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侨乡特色外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江门开放大学与江门中港英文学校的合作交流为例

2019-12-26 08:38彭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侨乡江门外语

彭欣

(江门开放大学,广东江门 529000)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国对外开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等,都给外语教育提出了传承和创新的重大课题。新时代要求新变革,在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在侨乡大地上将其特有的区域性文化与外语教育紧密融合,推动侨乡文化传承创新,传播好侨乡故事,增强文化自觉,江门开放大学与江门中港英文学校深入推进合作交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探索活动。

1 新时代下侨乡文化与外语教育融合的意义

大江门户,南海明珠——广东江门,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交通枢纽核心,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既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祖籍江门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400多万人,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经过近百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外文化在五邑大地上相互交融,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以外来文化为辅,兼容了岭南文化、西方文化、华侨文化和港澳文化等文化要素,具有鲜明的中西合璧特点的特殊的区域性文化”。据统计,江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5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省级“非遗”项目29项,其余为市级和县区级“非遗”项目。

丰富的侨乡传统文化资源,使得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江门中港英文学校,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于一体的民办国际学校,现有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意大利、委内瑞拉等15个国家的一百多名外籍小留学生。学校致力于发展全人教育,培养具有三语思维能力(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开阔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江门中港英文学校融汇中西教育精髓,在素质教育和与国际接轨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成为江门联结海外华侨的纽带,成为中西方文化交融和友谊联结的桥梁。

江门开放大学根植于侨乡土壤,既要从侨乡文化中汲取能量,又发挥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如何站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高度,反哺和创新侨乡文化,并将其渗透到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是江门开放大学近年来十分关注和积极探索的课题。江门开放大学着力打造文化传承的社区教育特色,建设“省内一流,侨乡特色,社会参与,人人乐学”的全民终身学习共享平台,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学校大力推进与江门中港英文学校的合作交流活动,创新“侨乡特色+外语教育”模式,坚持协作联动,促进开放共享,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2018年获评为全国第二批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特色学校。

2 新时代下侨乡文化与外语教育融合的探索和实践

2.1 课程建设

江门开放大学着眼发挥系统优势,以文化传承为主线全市布局,充分挖掘深厚的侨乡历史文化资源,围绕茅龙书艺、开平碉楼、浮石飘色、新会陈皮、蔡李佛拳等侨乡“非遗”品牌,民间音乐、美术、戏曲、传统手工技艺和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一系列课程资源,江门中港英文学校在此基础上,组织中文教师和外教共同编写西班牙语和英语校本课程,中外教师们在联合编写的过程中,中国学生和小留学生们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互教互学,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外语学习能力,更加丰富和深化了对侨乡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2 社团建设

江门开放大学组织侨乡“非遗”达人、民间艺术家、民间艺人开展“送教进校园”活动。中港英文学校面向全校学生成立规模和形式灵活多样的侨乡文化传承社团,每个社团都由中国学生和外国小留学生共同参与,还吸纳了不少小留学生的家长参与其中,现已建设蔡李佛拳、茅龙书法、小小茶艺师、亲子手工制作等近十个富有侨乡文化特色的社团。蔡李佛社团活动中,“洋弟子”拜师学艺,中外学子同台竞技,切磋交流,尚“武”更崇“德”;茅龙书法家即席挥毫,中外学子现场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龙书法独特的风格魅力,感悟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探索侨乡文化和中华文化之美;小小茶艺师系列活动中,中外学子学文化、明礼仪、懂感恩、知孝道,争做“侨乡小茶人”,中外茶文化交融,孩子们在社团小组交流沟通过程中,外语学习的机会不断增加,外语学习的能力显著提升。

