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者工作管理创新思考

2019-12-26 08:38谢桂红刘婉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服务

谢桂红,刘婉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

当前高校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在社区建设、法制宣传、文化培养、扶贫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所取得的效果尤为突出;除此之外,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志愿服务事业仍旧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各项管理工作的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了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在明确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原则基础上,进行创新管理,使志愿事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就成为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文首先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简要介绍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原则。接着对当前志愿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高校志愿者工作管理的几点创新思考。

1 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及长效机制的建立原则

1.1 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具有慈善互助、友善服务[1]的元素。20世纪初期内地一些青年、中年妇女、老人在传教士、教会人士的影响下开始参与志愿服务。这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萌芽。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开始起步并繁荣发展起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既不断从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宝贵经验,也不断根据国家客观情况创造新模式、新特色。从区域发展角度看,基本遵循了从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扩展的发展轨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大致经历了“民间探索、团青推动、多元发展、党政统筹、社会协同”这五个发展阶段,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

1.2 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高校志愿服长效机制的建立原则包含了以下2点:(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2)坚持长效发展原则[2]。对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而言,以人为本是其本质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将人的基本发展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而不是从政治需求出发,使受益方、奉献方以及其它各方面都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3]。在此过程中,志愿者能够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同时也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及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强调爱国主义,积极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从而加强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思想认识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其积极性。另一方面,相关管理者要力求推动志愿服务管理的制度化和日常化。在一定的组织制度基础上,加大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

2 当前志愿者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人们对于志愿者工作的定位多数停留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上,过多强调社会责任,在社会进一步发展之下便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志愿服务缺乏专业性、工作水平低下以及志愿者人数缺乏等。综合来说,当下志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2.1 组织管理不够有效

当前尽管志愿者资源丰富,但由于组织管理不够有效、专业,整体队伍变得非常不稳定[4]。其次,很多高校对志愿服务没有相应的奖惩制度,极大影响了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志愿者队伍发展受限。更有部分院校认为志愿服务是一种奉献性的活动,社会是受益方,志愿者是无私奉献方。表面工作做得好,却没有真正去了解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只有给予志愿者充分的尊重,确保奉献的一方也是受益的一方,才能够进一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通常资金短缺也是限制公益活动长效发展的因素之一。当前很多高校的志愿组织认为,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要尽可能地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上节省开支,但却没有考虑到这会影响到志愿活动的成效。

2.2 客观环境不够成熟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志愿者工作起步较晚,同时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公众对于这种社会性的公益活动多少有些抵触,这就使得志愿工作并不能深入到群众之中去[5]。当前国家有关部门也并未正式出台与志愿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企业领域也对志愿者的价值缺少一定的认同。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人事往往会更青睐于党员和学生干部,他们被认为是有能力的一族。反观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队伍的人员却得不到重视。

2.3 志愿者综合素养不够强

通过对一些志愿者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做一名志愿者的初衷”的答案竟都是“学分要求”“志愿者工作比较有趣”和“认识更多的朋友”等。从根本上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时的动机都还不够明确,志愿者综合素质还有提升的余地。根据当前的高校实际情况,管理者应该增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选拔一些思想素质较高、热心积极的学生,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不断的培养中提升志愿者的整体素质。

3 高校志愿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创新思考

在社会变革之下,从客观上分析当前的高校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和完善管理工作[6]。笔者觉得,在新时期要想加强其工作力度,就要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一些志愿者管理经验,以形成适合我们国家实际情况的创新管理理念、形式、机制等,才能推动志愿工作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去发展。

3.1 创新管理理念

首先,应该重视志愿工作的育人作用。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最重要的基地,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公德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志愿者工作,所以这就要求进一步明确该工作的定位,积极发挥育人的基本作用,以此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将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引导其主动参与到社会责任的承担过程中。

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志愿工作的服务理念。当前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众多,各区域的志愿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事实上很多人员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志愿者精神”,他们的志愿工作只停留在形式上,服务社会的意识较为淡薄。所以,在高校志愿者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精神的培养,要正确理解志愿精神的本质,明确参与志愿工作的目的及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在志愿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最后,要对该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认同。高校的志愿组织一定要确认参与志愿工作的学生身份,建立起一定的奖励制度、证书的发放等,让所有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得到充分的尊重及肯定。

3.2 创新内容形式

首先,要创新其工作内容。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要将具体的社会需求作为导向,将创新性的内容作为载体,使其教育服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拓展服务内容。比如,可以开发一些实验性的项目,给志愿者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改善社会环境卫生状况等,以促进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要创新其工作方式。具体的工作方式往往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行调整。对高校志愿组织来说,应该要以具体人员的爱好、专业等为基础展开工作,进一步强化其服务的技巧和服务的能力,给各领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最后,要创新其工作项目。通常志愿工作所涉及的领域都较为宽阔,如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抢险救灾、社区建设、扶贫开发等[7]。那么,高校就应该依照自身的资源优势创新服务项目,打造出高校的志愿活动品牌。例如,在寒暑假到山区支教,或是到社区进行慰问演出等。

3.3 创新管理机制

制度化和常态化是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建立起来完善的支持机制。对于高校来说应该要将志愿者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并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以此来确保志愿者的基本权益,最终给其提供和谐的服务环境。如可以开设专题选修课程,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或者是加强校内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交流经验。

其次,要完善志愿者的招募机制和培训机制。高校应该要确保志愿者队伍素质的质量,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实施不同形式的培训工作;将理论及实践充分结合,将时代发展要求与志愿者精神相互结合,将专业和技能相互结合。

最后,要健全应急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应急机制方面高校要和各部门、各行业加强联系,建立起来信息服务平台;并依托相应的学科优势,将技能和专业相互结合起来;加强对志愿者的应急训练等等。在激励机制方面要求高校实施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或者是团体予以一定奖励;并积极使用各种媒体技术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以肯定志愿者的工作及贡献,调动工作积极性。

4 结语

志愿服务是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志愿者工作,已经是当前社会文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促进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具体工作的成功实践也充分体现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对此高校应该要致力于创新工作管理内容、形式及机制,使其志愿工作能够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弘扬主流价值、主流文化,生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追求,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