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视野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

2019-12-26 08:44李春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精准

李春月

(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事实上,更早之前习总书记考察湖南省十八洞村时就明确提到,“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精准扶贫要将三件事做实,其中就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我国要在第一个一百年到来之际实现全面脱贫,完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精准资助工作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高等院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然要求,是促进实现教育公平、让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享的体现,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引领下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好资助育人功效是新时期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状况

1.1 高校学生资助的工作理念陈旧

目前,很多高校资助工作侧重于物质上的救济,以解决学生的学费困难和生活困难为中心,资助的形式也主要为“奖贷助、勤补免”,手段相对单一。学生资助要求高校做到精准资助,精准的资助不仅是“助人”,更是“铸人”,为每个人实现梦想搭建桥梁。在资助工作中,高校部分资助的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受资助者一边接受资助,一边奢侈消费,甚至认为助学金不拿白不拿,这就要求资助工作必须关注精神引领,引导学生勇做奋斗者,而不是等着享受国家的帮扶。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开始将资助育人的理念运用到资助工作当中,扶贫与扶志、扶智的结合也受到了广泛重视,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生的发展性需求长期被忽略,不利于其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1.2 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精准识别难度大

要做好资助工作、 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必须首先能够科学精准地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前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资助学生的名单通常是高校根据新生入学时提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调查表》 和贫困生证明材料以及班级民主评议的方式来认定。但是,这些材料所能反馈的信息却非常有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 各自的个性化需求很难知晓,不利于困难学生在合适的额度或者相应的方面获得资助。同时,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学生家庭的突发状况、生源地分布,地域收入差距等相关因素,加大了高校精准认定困难学生的难度。

1.3 资助工作满足层次较低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当人的最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要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大学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经济水平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消费观、价值观等很多观念存在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学业方面的困惑。对于学生的资助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物质困难,也需要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关注,同时注重帮助其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水平,助力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帮扶,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最终凭借知识真正实现脱贫。

2 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措施

2.1 调整工作理念

学生资助工作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些享受着国家助学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却出现奢侈消费、经常逃课、不求上进的情况,在同学中间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如何面对和处理这样的情况呢?将物质帮扶和精神层面紧密结合就变得相当有必要。首先要调整资助理念,扶贫不仅仅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更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决定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就是他的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中国进入新时代,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更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大学阶段也正是青年学生追求个性发展以及全面提升的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对他们的个人发展需要有所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众多,每个人的贫困等级和发展需求不同,资助工作人员要了解其个性化的需求,准确合理地资助学生的物质需求及其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其次,资助工作还需要高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资助氛围,高等院校育人的功能要贯穿在资助工作中,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融入感恩、 励志、 诚信等相关的主题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自立自强、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通过组织开展实践性的感恩教育,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服务,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新生入学阶段,开展励志教育巡回演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意志;而在资助过程中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年轻一代的诚信意识。资助工作涉及助学贷款,毕业学生诚信还贷,需要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让学生自觉意识到违反诚信是可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外,全面提升个人素养并顺利地升学或者就业,这样还将有利于帮助家庭乃至家乡精准持续脱贫。

2.2 完善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措施

要想做好精准资助,必须先完成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这是资助育人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基础,而科学准确地认定家庭经济情况则需要一套兼具完备具体以及明晰确定等特征的认定措施体系。第一,精准找到经济困难学生。在新生刚入学时即利用以学生学籍为基础的资助管理系统,结合扶贫、民政、残联等生源地相关部门的数据库,初步判定经济困难学生的范围。第二,困难学生合理分档。通过充分利用校园大数据,将学生日常消费情况作为家庭经济状况的一个参考依据,同时按照班委成员和男女生比例以及所属宿舍情况等标准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班级评议小组,再经由老师针对性的谈话,综合多方面信息深入了解每位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将贫困库中的困难学生精准分档,让每一位困难学生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资助。第三,准确把握经济困难学生所需要的资助。精准资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需要针对性地资助学生的发展性需求,缩小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在职业技能上的欠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真正的技能,有利于帮助学生及其家庭永久脱贫,防止出现返贫的情况。

2.3 实现困难学生的全方位帮扶

学生资助工作要从外到内全方位帮扶,助力贫困家庭学生成长成才。资助工作不仅仅是做好经济上的帮扶,更需要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帮扶。大学生一般都是来自天南海北,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的消费观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和矛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发现自身发展短板等。因此,资助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即心理中心、辅导员老师、专业教师等都需要参与到资助工作。全方位帮扶可以从以下层面展开:学校层面,学校心理中心每年开展心理普查,针对性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发展面临的短板,如语言沟通能力、英语听力、专业课等需要辅导和提升能力,也可由高校扶持建立相关的社团,配置专业的指导老师,有条件的情况下,定期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层面,辅导员是大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是最亲密的人,辅导员给学生的感受关怀对学生影响至深,所以高校需要有计划地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和专业化水平;学生层面,学校资助部门的资助工作可以将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相结合,为学生搭建有偿资助平台,让学生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针对一些学生希望利用自身所学进行创业的情况,高校可为他们提供在校大学生众创空间包括办公条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目标有计划地创业。高校全方位帮扶将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国家和新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正是国家资助育人的根本目的。

3 结语

随着脱贫攻坚冲刺期的到来,高校的资助理念在不断地更新,资助覆盖面越来越广,不仅仅是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帮扶,更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物质和精神双帮扶,满足层次日益提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辅导、心理激励、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资助工作也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创新资助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资助育人效果,把青年学生教育好,扶贫困学子的志气,扶贫困家庭的希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精准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选择困难症
精准扶贫二首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