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乐观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019-12-26 08:44陈国栋佟卓尔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道家心理咨询中华

陈国栋,佟卓尔

(1.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 300380;2.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天津 300380)

乐观是个体对结果的一种正向期待,是指对人、事、物及其未来报以积极的看法,在主观上对它们的发展轨迹进行积极评价。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情绪指标,有研究测查乐观人格和心理健康两个指标,发现乐观人格分数和心理健康分数存在显著正相关[1];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个体整体气质性乐观与自尊、自我效能、生活满意度等指标有显著正相关,与抑郁、焦虑、压力等指标显著负相关[2]。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物质的极大充裕和精神的极度困乏之间的深刻矛盾,致使该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中产生了更多的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这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伤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许多哲学意义,充满厚重的人文情怀,其中乐观心理思想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构建积极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机制,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中国道家传统文化中“安时处顺”的乐观思想

道家认为“道法自然”,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依照自身本性运行,人心生出仁、义、礼、乐,反之仁、义、礼、乐又迷惑人心[3]。道家的乐观是忘我的乐观,安时处顺,消除人与万物之间的矛盾,达到“天人合一”,超然自我的境界。正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乐观是一种精神境界,与物质财富、感官享乐无关,强调“知足不辱”,《道德经》倡导少私寡欲,主张“无为而治”,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做到与“道”合一。

1.1 道家“以内乐外”的乐观思想,抱朴守拙,倡导提升精神境界

道家倡导“以内乐外”(《淮南子》),真正“乐”不在于物的丰富,感官享乐,而在于自得其性,自得其乐。道家重视精神的恬适、心灵的豁达,讲究内心清净无为,洒脱自然,通过内心和精神上的超然来达到外在的乐观,《庄子·天道》提到“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道家的乐观不受外物所扰,同时也不打扰外物,是一种追求本真,通于自然的乐观,是一种精神快乐。魏晋时期受道家影响很大的嵇康曾指出“有主于中,以内乐外,虽无钟鼓,乐已具矣”,阐明了道家主张抱朴守拙,精神之乐高于物质需要和感官享受,正呼应了 《庄子·至乐》,它强调了道家的乐是指摆脱世俗之乐,追求符合万物常性的精神境界。

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形成了一套“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庄子·大宗师》)和“与天合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的乐天主义的哲学,这种“乐”虽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感性之乐,但也没有绕过和抛弃感性之乐,而是企图超脱,最终至乐。著名的濠梁之上的辩论,庄子见鱼出游从容,而知鱼之乐。对道家来说,乐观并非是一种享乐,并不是消解人性欲望,而只是消解了关于功名等世俗欲望,并对人的本能之欲进行内涵转换,而将人之欲框定于对生命的尊重,顺应自然[4],是一种心智的顿悟和超越,是一种主张“无为而治”“惟道是从”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1.2 道家追求本真,化忧为乐,主张心灵的虚静和超然,降低焦虑和抑郁

在《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代表了我们顺其自然的加强道德修养,无忧无虑,达到心灵的虚静超然,从而做到不焦虑、不抑郁,不受压力所迫,回归本真。庄子认为的极致人格状态为“至人、真人、神人”顺应环境,从精神层面达到对死、生、梦、醒的超越,凭借体悟“道”,至于极致人格状态:以观察者角度审视人生的美妙,不问是非功过,忘乎物我,达到天人合一的极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种人格状态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审美人世万物,这种审美本身就是“至乐”[5]。

道家主张乐观和忧患同时处于事物阴阳两极中,《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讲究阴阳调和,即化忧为乐,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乐观心理,逆境的极点是顺境的起点。道家认为生命本身就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困境和挫折,渴望自由又无法逃避人生痛苦,付出努力也受现实世界束缚,存在诸多忧患,正如《庄子·德充符》中提到“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讲的是世俗间各种各样的物质和主观感受,世俗之乐绝非是道家所追求的乐,我们虽无法改变世俗间不幸和困难,但我们可转化,通过改变和提升精神境界,做到齐生死、顺应时命、无情无欲,即“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心灵的虚静和超然是化忧为乐的转折点,摆脱世俗的困扰是获得乐的关键。

2 中国道家传统文化中乐观思想的启示

以老庄代表的道家“安时处顺”的乐观思想,促使我们知足常乐的品质,追求精神上的自然,同时也具有对现实社会的关怀。根据道家传统文化所阐释的乐观思想,可将“乐观思想”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育人理念转变,显性的融入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补充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涵,在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潮趋势的同时,构筑更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育人体系。

2.1 用“乐观思想”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育人理念

道家“以天合天”,顺性、顺势而为,生成自身的感受。一直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出发点,从而忽视了更多“健康”学生对高品质心理健康需求,同时,西方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思潮在中国落地时需要消化吸收和文化基础错位问题,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引入以道家“乐观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变心理育人理念,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制度层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育人相结合,把“乐观思想”的相关教育加入高校心理育人的顶层制度框架中。二是人力层面,加强高校心理健康四级育人体系中“乐观思想”的培育,尤其要与辅导员队伍中已开始的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同时建立一批具备“乐观思想”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三是实施层面,将“乐观思想”融入心理咨询、心理课程建设、心理活动全过程。

2.2 用“乐观思想”显性融入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

道家所倡导的乐观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乐观,是境界提升后的心理与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心灵超然的境地。它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人的喜怒哀乐,鼓励人们超脱物质世界的束缚。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咨询和治疗是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事实上,高校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普遍来自西方,然后通过本土心理咨询师的相关研究、培训并结合个人理解进行本土化,致使心理咨询技术的本土化过程差异大、时间长、难度高。因而需要通过显性手段将“乐观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一是形成道家的“乐观思想”的方法论,有效融合到认知行为疗法、现实疗法等咨询治疗过程。二是将“乐观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等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目标结果。三是逐渐形成西方心理咨询技术与道家“乐观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结合的本土化心理咨询技术。

2.3 用“乐观思想”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道家乐观心理思想对自怨自艾充满了排斥和否定,主张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内外合一,提倡“以内乐外”,倡导个体向内承担责任承担义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中必修课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行的课程涵盖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而选修课主要以人际心理、心理素质训练、潜能开发等为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类型课程对道家“乐观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述甚少。因而,用“乐观思想”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一是将道家“乐观思想”融入必修课程设置,如情绪调节、生命的意义等加入道家忧乐观、自然观等。二是积极开发设置以道家“乐观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用乐观思想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

2.4 用“乐观思想”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涵

道家倡导“追求本真”“安时处顺”而顺其自然,不“妄为”,对个体和社会有积极意义。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当引入道家“乐观思想”,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涵。一是追求本真,加强个性化的心理宣传、教育、帮扶工作,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表达,进行“乐观思想”的引导。二是将道家“乐观思想”融入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将传统文化和心理教育有效结合,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心理社团吸引力和成效。三是将道家“乐观思想”加入心理健康活动中,营造“乐观”的浸润式环境,鼓励大学生积极面对,承担责任和义务,通过“乐观思想”来加快成长的质量和步伐,更好的应对困境和挫折。

3 结语

道家传统文化中的乐观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与进化,传统的乐观心理重视精神上的感受,摈弃了身体和物质享受,同时,在忧、乐的对立转化上,更侧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当前大学生中存在及时行乐、享乐主义、物质至上的趋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背离的,即使物质极大充裕,缺乏心灵或精神满足,从而不能有乐观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乐观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发扬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机能的建构,使大学生在迷乱的物质世界里获得心灵安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让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中迸发出蓬勃生机。

猜你喜欢
道家心理咨询中华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漫画道家思想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