应该勇于承担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重任和使命,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1.1 实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意义

在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互动中,世界多元思想碰撞无处不在,民族文化在综合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1]。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参与全球事务,真正担当起了大国强国的责任。从文化角度讲,“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有力破除了“西方神话制度”的长期迷信。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全面解读中国文化和中国道路,为人类的发展贡献中国思想和智慧,促进世界繁荣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1.1.2 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赢得国际话语权

目前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西方国家在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引导等方面还是占据着相对主导的地位。国际话语权是指,通过话语交流和传播影响舆论,塑造国家形象和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2]。在历史上,西方国家为侵略中国制造“中华文化停滞论,”而现在一些西方媒体制造“中国威胁和傲慢论”“文明冲突论”等,由于站在相同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上,西方社会的民众很容易倾听、甚至轻信这种错误声音,这就是文化基础的问题。所以,中华文化必须走出去,让西方人认知和认可中华文化,才能更有效地抵消那些恶意的舆论宣传给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由文化失语、文化误读造成的话语权缺失问题。

1.2 高校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使命任务

1.2.1 高校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校师生队伍的学识高度和人文水平,是整个社会群体中最出色的一部分,有能力也必须承载社会文化发展潮流的引领;高校人才对知识、文化的需求渴望度与利用转化度,是其他群体无法达到的高度;高校所特有的学术环境、 向上氛围和对外交流平台多样化特点,都决定了高校注定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引领者、科技进步的推动者。

1.2.2 高校独有的优势可以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高校较于其他的社会组织机构,具备更优的人才储备、更深的学术根基、更广的国际交流,这些优势是实现中华文化走向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要素。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尤其是近年来受到全球文化的不断冲击,各种观念和思潮涌入进来[3]。文化是有进有出的,当外来文化涌入时,也正是我们文化输出的最好机会。高校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学者互访是其他组织不具备的对外交流的平台。二是学术交流活动是高校经常性发生的对外交流的渠道。三是高校学习是大多国内学生出国留学前必备的学习阶段。四是高校内的他国留学生是国内外国人群体中的优秀者,这些平台和渠道都可以很好地利用。

2 高校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

高校目前还没有主动承担起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任,有些高校还认为文化传播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专业文化机构负责推进的事情。在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影响下,实用主义价值观一直占主导地位。在大学生群体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片面追随科技文化、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无用的思想。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思想,造成了大学生文化素养薄弱的现状。

微型量热仪(MCC)是在规定温度下,以O2消耗量来测定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其优点是消耗材料少,测试稳定。它可以有效地预测材料在真实火灾中的燃烧情况。MCC测试的数据主要包括热释放峰值(PHRR)、总热释放(THR)和最大热释放温度(Tc)[21-23]。这些数据可以为材料燃烧性能提供量化的指标,PA6/PAPP复合材料的热释放见图6,热释放数据总结于表5。一般来说HRR越低,表明材料越不容易燃烧,对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危害就越小[23-26]。

2.2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还显薄弱

在市场竞争的体制下,人力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增加,学习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顺利就业的问题已成为高校和学生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地跟随就业这个指挥棒来进行调整、改变。因此,高校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专注自然科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轻视人文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的趋向。

3 高校如何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发挥作用

3.1 走出去的中华文化其内涵应包括传统文化和制度文化

3.1.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

中华文化是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传承与发展的成果,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与智慧的缩影。基于中国历史宏观视角下,中华文化一直与世界文化交相辉映、互融互通。在古代,中华文化走出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发式的过程;如今,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积极推动与实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基础,也是最具魅力的部分。

3.1.2 制度文化的传播可以打破意识形态的壁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它融入了党领导广大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制度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代表当代中国光辉的名片。制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成果,是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充分展示的部分。

3.2 高校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建立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

3.2.1 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历史性突出贡献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和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我们必须树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日耳曼法作为西方现代文明起源之一,其来源是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通过迁徙传播到欧洲的。历史上中国在上周时期就与欧洲民族有着深度的思想融汇,欧洲资本主义人权思想也都是受儒家文化影响下才得以开启。人类社会能够有今天的文明成果,完全是中西文化碰撞后相互融合的产物,作为东方文化代表的中华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十分重要。

3.2.2 努力将中华文化塑造成为世界文化引领力量

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受一个国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制度的制约,而决定这些因素的是一个国家内在的民族文化,它是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说无论理论自信、道路制度自信都是以文化自信为基础。从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长期遭受苦难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已经强大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新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前进动力,这归咎于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中蕴含着宽仁、友睦、奋斗、发展等要素,并一以贯之地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要素,以广大人民为中心来解决发展问题和确定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导向。

3.3 加强自身建设是高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坚实基础

3.3.1 教学活动需要有针对性设置

高校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生产的最后一个系统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学习、理解这些优秀的文化,这不但可以避免人生之路发生方向偏离,而且可以有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升高校中华文化的教育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改革课堂教学。课程中涉及的中华文化教育要有较强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学后有收获、有提高。同时,大范围设置必修课,达到普及效果;小范围设置选修课,达到专、精效果。二是提高教师文化素养。高校教师应该提高文化素养,在课堂授课和思想交流中,要尽可能多地“白日依山尽”,而不能仅仅是“柴米酱醋茶”。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方面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精神和基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播,争做中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使者。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学术研讨、辅助教育等方方面面,需要针对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行更多的有针对性的设置。

3.3.2 校园文化需要有针对性的构建

校园文化活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穿透力,通过表面化非正式方实现了传统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设置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方向设计和学生吸收两方面因素,既提升中华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吸引力、 感召力和凝聚力,又能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知与传递水平。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开展了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甘肃农业大学举办了“扬传统文化之正气 显农大育人之风骨”首届中华传统文化节,以传统武术、传统节日、传统书画的表演与展示,点燃了青年学生以中华文化为骄傲的热情;景德镇陶瓷大学以自身办学特点为依托,举办了“古韵瓷风 回眸千年”文化活动,“翰墨轩”“瓷宝斋”等学生社团的作品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无穷魅力;这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进一步普及,必将成为高校全方位奠定中华文化校园基础、 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益尝试。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是中国根据国家的发展利益,适应全球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提出的综合性的国家战略。高校作为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必须勇挑重担,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谁远谁近?
让文物漂洋过海去说话——记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陈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