2.3 展示交流

2.3.1 举办开笔礼,迎接世界各地新生

江门中港英文学校以开笔礼的方式迎接新学期的开始,在仪式中让中外学子接受侨乡传统文化的熏陶,践行“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的传统,立志用心读书,奋发向上。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孩子们在庄严而温馨的仪式中领略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学苦练,尊师孝亲,仁爱处世等文化精髓”“这种外语教育的方式很新颖,孩子们在说和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外语学习能力,也增强了自信心”,还有外国学生家长深深感慨:“朱砂的这个‘痣’跟智慧的‘智’融合,中国文化确实博大精深啊”,“我们很庆幸把孩子带来了中国,带来了江门中港英文学校学习,孩子对中国的书画和江门的蔡李佛功夫很感兴趣,他说要学会这些技艺,回去传授给他在美国的小伙伴们……”孩子和家长们的语言都很质朴,但反映出他们对中国侨乡文化浓厚的兴趣和推崇,侨乡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和打动了他们,家长们千里迢迢将孩子送来侨乡学习,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正是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最好的使者。

2.3.2 开展语言竞赛活动,拓展特色外语教育

江门开放大学和江门中港英文学校的教师们一起交流研讨,共同建设侨乡文化课程资源,把梳理侨乡文化精髓,展示中华灿烂文化和当代社会的丰富内涵作为课程任务,孩子们则用各种语言进行诠释和表演,巩固加深了对中国和侨乡文化的理解,也带着自身的文化沉淀融入开放的世界,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影响。在江门市侨乡汉字听写大赛中,中港英文学校获得团体一等奖和境外籍选手一等奖;在共青团广东省委、省青年联合会共同举办的留学生“东学西读”汉语文化大赛中,来自韩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的三名小留学生组成江门代表队,在比赛中“狂飙汉语”,夺取全场总冠军。中国孩子说外语,外国孩子说汉语,大家用外语讲好侨乡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拓展了外语教育内涵,培养了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人才,更加营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浓厚氛围,深化了国际文化交流。

2.3.3 感受中外传统节日,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中国传统的节日丰富多彩,每一个节日都有美丽浪漫的传说,而江门侨乡庆祝节日的美食文化又独具魅力,陈皮月饼、荷塘鱼饼、古井烧鹅等都勾起了小留学生们的好奇心。教师为小留学生们讲述节日和美食的故事,小留学生们品尝美食,并亲自动手制作虾饺、月饼、蛋黄粽,深深地被中国和侨乡的美食文化和节日风俗所吸引。

学校圣诞节组织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嘉年华活动,中外学子和家长们带来各具特色的美食、表演和展示,彰显了中外文化的魅力,满足了各国学子国际交流的梦想。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的碰撞,不仅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与交流的盛宴,而且增进了中外学子之间的友谊,也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2.4 基地建设

江门开放大学搭建合作平台,整合学校、社区、场馆等社会资源,建设侨乡文化传承体验基地,这实现了地域文化和外语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在潮连社区教育特色小镇、新会梁启超故居、长廊生态园、东仓里美术馆、蔡李佛拳武术馆等基地开展传承实践活动,帮助中港学子将侨乡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了“教—学—研”一体化链条的特色外语教育模式。

教师和小留学生们以基地为依托,以研学旅行为载体,“教—学—研”三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融为一体,保证了学校外语教育传承侨乡文化的长效性。

2.5 平台建设

江门开放大学利用作为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江门分中心的有利条件,全力打造江门市终身教育学习网——“邑学网”,建设了一大批具有侨乡本土特色的课程资源。江门开放大学师生还与中港英文学校的教师协同合作,采取主题式教学内容的编排形式,选取中华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和经典性的文化精粹,以生动的案例和文字,图片及音视频材料,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打造了富有特色的 “中国文化外语讲”板块,围绕重要传统节庆,重要时间节点,大力传播中华文明知识、中华传统美德和爱国励志故事,开设了“中国节日外语讲”“中国历史故事外语讲”“中国十二生肖外语讲”“中国饮食外语讲”“中国医药外语讲”及“侨乡文化外语讲”等多个课程。中港师生依托“邑学网”,开展了系列线上外语教育主题活动,逐步形成了“互联网+外语教育+自主学习”的线上线下外语学习新模式。孩子们也更深入地领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了跨文化意识,提高了思辨能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新时代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国内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取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和表述,让中华文化“走出去”。让我们携手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猜你喜欢
侨乡江门外语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广东江门380名50岁以上居民患膝骨关节炎情况调查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华侨作用下的侨乡建设研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
大山教你学外语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走近江门福彩公益
“走基层·侨乡行”中央媒体江苏行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